一种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24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包括多孔操作平台以及套管通道,套管通道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的多孔操作平台,多孔操作平台的表面开有大通孔、小通孔和气孔,所述大通孔、小通孔和气孔分别与大器械通道、小器械通道以及进气管道连通,所述大器械通道和小器械通道设在多孔操作平台的一侧且位于套管通道内,进气管道设在多孔操作平台的另一侧且位于套管通道外;所述大器械通道和小器械通道均采用柔性薄膜材料,在建立人工气胸或气腹后,大器械通道和小器械通道受到气体压迫,自行闭合,限制胸腔或腹腔内气体泄漏。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原有的密封阀门去除,减小了器械通道的直径,减少了器械间的相互干扰,同时降低了套管装置的制作成本。的制作成本。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单孔腔镜技术是近年来微创外科研究的热点方向。与传统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切口美观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这也使单孔手术逐渐成为一种医患普遍接受的手术术式。但是,单孔腔镜手术受到单孔腔镜器械发展的限制,仍存在不足。在胸外科领域,对微创外科的追求也让胸外科医生开始运用单孔技术治疗胸外科相关疾病,但同样是受到单孔腔镜器械的限制,单孔胸外科手术的开展面临困境。
[0003]现有的单孔腔镜设备存在以下缺点:

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单孔腔镜套管装置多用于腹腔镜手术,且套管装置器械通道多位于腹腔外部,由于器械通道的存在,器械在调整移动过程中互相干扰较为严重;

腹腔镜手术需要在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气腹,为了限制注入腹腔气体的泄漏,目前临床常用的套管装置需要在器械通道中设置密封阀门,密封阀门结构的存在,增加了器械通道的直径,进一步加重了手术过程中器械的相互干扰,提高了手术难度;

在反复多次从器械通道进出器械后,通道内限制气体泄漏的密封阀门弹性材料可恢复变形能力较前降低,腹腔内二氧化碳气体从器械通道漏出,导致气腹压力不稳定,影响手术操作,增加手术风险;

目前胸外科也开展单孔手术,由于胸腔操作空间较腹腔小,当使用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单孔腔镜套管装置时,器械间的干扰对人工气胸胸腔镜手术的影响更为显著,手术无法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器械碰撞干扰及保持气腹气胸压力稳定的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包括多孔操作平台以及套管通道,套管通道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的多孔操作平台,所述多孔操作平台的表面开有大通孔、小通孔和气孔,所述大通孔、小通孔和气孔分别与大器械通道、小器械通道以及进气管道连通,所述大器械通道和小器械通道设在多孔操作平台的一侧且位于套管通道内,所述进气管道设在多孔操作平台的另一侧且位于套管通道外;所述大器械通道和小器械通道均采用柔性薄膜材料,在建立人工气胸或气腹后,大器械通道和小器械通道受到气体压迫,自行闭合,限制胸腔或腹腔内气体泄漏,保持胸腔或腹腔内气压稳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操作平台的表面开有5个孔,包括2个大通孔、2个小通孔和1个气孔,2个大通孔分别与2个所述的大器械通道连通,2个小通孔分别与2个所述的小器械通道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2个大通孔和2个小通孔均以多孔操作平台的中心作对称分布。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大器械通道的上端连接有大器械通道上环,大器械通道上环设在所述的大通孔中;所述小器械通道的上端连接有小器械通道上环,小器械通道上环设在所述的小通孔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大器械通道的下端连接有大器械通道下环,大器械通道下环的直径稍大于大器械通道上环的直径;所述小器械通道的下端连接有小器械通道下环,小器械通道下环的直径稍大于小器械通道上环的直径;在大、小器械分别退出大、小器械通道的过程中,因大、小器械通道壁受到气体压迫紧贴于大、小器械表面,大、小器械通道随着器械的退出同步向胸腔或腹腔外移动,当大、小器械通道下环分别接触多孔操作平台上的大、小器械通道上环下表面时,大、小器械通道下环受到阻挡,大、小器械通道下环与大、小器械表面脱离后,在大、小器械通道下环的重力作用下下降,以拉动大、小器械通道回到功能位。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大器械通道,主要用于直径为10mm或12mm的腔镜镜头、直线切割吻合器和hem

o

lock夹施夹钳的器械操作;所述的小器械通道,主要用于直径为5mm的腔镜分离钳、腔镜抓钳、腔镜电钩的器械操作。
[0011]进一步地,所述2个小器械通道的长度均短于2个大器械通道,使2个大器械通道下环和2个小器械通道下处于不同的平面,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0012]进一步地,所述套管通道的一端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多孔操作平台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柔性连接槽和柔性连接上环,柔性连接上环嵌入卡接在所述柔性连接槽中,所述柔性连接槽设在多孔操作平台的底面且位于多孔操作平台的边缘,柔性连接上环与套管通道的上端连接。将柔性连接上环嵌入卡接在柔性连接槽中,不仅安装便捷,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套管通道的脱落,而且还提高了套管装置的密封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大器械通道下环、大器械通道上环、小器械通道下环、小器械通道上环均采用的是硬质硅胶材料,所述大器械通道下环、大器械通道上环、小器械通道下环、小器械通道均与多孔操作平台一体成型。大、小器械通道上环采用硬质硅胶材料,限制大、小器械进出大、小器械通道时的过度活动,避免金属器械对大、小器械通道壁的破坏。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专利技术套管装置中,手术用的器械通道位于套管通道器械通道(手术操作空间内部),这样设计干扰少,有利于手术操作;

本专利技术套管装置的器械通道采用了柔性薄膜材料,利用操作空间内的气体对器械通道壁施加压力,使柔性薄膜材料的器械通道紧贴在器械上,来限制气体的溢出,这样可以将原有的密封阀门去除,减小了器械通道的直径,减少了器械间的相互干扰,同时降低了套管装置的制作成本;

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单孔手术套管由于器械间干扰较重,较难应用于操作空间狭小的胸腔手术,本专利技术套管装置将为单孔胸外科手术的开展提供支持。
附图说明
[0016]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拆掉套管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纵剖图;图4为图3所示A处的放大图。
[0017]图中:1、多孔操作平台;2、套管通道;3、大通孔;4、小通孔;5、气孔;6、大器械通道;7、小器械通道;8、进气管道;9、柔性连接件;10、大器械通道上环;11、小器械通道上环;12、大器械通道下环;13、小器械通道下环;14、柔性连接槽;15、柔性连接上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表面”、“下表面”、“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正转”、“反转”、“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操作平台以及套管通道,套管通道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的多孔操作平台,所述多孔操作平台的表面开有大通孔、小通孔和气孔,所述大通孔、小通孔和气孔分别与大器械通道、小器械通道以及进气管道连通,所述大器械通道和小器械通道设在多孔操作平台的一侧且位于套管通道内,所述进气管道设在多孔操作平台的另一侧且位于套管通道外;所述大器械通道和小器械通道均采用柔性薄膜材料,在建立人工气胸或气腹后,大器械通道和小器械通道受到气体压迫,自行闭合,限制胸腔或腹腔内气体泄漏,保持胸腔或腹腔内气压稳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操作平台的表面开有5个孔,包括2个大通孔、2个小通孔和1个气孔,2个大通孔分别与2个所述的大器械通道连通,2个小通孔分别与2个所述的小器械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大通孔和2个小通孔均以多孔操作平台的中心作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器械通道的上端连接有大器械通道上环,大器械通道上环设在所述的大通孔中;所述小器械通道的上端连接有小器械通道上环,小器械通道上环设在所述的小通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道单孔胸腹腔镜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器械通道的下端连接有大器械通道下环,大器械通道下环的直径稍大于大器械通道上环的直径;所述小器械通道的下端连接有小器械通道下环,小器械通道下环的直径稍大于小器械通道上环的直径;在大、小器械分别退出大、小器械通道的过程中,因大、小器械通道壁受到气体压迫紧贴于大、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飞殷雨成任鹏飞林祖举王禹杭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