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184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和耐油脂复配助剂;其中,耐油脂复配助剂包括耐油脂助剂和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制备原料混合、共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能够实现长效地耐油脂抗开裂性能。料能够实现长效地耐油脂抗开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具体而言,涉及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碳酸酯(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耐冲击性能、阻燃性能、尺寸稳定性和电气绝缘性能等,但PC材料在应力存在的条下,处于特定油脂(灭弧油、红油、白油)环境中应用时,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
[0003]相关技术提供的改善PC的耐油脂抗开裂性的方法是在PC中添加耐油脂的成分如聚烯烃、有机硅类助剂、橡胶类弹性体;这种方法对PC在短时间内的耐油脂抗开裂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在持续应力的油脂环境中仍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抗开裂失效的情况,即难以使PC材料实现长效地耐油脂抗开裂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能够实现长效地耐油脂抗开裂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和耐油脂复配助剂;其中,耐油脂复配助剂包括耐油脂助剂和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
[000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包括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和包覆在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外的二氧化硅壳层;二氧化硅壳层具有微孔。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孔的孔径为0.1μm

50μm。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耐油脂复配助剂中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的重量占比小于或等于35%。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的制备原料还包括:增韧剂、阻燃剂和辅助助剂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0011]辅助助剂包括色粉、抗氧化剂和润滑剂中的至少一者。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50

90份的聚碳酸酯、0.5

30份的耐油脂复配助剂、0

15份的增韧剂、0.1

2份的阻燃剂和0.5

3份的辅助助剂。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聚碳酸酯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6

18g/10min,数均分子量为2.8

3.5万;和/或,
[0014]耐油脂助剂包括硅酮母粒、有机硅类助剂、橡胶类弹性体和聚烯烃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15]增韧剂包括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乙烯
‑1‑
辛烯共聚物、甲基
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和有机硅增韧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16]阻燃剂包括有机硅阻燃剂、全氟丁基磺酸钾和苯磺酰基磺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有机硅增韧剂包括S201、SX006、MX

520S和MX

550H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0018]有机硅阻燃剂包括有机硅倍半硅氧烷和聚甲基硅倍半氧烷中的至少一者。
[001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制备原料混合、共挤。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共挤的步骤包括:用螺杆挤出机将混合好的制备原料挤出,且将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区温度控制为200

230℃,一区的温度控制为240

250℃,二区的温度控制为250

260℃,三区的温度控制为260

270℃,四区的温度控制为270

275℃,五区的温度控制为275

280℃,六区的温度控制为280

285℃,七区的温度控制为285

290℃,八区的温度控制为290

295℃,机头的温度控制为295

305℃;和/或,
[0021]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300

400r/min,螺杆长径比>55,螺杆直径为40

45mm。
[0022]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在聚碳酸酯(PC)材料中添加了复配的耐油脂复配助剂,耐油脂复配助剂包括耐油脂助剂和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这样一来,则可以提升PC的短时耐油脂抗开裂性能和持续抗油脂抗开裂性能,其中,耐油脂助剂可以降低PC材料直接和油脂接触的机会,延长油脂浸润PC的时间,起到延缓PC油脂开裂时间的作用,即确保了短期内的耐油脂抗开裂性能,而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一方面可以吸附油脂,另一方面还能够分解油脂,改善油脂长期堆积对基体PC造成的缓慢侵蚀,进而实现长效地耐油脂抗开裂的作用。
[0024]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耐油脂复配助剂通过耐油脂助剂和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进行复配,相比于单一的使用耐油脂助剂能够减少其用量,进而缓解因耐油脂助剂的使用而导致的PC材料的耐热性、阻燃性降低的问题。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前述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其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和耐油脂复配助剂;其中,耐油脂复配助剂包括耐油脂助剂和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
[0028]本专利技术的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可以提升PC的短时耐油脂抗开裂性能和持续抗油脂抗开裂性能;其中,耐油脂助剂可以降低PC材料直接和油脂接触的机会,延长油脂浸润PC的时间,起到延缓PC油脂开裂时间的作用,即确保了短期内的耐油脂抗开裂性能,而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一方面可以吸附油脂,另一方面还能够分解油脂,改善油脂长期堆积对基体PC造成的缓慢侵蚀,进而实现长效地耐油脂抗开裂的作用。
[0029]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耐油脂复配助剂通过耐油脂助剂和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
氧化钛进行复配,相比于单一的使用耐油脂助剂能够减少其用量,进而缓解因耐油脂助剂的使用而导致的PC材料的耐热性、阻燃性降低的问题。
[0030]可选地,聚碳酸酯(PC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6

18g/10min,例如:6g/10min、8g/10min、10g/10min、12g/10min、14g/10min、16g/10min、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和耐油脂复配助剂;其中,所述耐油脂复配助剂包括耐油脂助剂和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包括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和包覆在所述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外的二氧化硅壳层;所述二氧化硅壳层具有微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1μm

50μ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油脂复配助剂中的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的重量占比小于或等于3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的制备原料还包括:增韧剂、阻燃剂和辅助助剂中的至少一者;和/或,所述辅助助剂包括色粉、抗氧化剂和润滑剂中的至少一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50

90份的所述聚碳酸酯、0.5

30份的所述耐油脂复配助剂、0

15份的所述增韧剂、0.1

2份的所述阻燃剂和0.5

3份的辅助助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油脂抗开裂PC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6

18g/10min,数均分子量为2.8

3.5万;和/或,所述耐油脂助剂包括硅酮母粒、有机硅类助剂、橡胶类弹性体和聚烯烃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增韧剂包括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洋申会员樊绍彦赵波秦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