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构件、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14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将第一连接部件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一凸起,在第一连接部件中的卡接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连接位置以及第二连接位置,第一连接位置与第一凸起靠近第二卡接位置的一端铰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连接位置以及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以及第一连接部件能沿第一方向插接至第一插槽中,且在第一插槽中沿第二方向运动并断裂且卡接至第一卡接位置与第二卡接位置之间,能够让卡接件断裂并卡接至第一卡接位置与第二卡接位置之间,进行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之后,可以不必再进行混凝土或者砂浆浇筑施工即可实现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施工。施工。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构件、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建筑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0003]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0004]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0005]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施工时,通常在预制区域进行预制件制备,然后将预制件运输至施工区域,接下来再使用吊装设备将预制件吊装至施工区域并进行拼装。当预制件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时,在完成拼装之后通常需要对各拼接位置进行混凝土或者砂浆浇筑施工,形成装配建筑。这就使得施工人员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需要消耗较多时间进行浇筑施工,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的提升造成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需要消耗较多时间进行浇筑施工,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的提升造成阻碍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
[0008]基础构件,所述基础构件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面沿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基础构件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凸起,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面沿第一方向朝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沿第二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卡接位置,所述第一凸起上形成有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卡接位置间隔分布的第二卡接位置;以及,
[0009]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沿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卡接件以及连接件,所述卡接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连接位置以及第二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第二卡接位置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凸起;
[0010]所述第一凸起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能沿第一方向插接至所述第一插槽中,且在所述第一插槽中沿第二方向运动并断裂且卡接至所述第一卡接位置与所述第二卡接位置之间。
[0011]可选地,所述卡接件背离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呈渐阔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内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凸起上形成有将所述第一空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出浆孔,所述第一出浆孔能朝所述第一插槽内通入粘结材料。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出浆孔上设置有第一密封膜,所述第一空腔内存放有第一粘结材料,所述第一凸起填充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时,所述卡接件能刺过所述第一密封膜,以使所述第一粘结材料流入并填充于所述第一插槽内。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位置形成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内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上开设有第二出浆孔,所述第二出浆孔上设置有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二空腔内存放有第二粘结材料,所述第一凸起填充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时,所述卡接件的两端能分别刺过所述第一密封膜以及所述第二密封膜,以使所述第一粘结材料以及所述第二粘结材料流入并混合填充于所述第一插槽内。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与所述第一出浆孔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注浆孔能与外界管路连通。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具有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
[0017]可选地,所述卡接件的外周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尖锥。
[0018]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多个第一方面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多个所述装配式构件依次围合以形成所述装配式建筑。
[0019]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应用于施作第二方面所述装配式建筑;
[0020]所述装配式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在目标施工区域,设置一第二插槽;其中,所述第二插槽开口朝上且所述第二插槽沿第三方向延伸;
[0022]在一如第一方面所述基础构件的底部设置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形成当前安装件;
[0023]利用吊装设备吊装所述当前安装件并沿第三方向插接至所述第二插槽;
[0024]再次利用所述吊装设备将另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沿第一方向插接至已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槽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插槽中,且使所述另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以完成连接;
[0025]按照预设安装顺序,重复执行所述再次利用所述吊装设备将另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沿第一方向插接至已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槽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插槽中,且使所述另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以完成连接的步骤,直至完成所述装配式建筑带动安装施工。
[002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基础构件以及第一连接部件,在基础构件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然后在其中一个第一连接面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基础构件的方
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凸起,再在另一个第一连接面沿第一方向朝第一凸起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一插槽,并且将第一插槽沿第二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卡接位置,同时在第一凸起上形成有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卡接位置间隔分布的第二卡接位置,再将第一连接部件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一凸起,在第一连接部件中的卡接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连接位置以及第二连接位置,第一连接位置与第一凸起靠近第二卡接位置的一端铰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连接位置以及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以及第一连接部件能沿第一方向插接至第一插槽中,且在第一插槽中沿第二方向运动并断裂且卡接至第一卡接位置与第二卡接位置之间,使得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能够让卡接件断裂并卡接至第一卡接位置与第二卡接位置之间,进而也就使得施工人员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装配式构件进行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之后,可以不必再进行混凝土或者砂浆浇筑施工即可实现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施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需要消耗较多时间进行浇筑施工,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的提升造成阻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构件,所述基础构件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面沿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基础构件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凸起,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面沿第一方向朝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沿第二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卡接位置,所述第一凸起上形成有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卡接位置间隔分布的第二卡接位置;以及,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沿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卡接件以及连接件,所述卡接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连接位置以及第二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第二卡接位置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能沿第一方向插接至所述第一插槽中,且在所述第一插槽中沿第二方向运动并断裂且卡接至所述第一卡接位置与所述第二卡接位置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背离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呈渐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内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凸起上形成有将所述第一空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出浆孔,所述第一出浆孔能朝所述第一插槽内通入粘结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浆孔上设置有第一密封膜,所述第一空腔内存放有第一粘结材料,所述第一凸起填充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时,所述卡接件能刺过所述第一密封膜,以使所述第一粘结材料流入并填充于所述第一插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位置形成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内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上开设有第二出浆孔,所述第二出浆孔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清杨文生冯卡罗春红朱溢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