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鞘氨醇单胞菌和一种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0498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鞘氨醇单胞菌和一种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从自然界筛选出的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促进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筛选的鞘氨醇单胞菌AM22,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烃,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修复菌剂中,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与鞘氨醇单胞菌AM22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同时快速修复石油烃污染,在重金属及石油复合污染的修复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油复合污染的修复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鞘氨醇单胞菌和一种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鞘氨醇单胞菌和一种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微生物菌剂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和石油污染的日益严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修复石油污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物理修复方法和化学修复方法成本高,对土壤环境扰动大,易破坏土壤生态;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生物

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

微生物

植物组成的复合体系来共同降解污染物,清除环境污染物的一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中植物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重金属污染在石油污染土壤中普遍存在,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会影响微生物

植物在土壤中的生物修复作用。因此,微生物

植物联合作用于石油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003]爱尔兰专利文献IES20140311A2(申请号IES20140311)公开了一种修复有害有机物和/或重金属污染基质的方法,用以修复有机污染和/或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沉积物和/或污泥。该方法包含了生物刺激、生物添加、根际修复、植物修复和原始生态堆等过程。该方法的步骤为:a.设计包含污染物降解菌、植物促生菌和/或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微生物菌剂;b.基质预处理;c.生态堆的建设;d.在生态堆顶部播种修复植物。上述专利通过多种微生物配合共同实现促进植物生长和修复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作用。但由于其采用多株微生物共同作用,导致协调多株微生物生长特性的条件复杂,对搭配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的技术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鞘氨醇单胞菌和一种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修复菌剂既有良好的降解石油烃、多环芳烃等污染物的作用,又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取,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污染土壤快速修复的目的。
[0005]术语说明:室温:具有本领域常规含义,一般是指25
±
5℃。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 AM20,于2023年4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 27032。
[0007]一株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 AM22,于2023年4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
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 27034。
[0008]一种修复菌剂,包括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鞘氨醇单胞菌AM22。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修复菌剂还包括草炭土。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修复菌剂中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鞘氨醇单胞菌AM22的活菌数之比为1:(1.1~3.8),总活菌数为(2.5~3.5)
×
109cfu/g。
[0011]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别将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鞘氨醇单胞菌AM22在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制得活化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活化鞘氨醇单胞菌AM22;(2)将步骤(1)制得的活化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活化鞘氨醇单胞菌AM22分别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进行种子培养,制得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种子液和鞘氨醇单胞菌AM22种子液;(3)将步骤(2)制得的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种子液和鞘氨醇单胞菌AM22种子液分别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制得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菌液和鞘氨醇单胞菌AM22菌液;(4)将步骤(3)制得的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菌液和鞘氨醇单胞菌AM22菌液混合,并加入草炭土,混合搅拌均匀,调节含水率至25~30%,室温放置后,得修复菌剂。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活化培养的条件为:35℃活化培养2天;所述LB固体培养基的组份如下:蛋白胨10 g,酵母浸粉5 g,NaCl 10 g,琼脂20 g,蒸馏水1 L,pH 7.0。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种子培养的条件为:35℃、150转/分钟摇床培养24h;所述种子培养基的组分如下:蛋白胨 10 g,酵母浸粉5 g,NaCl 10 g,蒸馏水1 L,pH 7.0。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发酵培养的接种量为发酵培养基体积的5%。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发酵培养的条件为:35℃、溶氧50%的条件下,发酵培养32h;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分如下:蛋白胨 10 g,酵母浸粉5 g,NaCl 10 g,蒸馏水1 L,pH 7.0。
[0016]上述修复菌剂在修复重金属和/或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重金属为镉。
[0018]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从自然界筛选出的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促进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
[0019]2、本专利技术从自然界筛选的鞘氨醇单胞菌AM22,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烃,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
[0020]3、本专利技术的重金属及石油复合污染修复菌剂中,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与鞘氨醇单胞菌AM22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同时快速修复石油烃污染,在重金属及石油复合污染的修复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
限于此。实施例中涉及的原料及试剂均为普通市售产品。
[0022]实施例中涉及的微生物: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 AM20,于2023年4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 27032。
[0023]一株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 AM22,于2023年4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 27034。
[0024]实施例1一种重金属及石油复合污染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分别将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鞘氨醇单胞菌AM22在LB固体培养基中于35℃条件下活化培养2天,制得活化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活化鞘氨醇单胞菌AM22;其中,LB固体培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株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AM22,其特征在于,于2023年4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 27034。2. 一种修复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AM22;所述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于2023年4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 2703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菌剂还包括草炭土。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菌剂中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AM22的活菌数之比为1:(1.1~3.8),总活菌数为(2.5~3.5)
×
109cfu/g。5.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分别将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AM22在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制得活化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活化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AM22;(2)将步骤(1)制得的活化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和活化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AM22分别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进行种子培养,制得伯克霍尔德氏菌AM20种子液和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王新杰季蕾于国明李琪张晓飞李天元邢颖娜傅晓文杨普青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金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金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农工贸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