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式通风竖井井身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4958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竖井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式通风竖井井身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液压自升式井筒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模板的井底组装;S2:井身二次衬砌、中隔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的浇筑;S3:液压自升式井筒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模板爬升;S4:脱模混凝土修饰及养护;S5:二衬中隔板表面保温层施工;S6:液压自升式井筒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模板于井口拆模。本发明专利技术组装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可缩短建井周期;依靠埋设于井身二衬及中隔板上的爬杆自行爬升,节约了多台绞车、稳车等设备的使用成本,降低了井筒二衬及中隔板施工期间的施工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实现了井身二衬和中隔板同步衬砌。衬砌。衬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式通风竖井井身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竖井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双腔式通风竖井井身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特长隧道均设置通风竖井以改善隧道的环境和安全。隧道通风竖井在功能上多为一井两用,即在圆形断面内部设置有中隔板,将井筒分隔为等分的两部分或不等分的四部分,以满足公路隧道两条行驶方向上的送风排风需要。在部分特长公路隧道中,为有效缓解隧道独头长距离掘进施工通风压力,利用通风竖井作为送风巷道,同时利用其“烟囱”效应,可有效缓解正洞施工期间的通风压力。
[0003]每个井筒设置“双腔”式通风竖井,井筒中间设置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中隔板,利用中隔板来实现一个井筒送风和排风的双重效应。然而对中隔板的施工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若先进行中隔板预制,待井筒二衬施工完成后再自井底向上安装,必将延长建井周期,增加施工成本,同时增加安全风险。因此,选用何种施工模板及施工工法是通风竖井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式通风竖井井身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液压自升式井筒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模板的井底组装;S2:井身二次衬砌、中隔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的浇筑;S3:液压自升式井筒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模板爬升;S4:脱模混凝土修饰及养护;S5:二衬中隔板表面保温层施工;S6:液压自升式井筒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模板于井口拆模;重复上述S2至S4的步骤,自下而上从井底到井口完成井筒二衬和中隔板同步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式通风竖井井身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液压自升式井筒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模板包含用于浇筑井筒二衬及中隔板混凝土(7)的钢模板(21)、设置于钢模板(21)顶端用于为钢模板(21)爬升的多个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数个滚珠式液压千斤顶(17),以及辐射式钢桁架(22)和用于施工人员施工作业的上钢桁架(15)和下平台(10),所述上钢桁架(15)满铺脚手板或花纹钢板可用作施工人员施工的上平台,下平台(10)为修饰平台,用于脱模后的混凝土外表面修复;还包括分别埋入二衬混凝土(6)及中隔板混凝土(7)内部的多根爬杆(12),所述第一支架(13)、第二支架(14)、滚珠式液压千斤顶(17)和爬杆(12)共同组成了液压自升式井筒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模板的爬升系统;所述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的上端均设置有滚珠式液压千斤顶(17),所述爬杆(12)的一端埋入二衬混凝土(6)或中隔板混凝土(7)的内部,爬杆(12)的另一端贯穿滚珠式液压千斤顶(17)的中心,并依靠数个滚珠式液压千斤顶(17)爬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腔式通风竖井井身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爬杆(12)接头在垂直方向错开距离不小于100cm,相邻爬杆(12)的径向规格相同,轴向长度不同,所述爬杆(12)采用φ48.3
×
3.5无缝钢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腔式通风竖井井身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液压自升式井筒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模板在井底的组装顺序为:S101:上钢桁架(15)、下钢桁架(16)主桁的组装;S102:第一支架(13)、第二支架(14)的组装、滚珠式液压千斤顶(17)的安装;S103:爬杆(12)的安装;S104:空载试验;S105:各方联合验收;S106:滑膜爬升至预设高度后开始安装下平台(10);所述爬杆(12)在爬升过程中,由数根上下首尾连接的爬杆(12)焊接而成,在井底首根爬杆(12)安装时,爬杆(12)的底部端面焊接有钢板,所述爬杆(12)上还安装有用于同步数个滚珠式液压千斤顶(17)滑升高度的限位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腔式通风竖井井身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钢模板(21)上方设置有通过吊盘控制的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隆毛锦波张斌斌安佩娟赵红刚王明杨陈凯陈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