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639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井底内安装吊盘以及中隔板,且将吊盘提升至井底预设的高度;S2:在井底组装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组装完毕后,若干台稳车将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进行悬吊;S3:二次衬砌及中隔板由下至上分为若干段,在半月形液压模板的周边绑扎由下至上方向的第1段二次衬砌钢筋及中隔板钢筋,浇筑第1段二次衬砌及中隔板混凝土并养护;S4:第2段混凝土顶面凿毛,第2段二次衬砌钢筋及中隔板钢筋绑扎。段二次衬砌钢筋及中隔板钢筋绑扎。段二次衬砌钢筋及中隔板钢筋绑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疆某22.2km特长公路隧道,采用3洞+4竖井设计方案,施工及通风期间采用4竖井分5段纵向通风,运营期间为满足每个区段送风和排风的需要,每个井筒设置“双腔”式通风竖井,井筒中间设置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中隔板,在1号、2号竖井井筒二衬始终中均采用井筒二衬及中隔板同步滑模施工技术,即滑模在井底拼装完成后,借助多个滚珠式千斤顶沿着井壁及中隔板设置的爬杆爬升,达到每天6m的施工功效,达到了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小的目的,同时使井筒二衬和中隔板结构的整体性更强,施工工序简化,施工进度更快,缩短建井周期,更大的降低竖井施工成本。但是无形中增加了爬杆材料的投入,同时模板滑升过程中技术要求高,尤其是在滑升过程产生倾斜极难以调整,工艺复杂,外观质量较差,尤其是模板的滑升速度与混凝土的强度不匹配,易造成混凝土的拉裂,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增加后期的修费用,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滑模施工的弊端是目前“双腔”式通风竖井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井底内安装吊盘,将吊盘提升至距井底预设的高度;S2:在井底组装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组装完毕后,若干台稳车将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进行悬吊;S3:二次衬砌及中隔板由下至上分为若干段,由下至上方向的第1段二次衬砌钢筋及中隔板钢筋在液压模板的周边绑扎,浇筑第1段二次衬砌及中隔板混凝土并养护;S4:第1段混凝土顶面凿毛,第2段二次衬砌钢筋及中隔板钢筋绑扎;S5:在第1段位置处,对 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拆模;S6:利用稳车提升第1段的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至第2段处,并合模;S7:浇筑第2段二次衬砌及中隔板混凝土并养生;重复上述S4至S7的步骤,自下而上循环施工至井口完成井身的二次衬砌和中隔板的施工。
[0005]进一步地,在S1中的吊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安全盘、工作盘,安全盘与工作盘之间通过若干钢构件焊接,安全盘与工作盘之间垂直距离L≥5m,且安全盘与工作盘位于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之上,工作盘底部距离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顶部的距离至少2m。
[0006]进一步地,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提升至距井底6m的高度时,在距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底部2m的高度处设置有2个半月形防坠保护盘,防坠保护盘与工作盘通过若干根钢构件连接。
[0007]进一步地,液压模板与井身一次衬砌混凝土之间形成井身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空间,液压模板的直边钢模板之间形成井身中隔板浇筑空间,液压模板顶端均匀设置有4个吊点,并依次通过与吊点数量相对应的稳车借助钢丝绳、凿井井架、顶部天轮、穿过吊点实现提升和下降。
[0008]进一步地,液压模板外壁直径为D1,井身二次衬砌设计内直径为D2,且满足D1

D2大于等于50mm,液压模板高度为H,第2段高模板定位安装完成后与第1段高已浇筑井身二次衬砌及中隔板混凝土搭接高度至少为0.2m;每个液压模板包括若干个二衬圆弧钢模板、中隔板直边钢模板、尖角钢模板以及紧贴在二衬圆弧钢模板、中隔板直边钢模板外部设置的4处伸缩系统,每个伸缩系统包含丁字钢模板、若干个限位活动装置、若干个液压伸缩油缸、若干个钢轨滑槽以及在丁字钢模板左右侧的圆弧形钢模板和直边钢模板;若干个钢轨滑槽同方向设置,若干个液压伸缩油缸的固定端和伸缩端均分别设置于丁字钢模板左右侧的圆弧形钢模板和直边钢模板上,丁字钢模板紧贴两侧圆弧形钢模板和直边钢模板外侧设置;在井身二衬圆弧钢模板及中隔板直边钢模板上还设置有混凝土浇筑窗口,窗口高度距模板底部≤2m,距离浇筑窗口底部还设置有观察口,在圆弧形钢模板和中隔板直变形钢模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附着式振捣器。
[0009]进一步地,在S2中井底组装顺序为先安装设置吊点的二衬圆弧钢模板,再依次安装设置吊点的二衬圆弧钢模板两侧的二衬圆弧钢模板,直到二衬圆弧钢模板安装完毕,二衬圆弧钢模板安装完毕后,开始安装尖角模板,最后安装中隔板直边钢模板,组装完成后,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涂刷隔离剂。
[0010]进一步地,第2段二次衬砌钢筋及中隔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启动稳车将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提上至第2段,在井架天轮平台井身设计中心位置悬吊有带有锤球的定位钢丝,模板顶部设置有定位钢丝预留孔,带有锤球的定位钢丝穿过模板顶部设置有定位钢丝预留孔,以带有锤球的定位钢丝将模板精确定位并合模;合模步骤如下:S4.1:松开每处伸缩系统处若干个限位活动装置;S4.2:将液压脱模电泵接好电源和伸缩系统若干个液压伸缩油缸油管连接,启动液压脱模电泵使若干个液压伸缩油缸张开,促使二衬圆弧形钢模板、中隔板直边形钢模板紧贴丁字钢模板沿着钢轨滑槽(18)相对外移,展开至预设的距离;S4.3:固定每处伸缩系统若干个限位活动装置及中隔板直边形钢模板顶端的若干个限位活动装置;S4.4:撑紧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腔室内的2层若干个金属撑紧装置端头的若干个千斤顶,并且在若干个金属撑紧装置上满铺脚手板,当作混凝土浇筑平台。
[0011]进一步地,S3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S3.1:混凝土在井口拌合站进行拌和,拌合完成后放料至底卸式吊桶内,通过稳车
垂直运输至工作盘上的集料斗内,经过若干个溜槽经过若干根直径为D的布料管分层对称入模,其中D≥200mm;S3.2:若干根布料管上安装缓冲装置;S3.3:每个段高首次混凝土浇筑时,若干根布料管的出料口与若干个浇筑窗口连接,当混凝土顶面距浇筑窗口500mm时,提升吊盘使若干根布料管的出料口置于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的顶口;S3.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以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为主,以井筒二衬整体上行式液压金属钢模板周身设置的附着式振捣器振捣为辅。
[0012]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待混凝土石块强度达到预设强度,方可拆模进行养生,拆模步骤如下:S5.1:松开中隔板顶端的活动连接装置、伸缩系统处若干限位活动装置;S5.2:松开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腔室内的2层若干个金属撑紧装置端头若干个千斤顶;S5.3:将液压脱模电泵接好电源和每处伸缩系统上的若干个液压伸缩油缸连接,启动液压脱模电泵使若干个液压伸缩油缸收缩,促使二衬圆弧形钢模板、中隔板直边形钢模板紧贴丁字钢模板,沿着钢轨滑槽相对内移收缩实现拆模。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的模板井内组装完成后,通过凿井井架,借助绞车稳车、钢丝绳通过模板顶端多个吊点提升,节约大量爬杆及滚珠式千斤顶的投入费用,施工成本低,安全风险低,稳定性高;2、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液压支撑装置的同步伸缩,从而促使圆弧形模板和直边形钢模板沿着钢轨滑槽相对移动,机械化程度高,达到快速合模及拆模的目的,施工操作简单,倾斜度易掌控,技术风险低;3、本专利技术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的强度方可拆模并继续养护,不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井底内安装吊盘,将吊盘提升至距井底预设的高度;S2:在井底组装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9),组装完毕后,若干台稳车(2)将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9)进行悬吊;S3:二次衬砌及中隔板由下至上分为若干段,由下至上方向的第1段二次衬砌钢筋及中隔板钢筋在液压模板(9)的周边绑扎,浇筑第1段二次衬砌及中隔板混凝土并养护;S4:第1段混凝土顶面凿毛,第2段二次衬砌钢筋及中隔板钢筋绑扎;S5:在第1段位置处,对 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9)拆模;S6:利用稳车(2)提升第1段的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9)至第2段处,并合模;S7:浇筑第2段二次衬砌及中隔板混凝土并养生;重复上述S4至S7的步骤,自下而上循环施工至井口完成井身的二次衬砌和中隔板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的吊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安全盘(6)、工作盘(7),安全盘(6)与工作盘(7)之间通过若干钢构件焊接,安全盘(6)与工作盘(7)之间垂直距离L≥5m,且安全盘(6)与工作盘(7)位于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9)之上,工作盘(7)底部距离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9)顶部的距离至少2m。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9)提升至距井底6m的高度时,在距2个半月形液压模板(9)底部2m的高度处设置有2个半月形防坠保护盘(8),防坠保护盘(8)与工作盘(7)通过若干根钢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压模板(9)与井身一次衬砌混凝土(5)之间形成井身二次衬砌混凝土(10)浇筑空间,液压模板(9)的直边钢模板之间形成井身中隔板浇筑空间,液压模板(9)顶端均匀设置有4个吊点(12),并依次通过与吊点(12)数量相对应的稳车(2)借助钢丝绳(3)、凿井井架(1)、顶部天轮(4)、穿过吊点(12)实现提升和下降。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竖井井身二衬与中隔板同步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压模板(9)外壁直径为D1,井身二次衬砌设计内直径为D2,且满足D1

D2大于等于50mm,液压模板(9)高度为H,第2段高模板定位安装完成后与第1段高已浇筑井身二次衬砌及中隔板混凝土搭接高度至少为0.2m;每个液压模板(9)包括若干个二衬圆弧钢模板(22)、中隔板直边钢模板(23)、尖角钢模板以及紧贴在二衬圆弧钢模板(22)、中隔板直边钢模板(23)外部设置的4处伸缩系统(15),每个伸缩系统(15)包含丁字钢模板(21)、若干个限位活动装置(16)、若干个液压伸缩油缸(17)、若干个钢轨滑槽(18)以及在丁字钢模板(21)左右侧的圆弧形钢模板和直边钢模板;若干个钢轨滑槽(18)同方向设置,若干个液压伸缩油缸(17)的固定端和伸缩端均分别设置于丁字钢模板(21)左右侧的圆弧形钢模板和直边钢模板上,丁字钢模板(21)紧贴两侧圆弧形钢模板和直边钢模板外侧设置;在井身二衬圆弧钢模板(22)及中隔板直边钢模板(23)上还设置有混凝土浇筑窗口(19),窗口高度距模板底部≤2m,距离浇筑窗口(19)底部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斌毛锦波李亚隆安佩娟赵红刚于海涛陈永刚王明杨陈凯陈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