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74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缆芯,其特征在于:缆芯由四个子单元构成;每个子单元都由单元壳体、位于单元壳体内的二个第一种引入单元及一个第二种引入单元构成,第一种引入单元位于第二种引入单元的两侧;单元壳体的横截面外缘为正八边形;四个单元壳体拼合形成一个正方形横截面的中心孔,相邻的单元壳体相拼接处的外部形成外腔,四个子单元的单元壳体是一体式形成的,或者,四个子单元的单元壳体通过粘合或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引入单元数量更多、与光设备的光接口适应及匹配性更优、空间利用率更高、可同时传输光电信号。同时传输光电信号。同时传输光电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缆
,尤其是公开了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经常使用的蝶形引入光缆或者说蝶形引入单元主要有两种尺寸,之一为:高度标称值3mm、宽度标称值2mm;之二为:高度标称值2mm、宽度标称值1.6mm;它们分别能与目前大量使用的光纤连接器相匹配,光纤连接器能插入相应的光设备的光收发端口上,蝶形引入光缆或者说蝶形引入单元的外形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1997

2009《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现有技术中,同一根光缆中只有一种尺寸类型的蝶形引入光缆或者说蝶形引入单元,然而,实际使用中,用户采购的光设备,一般只具备一种类型的光接口,而且光接口的尺寸是比较随机的,不同的生产厂商具有不同的光接口,故单一结构的光缆使得用户不能顺利地使用,给用户带来了麻烦,同时,也影响了光缆的销售与使用。
[0003]CN114942498A公开了一种通信用蝶形引入光缆,具有嵌合部件、多个保护体、多个蝶形引入单元、保护层、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件由多个嵌合体构成,蝶形引入单元位于保护体,每个嵌合体的另一端嵌入在一个保护体的其中一个嵌合腔内,所有保护体与嵌合部件结合形成正多面体的形状,保护层将所有的保护体包覆住,外护套包覆在保护层上。其通过横截面呈棱形的保护体的配形形成正六边形截面的缆芯,但其只限于三个蝶形单元,不能满足具有多单元的用户的需求。
[0004]CN115079362A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异形引入单元的蝶形光缆,具有保护部件及异形引入单元,其特征在于:异形引入单元由光纤、一对加强构件、第一异形护套构成;保护部件由外护套、第二异形护套构成,第二异形护套由第一异形体、第二异形体构成,第二异形护套的一个侧缘与外护套的内壁结合在一起,外护套的内壁、第二异形护套共同围成一个容纳腔,异形引入单元都位于容纳腔内,沿外护套内壁的顺或逆时针方向,异形引入单元与第二异形护套间隔分布,任意两个异形引入单元的靠近光缆中心的外缘都相外切;每个第二异形护套都嵌入在与之相邻的异形引入单元的侧缘内,其只能提供各三个异形引入单元,不能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缆芯,其特征在于:缆芯由四个子单元构成;每个子单元都由单元壳体、位于单元壳体内的二个第一种引入单元及一个第二种引入单元构成,第一种引入单元位于第二种引入单元的两侧;单元壳体的横截面外缘为正八边形;四个单元壳体拼合形成一个正方形横截面的中心孔,相邻的单元壳体相拼接处的外部形成外腔,四个子单元的单元壳体是一体式形成的,或者,四个子单元的单元壳体通过
粘合或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0007]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光纤带或加强构件,光纤带或加强构件位于中心孔内。
[0008]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缆芯、保护层、外护套,保护层包覆住缆芯,外护套包覆住保护层;其特征在于:缆芯由光纤带、四个子单元、四个填充部件构成;每个子单元都由单元壳体、位于单元壳体内的二个第一种引入单元及一个第二种引入单元构成,第一种引入单元位于第二种引入单元的两侧;单元壳体的横截面外缘为正八边形;每个填充部件都由填充本体及位于填充本体内部的绝缘导线构成;四个单元壳体拼合形成一个正方形横截面的中心孔,相邻的单元壳体相拼接处的外部形成外腔,填充部件位于外腔内;光纤带位于中心孔内。
[0009]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缆芯、保护层、外护套,保护层包覆住缆芯,外护套包覆住保护层;其特征在于:缆芯由四个子单元、四个填充部件构成;每个子单元都由单元壳体、位于单元壳体内的二个第一种引入单元及一个第二种引入单元构成,第一种引入单元位于第二种引入单元的两侧;单元壳体的横截面外缘为正八边形;每个填充部件都由填充本体及位于填充本体内部的绝缘导线构成;四个单元壳体拼合形成一个正方形横截面的中心孔,相邻的单元壳体相拼接处的外部形成外腔,填充部件位于外腔内;四个子单元的单元壳体是一体式形成的,或者,四个子单元的单元壳体通过粘合或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引入单元数量更多、与光设备的光接口适应及匹配性更优、空间利用率更高、可同时传输光电信号。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施实例1的一段解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实施实例1中的缆芯去除中央的光纤带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实施实例1中的缆芯的子单元的一段解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图4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4去除引入单元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图6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实施实例2的一段解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图8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所在
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及实施本专利,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于附图中的标记作详细说明。
[0021]图中:1—光纤带、2—第一种引入单元、3—单元壳体、4—第二种引入单元、5—填充部件、6—保护层、7—外护套、10—中心孔、21—引入护套、22—光导纤维、23—加强件、24—撕裂口、31—第一外侧壁体、32—第二外侧壁体、33—第三外侧壁体、34—第四外侧壁体、35—第五外侧壁体、36—第六外侧壁体、37—第七外侧壁体、38—第八外侧壁体、301—
第一容置腔、302—第二容置腔、303—第三容置腔、304—第四容置腔、305—第五容置腔、311—第一内侧壁体、313—第二内侧壁体、331—第三内侧壁体、371—第四内侧壁体、357—第五内侧壁体、351—第六内侧壁体、41—第一保护套、42—第二保护套、43—第三保护套、44—增强件、45—光纤、46—粘结层、51—第一填充体、52—第二填充体、53—第三填充体、54—导体、55—绝缘套、60—外腔。
实施实例1
[0022]请见图1至图7,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缆芯、保护层6、外护套7,保护层包覆住缆芯,外护套包覆住保护层;其特征在于:缆芯由光纤带1、四个子单元、四个填充部件5构成;每个子单元都由单元壳体3、位于单元壳体内的二个第一种引入单元2及一个第二种引入单元4构成,第一种引入单元位于第二种引入单元的两侧;单元壳体的横截面外缘为正八边形;每个填充部件5都由填充本体及位于填充本体内部的绝缘导线构成;四个单元壳体拼合形成一个正方形横截面的中心孔10,相邻的单元壳体相拼接处的外部形成外腔60,填充部件位于外腔内;光纤带1位于中心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缆芯,其特征在于:缆芯由四个子单元构成;每个子单元都由单元壳体、位于单元壳体内的二个第一种引入单元及一个第二种引入单元构成,第一种引入单元位于第二种引入单元的两侧;单元壳体的横截面外缘为正八边形;四个单元壳体拼合形成一个正方形横截面的中心孔,相邻的单元壳体相拼接处的外部形成外腔,四个子单元的单元壳体是一体式形成的,或者,四个子单元的单元壳体通过粘合或融合形成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光纤带或加强构件,光纤带或加强构件位于中心孔内。3.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缆芯、保护层、外护套,保护层包覆住缆芯,外护套包覆住保护层;其特征在于:缆芯由光纤带、四个子单元、四个填充部件构成;每个子单元都由单元壳体、位于单元壳体内的二个第一种引入单元及一个第二种引入单元构成,第一种引入单元位于第二种引入单元的两侧;单元壳体的横截面外缘为正八边形;每个填充部件都由填充本体及位于填充本体内部的绝缘导线构成;四个单元壳体拼合形成一个正方形横截面的中心孔,相邻的单元壳体相拼接处的外部形成外腔,填充部件位于外腔内;光纤带位于中心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两种引入单元的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单元壳体由第一外侧壁体、第二外侧壁体、第三外侧壁体、第四外侧壁体、第五外侧壁体、第六外侧壁体、第七外侧壁体、第八外侧壁体、第一内侧壁体、第二内侧壁体、第三内侧壁体、第四内侧壁体、第五内侧壁体、第六内侧壁体构成,单元壳体为一体式结构,第一至第八外侧壁体的首尾端依次连接,第八外侧壁体的尾端与第一外侧壁体的首端相连接,单元壳体的横截面外缘为正八边形;第一内侧壁体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外侧壁体的内缘的中央,第一内侧壁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内侧壁体的一端,第二内侧壁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内侧壁体的另一端,第三内侧壁体的一端连接在第三外侧壁体的内缘的中央,第一内侧壁体与第三外侧壁体相平行,第二内侧壁体与第二外侧壁体相平行,第三内侧壁体与第三内侧壁体的相平行;第四内侧壁体的一端连接在第七外侧壁体的内缘的中央,第四内侧壁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五内侧壁体的一端,第五内侧壁体的另一端连接第六内侧壁体的另一端,第六内侧壁体的一端连接在第五外侧壁体的内缘的中央,第四内侧壁体与第五外侧壁体相平行,第五内侧壁体与第六外侧壁体相平行,第六内侧壁体与第七外侧壁体的相平行;第一外侧壁体、第二外侧壁体、第三外侧壁体、第三内侧壁体、第二内侧壁体、第一内侧壁体围成第一容置腔;第五外侧壁体、第六外侧壁体、第七外侧壁体、第四内侧壁体、第五内侧壁体、第六内侧壁体围成第二容置腔;第一外侧壁体、第一内侧壁体、第二内侧壁体、第三内侧壁体、第三外侧壁体、第四外侧壁体、第五外侧壁体、第六内侧壁体、第五内侧壁体、第四内侧壁体、第七外侧壁体、第八外侧壁体围成大容置腔;第一外侧壁体、第一内侧壁体、第四内侧壁体、第七外侧壁体、第八外侧壁体围成第三容置腔;第二内侧壁体、第五内侧壁体围成第五容置腔;第三内侧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经荣李钊陈列刘谋树陈慧雄杨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