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473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包括,识别模块、建模模块、中控模块以及警示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识别模块对建筑物内部的移动目标进行识别与跟踪,通过建模模块对建筑物内部的各个实体进行建模生成实体模型并对建筑物内部进行分区生成分区模型,通过中控模块在预设检测区域内,根据移动目标模型的运动缓冲区范围与当前标记实体模型的静止缓冲区范围确定实时警示距离,根据当前标记实体模型与移动目标模型的位置关系确定移动目标的实时偏移角度,以确定移动目标是否能够避开当前标记实体,并在判定移动目标不能够避开当前标记实体时,通过警示模块向外部管理端发送警示信号。示模块向外部管理端发送警示信号。示模块向外部管理端发送警示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BIM,即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它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建筑施工行业由于其自身特性,一直是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造成的损失巨大,由于工程建设场地固定且有限,若建筑规模庞大,或进行多种复杂的施工活动,易发生物体打击、碰撞、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若建设项目活动是露天作业,现场环境受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同时,建筑行业手工操作多,作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且流动性大,若作业人员或管理人员抱有侥幸心理,更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330189A,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运维管理平台,设计了警示组件,通过上升和发光的方式进行警示,而且设计在重点观察区,可以对使用者起到有效的警示效果;由此可见,现有的建筑安全技术的警示系统,缺少通过BIM技术的数字化加工,通过模型中的移动目标与实体的相对距离数据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实体模型与移动目标模型的位置关系预测移动目标是否与被标记实体发生碰撞,并在判定移动目标若持续当前行进状态将会与周围实体发生碰撞时,进行警示提示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实时追踪的移动目标与周围标记实体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警示提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包括,
[0006]识别模块,其内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用以采集建筑物内部的实时行为图像,并追踪建筑物内部的移动目标,所述识别模块用以根据所述实时行为图像对移动目标以及移动目标存在的区域进行识别;
[0007]建模模块,用以创建建筑物框体模型、建筑物框体模型内部的若干分区模型、任一所述分区模型与对应的移动目标模型组成的待警示监测模型、任一所述分区模型的若干实体模型以及若干标记实体模型;
[0008]中控模块,其与所述识别模块以及所述建模模块相连;所述中控模块能够在所述识别模块追踪移动目标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目标的实时移动速度,并根据实时移动速度调整标准警示距离;所述中控模块能够在预设检测区域内根据移动目标模型的运动缓冲区范围与当前标记实体模型的静止缓冲区范围确定实时警示距离,根据当前标记实体模型与移动
目标模型的位置关系确定移动目标的实时偏移角度,并根据标准警示距离以及避碰偏移角度实时判定移动目标与周围标记实体的实时偏移角度、实时警示距离,以确定移动目标是否能够避开当前标记实体;
[0009]警示模块,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在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移动目标不能避开当前标记实体时,向外部管理端发送警示信号。
[0010]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模块能够获取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的建筑物内部的实时行为图像,根据实时行为图像确定移动目标以及移动目标所在区域,并对移动目标进行识别,同时所述中控模块能够在实时行为图像中对移动目标所在区域进行标记,并将标记的移动目标所在区域与所述分区模型进行匹配,所述建模模块将创建由移动目标模型与移动目标匹配的分区模型组成的待警示监测模型。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设置有移动目标的第一预设角度以及预设监测距离,在所述识别模块追踪移动目标的过程中,所述中控模块获取移动目标以及移动目标所在区域的上投影的实时行为图像,将移动目标以实时移动方向出发的最前端作为顶点,将实时移动方向所在的直线作为轴线,将第一预设角度作为偏转角,构建三角形封闭区域作为预设监测区域;
[0012]其中,三角形封闭区域的高为在轴线上且与顶点相距为预设监测距离的线段,将顶点处向轴线两侧以偏转角为夹角引出的两条射线,与在高的另一个端点处引出的与轴线垂直的射线相交,以确定出三角形区域,并将三角形内部区域作为三角形封闭区域。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设置有第一移动速度V1、第二移动速度V2以及标准警示距离Lb,在所述识别模块追踪移动目标的过程中,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实时行为图像与预设监测模型中移动目标模型的位置计算移动目标的实时移动速度Vs,并根据第一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速度对实时移动速度进行判定,
[0014]若实时移动速度小于第一移动速度,所述中控模块将标准警示距离调整为Lb

=Lb
×
[1+(V1

Vs)/Vs];
[0015]若实时移动速度在第一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速度之间,所述中控模块不对标准警示距离进行调整,输出标准警示距离Lb

=Lb;
[0016]若实时移动速度大于第二移动速度,所述中控模块将标准警示距离调整为Lb

=Lb
×
[1

(V1

Vs)/Vs]。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根据标准移动速度对实时移动速度进行判定后,能够根据移动目标的实时移动速度调整标准警示距离,根据所述建模模块创建的若干标记实体模型与预设监测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若干实时监测距离,并根据标准警示距离对任一实时监测距离进行判定,
[0018]若存在实时监测距离小于等于标准警示距离,所述中控模块将获取移动目标模型与对应的标记实体模型的位置关系,并对移动目标的实时移动方向进行判定,以确定移动目标是否能够避开当前标记实体;
[0019]若不存在实时监测距离小于等于标准警示距离,所述识别模块继续对移动目标进行追踪。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设置有第一预设半径,所述中控模块能够根据所述建模模块创建的任一标记实体模型以及第一预设半径确定任一标记实体模型的静止缓冲区
范围,根据移动目标以及第一预设半径确定移动目标模型的运动缓冲区范围,获取静止缓冲区范围的静止边缘轮廓、运动缓冲区范围的运动边缘轮廓以及预设监测区域的检测边缘轮廓,将静止边缘轮廓与检测边缘轮廓相距最近的距离作为实时监测距离,将运动边缘轮廓与静止边缘轮廓相距最近的距离作为实时警示距离;
[0021]其中,静止缓冲区范围表示全部距标记实体模型Oi的距离d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半径R的点的集合,运动缓冲区范围表示全部距移动目标模型Qi的距离d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半径R的点的集合;
[0022]Bi={x:d(x,Oi)≤R},Qi={x:d(x,Qi)≤R},Bi表示静止缓冲区范围,Qi表示运动缓冲区范围,Oi表示标记实体模型,Qi表示移动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模块,其内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用以采集建筑物内部的实时行为图像,并追踪建筑物内部的移动目标,所述识别模块用以根据所述实时行为图像对移动目标以及移动目标存在的区域进行识别;建模模块,用以创建建筑物框体模型、建筑物框体模型内部的若干分区模型、任一所述分区模型与对应的移动目标模型组成的待警示监测模型、任一所述分区模型的若干实体模型以及若干标记实体模型;中控模块,其与所述识别模块以及所述建模模块相连;所述中控模块能够在所述识别模块追踪移动目标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目标的实时移动速度,并根据实时移动速度调整标准警示距离;所述中控模块能够在预设检测区域内根据移动目标模型的运动缓冲区范围与当前标记实体模型的静止缓冲区范围确定实时警示距离,根据当前标记实体模型与移动目标模型的位置关系确定移动目标模型的实时偏移角度,并根据标准警示距离以及避碰偏移角度实时判定移动目标与周围标记实体模型的实时偏移角度、实时警示距离,以确定移动目标是否能够避开当前标记实体;警示模块,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在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移动目标不能避开当前标记实体时,向外部管理端发送警示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能够获取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的建筑物内部的实时行为图像,根据实时行为图像确定移动目标以及移动目标所在区域,并对移动目标进行识别,同时所述中控模块能够在实时行为图像中对移动目标所在区域进行标记,并将标记的移动目标所在区域与所述分区模型进行匹配,所述建模模块将创建由移动目标模型与移动目标匹配的分区模型组成的待警示监测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内设置有移动目标的第一预设角度以及预设监测距离,在所述识别模块追踪移动目标的过程中,所述中控模块获取移动目标以及移动目标所在区域的上投影的实时行为图像,将移动目标以实时移动方向出发的最前端作为顶点,将实时移动方向所在的直线作为轴线,将第一预设角度作为偏转角,构建三角形封闭区域作为预设监测区域;其中,三角形封闭区域的高为在轴线上且与顶点相距为预设监测距离的线段,将顶点处向轴线两侧以偏转角为夹角引出的两条射线,与在高的另一个端点处引出的与轴线垂直的射线相交,以确定出三角形区域,并将三角形内部区域作为三角形封闭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内设置有第一移动速度V1、第二移动速度V2以及标准警示距离Lb,在所述识别模块追踪移动目标的过程中,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实时行为图像与预设监测模型中移动目标模型的位置计算移动目标的实时移动速度Vs,并根据第一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速度对实时移动速度进行判定,若实时移动速度小于第一移动速度,所述中控模块将标准警示距离调整为Lb

=Lb
×
[1+(V1

Vs)/Vs];若实时移动速度在第一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速度之间,所述中控模块不对标准警示距离进行调整,输出标准警示距离Lb

=Lb;
若实时移动速度大于第二移动速度,所述中控模块将标准警示距离调整为Lb

=Lb
×
[1

(V1

Vs)/Vs]。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操作行为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根据标准移动速度对实时移动速度进行判定后,能够根据移动目标的实时移动速度调整标准警示距离,根据所述建模模块创建的若干标记实体模型与预设监测区域的位置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刘彩文余成柱叶兴盛张平林尧李文友邵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理工大学闽晟集团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尧舜发展有限公司闽江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