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450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上梁体、底板上开孔作为上植筋孔、下植筋孔;将纵向主筋倾斜放入底板与上梁体之间,下端插入下植筋孔,上端插入上植筋孔中,打入植筋胶,将箍筋绑扎在纵向主筋上;构造柱左、右两侧砌筑砖墙,砖墙靠近构造柱一侧呈马牙槎结构,砌筑同时设置拉结钢筋;在构造柱前后两侧设置浇筑模板,进行构造柱浇筑;通过上述施工方法,无需预留搭接钢筋,节约了主筋搭接处的搭接钢筋,也节约了搭接处的绑丝,避免钢筋及绑丝浪费,同时由于采用通长设置的纵向主筋,也无须对搭接处进行箍筋加密,节约了施工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绑丝漏绑、跳绑,提高了构造柱成型质量。提高了构造柱成型质量。提高了构造柱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构造柱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框架结构主体施工完成之后,通常采用后砌填充墙的方式来实现空间分隔和围护的功能,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整体的延展性,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填充墙中要求设置二次浇筑的构造柱。
[0003]现有申请号为CN201710719702.9的预制构造柱的施工方法,步骤S2中,下植筋孔内通过植筋胶植入有固定钢筋;步骤S3中,待下植筋孔内的植筋胶凝固后,将上端的构造柱钢筋插入到上植筋孔内,加入植筋胶,下端构造柱钢筋与上端钢筋对应并通过铁丝绑扎固定;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不仅需要等待植筋胶凝固,再绑扎绑丝,十分浪费时间,并且搭接处绑扎绑丝时容易发生漏绑、跳绑问题;同时,根据现场施工要求,搭接处的箍筋还需进行加密处理,增加了施工材料成本、时间成本及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免主筋绑扎的构造柱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根据施工图纸,浇筑底板、上梁体及主体墙柱结构,底板位于构造柱下侧,上梁体位于构造柱上侧,主体墙柱结构位于构造柱左、右两侧;
[0008]S2:在上梁体上开孔作为上植筋孔,上植筋孔的数量与构造柱纵向主筋数量一致,上植筋孔的排布位置与构造柱纵向主筋的排布位置相对应,在底板上对应上植筋孔开设下植筋孔;上植筋孔、下植筋孔清孔,并向上植筋孔、下植筋孔内打满植筋胶;确定待施工构造柱纵向主筋长度,纵向主筋的长度大于底板与上梁体之间距离;
[0009]S3:先将纵向主筋倾斜放入底板与上梁体之间,纵向主筋下端插入下植筋孔,上端插入上植筋孔中,然后将箍筋绑扎在纵向主筋上,箍筋沿纵向主筋均匀分布;
[0010]S4:构造柱左、右两侧砌筑砖墙,砖墙靠近构造柱一侧呈马牙槎结构,砌筑同时设置拉结钢筋;
[0011]S5:在构造柱前后两侧设置浇筑模板,通过浇筑模板上预留浇筑口进行构造柱浇筑。
[0012]进一步的,步骤S3中,纵向主筋上端弯曲,塞入上植筋孔中。
[0013]进一步的,纵向主筋的直径小于等于12mm。
[0014]进一步的,上植筋孔和下植筋孔两侧均设置有供纵向主筋滑入的滑槽,滑槽深度由远离上植筋孔或下植筋孔一侧向上植筋孔或下植筋孔一侧逐渐加深。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0016]通过上述施工方法,无需预留搭接钢筋,节约了主筋搭接处的搭接钢筋,也节约了
搭接处的绑丝,避免钢筋及绑丝浪费,同时由于采用通长设置的纵向主筋,也无须对搭接处进行箍筋加密,节约了施工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绑丝漏绑、跳绑问题,提高了构造柱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构造柱纵向主筋、箍筋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两侧砌筑砖墙结构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植筋孔及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A

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板;101、下植筋孔;2、上梁体;3、主体墙柱结构;4、纵向主筋;5、箍筋;6、砖墙;7、拉结钢筋;8、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S1:根据施工图纸,浇筑底板1、上梁体2及主体墙柱结构3,底板1位于构造柱下侧,上梁体2位于构造柱上侧,主体墙柱结构3位于构造柱左、右两侧;
[0025]S2:在上梁体2上开孔作为上植筋孔,上植筋孔的数量与构造柱纵向主筋4数量一致,上植筋孔的排布位置与构造柱纵向主筋4的排布位置相对应,在底板1上对应上植筋孔开设下植筋孔101;上植筋孔101、下植筋孔清孔,并向上植筋孔、下植筋孔101内打满植筋胶;同时,确定待施工构造柱纵向主筋4长度,纵向主筋4的长度大于底板1与上梁体2之间距离;
[0026]S3:先将纵向主筋4倾斜放入底板1与上梁体2之间,纵向主筋4下端插入下植筋孔101,上端插入上植筋孔中,然后将箍筋5绑扎在纵向主筋4上,箍筋5沿纵向主筋4均匀分布;
[0027]S4:构造柱左、右两侧砌筑砖墙6,砖墙6靠近构造柱一侧呈马牙槎结构,砌筑同时设置拉结钢筋7,拉结钢筋7对构造柱及构造柱左、右两侧砌筑砖墙6起到拉结作用;
[0028]S5:在构造柱前后两侧设置浇筑模板,通过浇筑模板上预留浇筑口进行构造柱浇筑。
[0029]步骤S3中,纵向主筋4的插入方法存在以下两种方法:
[0030]方法一,纵向主筋4下端插入下植筋孔101中,上端弯曲后塞入上植筋孔中;此时,纵向主筋4的直径小于等于12mm。
[0031]方法二,如图3、图4,上植筋孔和下植筋孔101两侧均设置有供纵向主筋4滑入的滑槽8;滑槽8宽度由远离上植筋孔或下植筋孔101一侧向上植筋孔或下植筋孔101一侧逐渐减小,滑槽8深度由远离上植筋孔或下植筋孔101一侧向上植筋孔或下植筋孔101一侧逐渐加深;纵向主筋4滑入上植筋孔、下植筋孔101中,无需弯折,避免钢筋受损,便于施工人员安装纵向主筋4,更加省力;滑入上植筋孔、下植筋孔101时,首先,将纵向主筋4倾斜放置在上植筋孔、下植筋孔101之间;然后,纵向主筋4上端位于上植筋孔左侧滑槽8,下端位于下植筋孔101右侧滑槽8;亦或,纵向主筋4上端位于上植筋孔右侧滑槽8,下端位于下植筋孔101左侧
滑槽8;由倾斜逐渐转为竖直状态时,纵向主筋4插在上植筋孔、下植筋孔101中。
[0032]通过上述施工方法,无需预留搭接钢筋,节约了主筋搭接处的搭接钢筋,也节约了搭接处的绑丝,避免钢筋及绑丝浪费,同时由于采用通长设置的纵向主筋4,也无须对搭接处进行箍筋5加密,节约了施工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绑丝漏绑、跳绑问题,提高了构造柱成型质量。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施工图纸,浇筑底板、上梁体及主体墙柱结构,底板位于构造柱下侧,上梁体位于构造柱上侧,主体墙柱结构位于构造柱左、右两侧;S2:在上梁体上开孔作为上植筋孔,上植筋孔的数量与构造柱纵向主筋数量一致,上植筋孔的排布位置与构造柱纵向主筋的排布位置相对应,在底板上对应上植筋孔开设下植筋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植筋孔、下植筋孔清孔,并向上植筋孔、下植筋孔内打满植筋胶;确定待施工构造柱纵向主筋长度,纵向主筋的长度大于底板与上梁体之间距离;S3:先将纵向主筋倾斜放入底板与上梁体之间,纵向主筋下端插入下植筋孔,上端插入上植筋孔中,然后将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笑川李帅高超曹宁马泽泽
申请(专利权)人:二十二冶集团雄安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