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437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6
一种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包括均安装于移动平台上的过滤浓缩单元、加药调理单元、脱水单元、输送单元、用于处理藻水的第一进料单元、用于滤液加压的第二进料单元以及用于滤液加压的第三进料单元;第一进料单元、过滤浓缩单元、第三进料单元、加药调理单元以及脱水单元依次通过管道连接;脱水单元通过管道连接第二进料单元,第二进料单元通过管道连接过滤浓缩单元;脱水单元连接藻泥接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进料、过滤浓缩、加药调理以及脱水处理等单元在载具上集成布置以及移动作业,减少了后续藻泥处理量,节约了除藻成本。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华暴前的预防性除藻及水华暴发时的应急处理,能够有效解决河湖内藻类暴发的问题。能够有效解决河湖内藻类暴发的问题。能够有效解决河湖内藻类暴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湖水体富营养化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当水体富营养化后,以藻类为主的水华现象就会大规模出现。由于藻类细胞带有气囊,基本悬浮于水面生长,死亡的藻类会在水面结团漂浮,因此加剧水质的恶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排入河湖的N、P污染物急剧增加,导致藻类频繁爆发。
[0003]目前,国内各地尝试各类物化、生化的除藻办法,均存在处理效率低以及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大规模推广。现阶段各地还是以人工或机械打捞为主,当藻类尺寸大小为几微米时,目前采用的打捞机械精度较低,无法完成对藻类的收集,只能收集河水或湖水表面已集成团的藻类,进而无法控制水华现象的蔓延。采用机械打捞只能在大规模水华出现时才能够有效实施,当藻类密度达到3.5
×
106个/L以下时,难以进行预防性打捞。
[0004]此外,申请号为“202110080168.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藻类系统及除藻方法,污水处理除藻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中间提升泵房、深度处理单元、后续处理单元以及加药装置;预处理单元、中间提升泵房、深度处理单元以及后续处理单元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加药装置包括药剂罐、出料泵、流量计和加药管,药剂罐、出料泵、流量计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最终通过加药管与中间提升泵房连接。该专利技术主要针对污水深度处理单元藻类滋生现象,在生物反应池和高效沉淀池之间的中间提升泵房投加高效消毒剂,通过高效消毒剂杀死水体中的菌体与藻细胞。然而,该专利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厂中,当面对大型湖泊或水库较为开阔的水面时,无法配合船只进行移动作业,并且无法在藻类密度较低时,进行预防性除藻,以减缓水华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以实现藻水的移动处理,进行预防性除藻,从而控制水华现象。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包括均安装于移动平台上的过滤浓缩单元、加药调理单元、脱水单元、输送单元、用于处理藻水的第一进料单元、用于滤液加压的第二进料单元以及用于滤液加压的第三进料单元;所述第一进料单元、所述过滤浓缩单元、所述第三进料单元、所述加药调理单元以及所述脱水单元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脱水单元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进料单元进口,所述第二进料单元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浓缩单元;所述脱水单元连接藻泥接收装置。
[0007]优选地,所述加药调理单元包括药剂混合装置、配药装置以及用于加药的第四进料单元,所述配药装置、所述第四进料单元和所述药剂混合装置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药剂混合装置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三进料单元和所述第四进料单元,所述药剂混合装置
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脱水单元。
[0008]优选地,所述过滤浓缩单元还连接有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分别连接所述配药装置和所述脱水单元。
[0009]优选地,所述脱水单元与所述藻泥接收装置之间设有输送单元,用于将脱水后的藻泥输送至所述藻泥接收装置。
[0010]优选地,所述配药装置通过所述第四进料单元向所述药剂混合装置内投放无机调理剂和有机调理剂。
[0011]优选地,所述无机调理剂的投加浓度为0.1g/L~0.5g/L,所述无机调理剂包括聚合氯化铝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聚合硫酸铁、聚合硫酸铝中至少一种。
[0012]优选地,所述有机调理剂的投加浓度为50mg/L~100mg/L,所述有机调理剂包括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两性型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0013]根据上述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准备阶段,通过载具将安装在移动平台上的所述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运输至河面或湖面的预定位置;
[0015]进料阶段,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单元将河湖中待处理的藻水进行抽取,将抽取的藻水加压并通过管道输送至所述过滤浓缩单元内;
[0016]过滤阶段,待处理的藻水经所述过滤浓缩单元进行过滤,所述过滤浓缩单元过滤后所产生的滤后水,一部分作为余水排放至河湖中;
[0017]调理阶段,经所述过滤浓缩单元浓缩后的藻水通过所述第三进料单元加压并输送至所述加药调理单元,使浓缩后的藻水与药剂充分混合,以改善藻水的脱水性能;
[0018]脱水阶段,将调理后的藻水输送至脱水单元中,依次对藻水进行浓缩和脱水,产生的滤液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单元加压后回流至所述过滤浓缩单元;脱水产生的藻泥通过所述输送单元进入藻泥接收装置。
[0019]优选地,所述过滤阶段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过滤浓缩单元过滤后产生的滤后水,一部分滤后水流入所述冲洗装置,所述滤后水经所述冲洗装置加压后分别流入所述配药装置和所述脱水单元,用于对所述配药装置和所述脱水单元进行清洗。
[0020]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办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进料单元、过滤浓缩单元、第三进料单元、加药调理单元以及脱水单元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再通过脱水单元通过管道连接过滤浓缩单元。第一进料单元将藻水抽取输送至过滤浓缩单元内,经过滤浓缩单元处理后产生的滤后水排会至河湖内。浓缩后的藻水经过第三进料单元加压后进入加药调理单元内,使得藻水完成藻类的破胶、脱稳、絮凝和调理改性。调理后的藻水通过管道进入脱水单元,脱水单元脱取的滤液通过第二进料单元加压后进入回流至过滤浓缩单元内形成循环,以提高浓缩单元的处理能力。剩余的藻泥通过输送单元进入藻泥接收装置,进行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进料、过滤浓缩、加药调理以及脱水处理等单元在载具上集成布置以及移动作业,减少了后续藻泥处理量,节约了除藻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华暴前的预防性除藻及水华暴发时的应急处
理,能够有效解决河湖内藻类暴发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的过滤浓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的脱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第一进料单元;200、第二进料单元;300、过滤浓缩单元;310、第三进料单元;400、加药调理单元;410、药剂混合装置;420、第四进料单元;430、配药装置;500、脱水单元;600、冲洗装置;700、输送单元;800、藻泥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8]须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安装于移动平台上的过滤浓缩单元(300)、加药调理单元(400)、脱水单元(500)、输送单元(700)、用于处理藻水的第一进料单元(100)、用于滤液加压的第二进料单元(200)以及用于滤液加压的第三进料单元(310);所述第一进料单元(100)、所述过滤浓缩单元(300)、所述第三进料单元(310)、所述加药调理单元(400)以及所述脱水单元(500)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脱水单元(50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进料单元(200),所述第二进料单元(20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浓缩单元(300);所述脱水单元(500)连接藻泥接收装置(8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调理单元(400)包括药剂混合装置(410)、配药装置(430)以及用于加药的第四进料单元(420),所述配药装置(430)、所述第四进料单元(420)和所述药剂混合装置(410)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药剂混合装置(41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三进料单元(310)和所述第四进料单元(420),所述药剂混合装置(41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脱水单元(5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浓缩单元(300)还连接有冲洗装置(600),所述冲洗装置(600)分别连接所述配药装置(430)和所述脱水单元(5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单元(500)与所述藻泥接收装置(800)之间设有输送单元(700),用于将脱水后的藻泥输送至所述藻泥接收装置(80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装置(430)通过所述第四进料单元(420)向所述药剂混合装置(410)内投放无机调理剂和有机调理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藻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双福杨红刘海臣蒋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