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交通监控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434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6
本申请涉及一种城市交通监控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涉及交通管理技术的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图像信息;根据车辆图像信息以确定车辆位置信息并确定判定图像;于判定图像中确定车体覆盖区域,并根据影响距离确定影响区域;根据影响区域以及固定区域以确定相交的判定区域;于判定图像中判断判定区域中是否存在人体红外轮廓;若存在,则建立检测区间且获取人体头顶高度;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以及最小的人体头顶高度,并将该人体头顶高度定义为边界高度且计算确定偏差高度;判断所有偏差高度是否均小于上限高度;若均小于,则确定合规车辆;若未均小于,则确定违规车辆。本申请具有对车辆礼让行人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判定的效果。确的判定的效果。确的判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交通监控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0001]本申请涉及交通管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交通监控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车辆急剧增加,因此给到了城市交通较大的压力,从而在城市交通中需要对各车辆的移动情况进行监控,以便于对城市交通的于单个时段下的情况进行确定,以便于有关部门能提前对城市交通进行规划,从而减少部分路段于对应时间出现堵塞的情况。同时,利用监控设备还可对车辆违规情况进行确定,以便于有关部门对存在违规情况的车辆进行后续处理,从而有效改善道路车辆行驶情况。
[0003]相关技术中,在对车辆进行监控的过程中,由安装于道路上的摄像头进行图像获取,再利用内置算法对图像中的车辆情况进行判断,以确定车辆是否存在违规情况。例如,交通法规中规定在斑马线处需要对行人进行礼让,对未礼让的车辆需要进行处罚,而判定车辆是否有礼让行人的行为一般为车辆通过斑马线上时斑马线上是否有人员进行确定。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对车辆是否有礼让行人的行为进行判定时,若斑马线上的人员为骑电动车的人员,由于依旧会采集到人像,此时会造成车辆未礼让行人而误处罚的情况,导致整体检测准确率不高,尚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对车辆礼让行人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判定,本申请提供一种城市交通监控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城市交通监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城市交通监控方法,包括:实时获取车辆图像信息;根据车辆图像信息以确定车辆位置信息,并将车辆位置信息所对应的位置越过预设的停止线时的车辆图像信息所对应的图像定义为判定图像;于判定图像中确定车体覆盖区域,并根据预设的影响距离以及车覆盖区域以确定影响区域;根据影响区域以及预设的固定区域以确定相交的判定区域;于判定图像中判断判定区域中是否存在预设的人体红外轮廓;若判定区域中不存在人体红外轮廓,则将该车辆确定为合规车辆;若判定区域中存在人体红外轮廓,则于预设的时间轴上建立宽度为预设的固定时长的检测区间,并使检测区间的中点与判定图像获取的时间点重合,且于检测区间中根据该人体红外轮廓以实时获取人体头顶高度;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以及最小的人体头顶高度,并将该人体头顶高度定义为边界高度,且根据两个边界高度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偏差高度;
判断所有偏差高度是否均小于预设的上限高度;若所有偏差高度均小于上限高度,则将该车辆确定为合规车辆;若所有偏差高度未均小于上限高度,则将该车辆确定为违规车辆。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获取车辆的图像以对车辆是否经过斑马线进行确定,当车辆经过斑马线时对车辆周围行人情况进行确定,以判断是否有人员经过,当有人员经过时,通过对人员头顶高度的变化进行确定以判断该人员是否为电动车骑行人员,从而当车辆未礼让电动车骑行人员时不会对车辆进行标记,以使得对车辆礼让行人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判定。
[0008]可选的,于检测区间建立后,城市交通监控方法还包括:将检测区间中最后能获取到对应的人体红外轮廓的时间点定义为终止点,距离检测区间后端点预设的单位时长的时间点定义为相邻点;根据对应的人体红外轮廓于终止点处获取终止位置以及相邻点处获取相邻位置;以相邻位置为基点建立贯穿终止位置的行走射线;判断是否存在任一行走射线贯穿车体覆盖区域;若未存在任一行走射线贯穿车体覆盖区域,则将该车辆确定为合规车辆;若存在任一行走射线贯穿车体覆盖区域,则进行人体头顶高度获取。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行人的行走方向进行确定,以减少行人已经通过而车辆才移动前行时车辆被标记违规的情况发生,提高车辆情况判定的准确性。
[0010]可选的,于边界高度确定后,城市交通监控方法还包括:将检测区间中最前能获取到对应的人体红外轮廓的时间点定义为起始点,并根据起始点以及终止点以确定人员经过时长;根据预设的数量匹配关系以确定人员经过时长相对应的基值高度数量;以边界高度为基值高度、预设的扩散距离为范围半径、朝向另一边界高度的方向为扩散方向以建立判定区间;于判定区间中根据人体头顶高度进行计数以确定头顶高度数量;判断任一判定区间的头顶高度数量是否均大于基值高度数量;若任一判定区间的头顶高度数量均大于基值高度数量,则输出符合要求信号以进行偏差高度确定;若任一判定区间的头顶高度数量未均大于基值高度数量,则根据该判定区间于扩散方向中将与当前边界高度相邻的人体头顶高度更新为新的边界高度,并重新进行判定区间建立,且将所确定的头顶高度数量进行加一处理,直至输出符合要求信号。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用户头顶高度的情况进行确定,以减少骑行人员于通过过程中在某一时间站起而影响检测判定的情况发生。
[0012]可选的,若任一判定区间的头顶高度数量均大于基值高度数量,城市交通监控方法还包括:于所确定的边界高度中判断是否存在小于预设的低值高度的边界高度;若存在小于低值高度的边界高度,则不对该人体轮廓信息进行偏差高度确定;若不存在小于低值高度的边界高度,则对该人体轮廓信息进行偏差高度确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高度不满足要求的人员进行排除,以进一步提高检
测准确性的同时,减少所需处理的数据量。
[0014]可选的,若所有偏差高度未均小于上限高度,城市交通监控方法还包括:将偏差高度不小于上限高度的人体红外轮廓定义为行走人员,将偏差高度小于上限高度的人体红外轮廓定义为骑行人员,并于检测区间中实时获取行走人员的行走位置以及骑行人员的骑行位置;以行走位置为圆心、预设的单位距离为半径以划定近身区域;判断骑行位置是否处于同一时间点下的近身区域内;若骑行位置未处于同一时间点下的近身区域内,则将该车辆确定为违规车辆;若骑行位置处于同一时间点下的近身区域内,则将该骑行人员以及行走人员进行绑定,并判断所绑定的骑行人员是否均处于所绑定的行走人员所划定的近身区域内;若所绑定的骑行人员均处于所绑定的行走人员所划定的近身区域内,则将该车辆确定为合规车辆;若所绑定的骑行人员未均处于所绑定的行走人员所划定的近身区域内,则将该车辆确定为违规车辆。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电动车骑行人员中有人员坐于电动车后座的情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礼让情况确定的准确性。
[0016]可选的,于违规车辆确定后,城市交通监控方法还包括:于检测区间中根据检测区间中点以及预设的相隔时长以建立判定特殊区间;将判定特殊区间中所经过的车辆定义为待定车辆,并获取待定车辆的车辆属性信息;判断是否存在车辆属性信息所对应的属性与预设的特殊避让属性一致的情况;若存在车辆属性信息所对应的属性与特殊避让属性一致的情况,则根据该违规车辆添加特殊标识,并将具有特殊标识的违规车辆的信息传输至预设的人工识别窗口;若不存在车辆属性信息所对应的属性与特殊避让属性一致的情况,则不进行额外操作。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车辆避让特殊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交通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实时获取车辆图像信息;根据车辆图像信息以确定车辆位置信息,并将车辆位置信息所对应的位置越过预设的停止线时的车辆图像信息所对应的图像定义为判定图像;于判定图像中确定车体覆盖区域,并根据预设的影响距离以及车覆盖区域以确定影响区域;根据影响区域以及预设的固定区域以确定相交的判定区域;于判定图像中判断判定区域中是否存在预设的人体红外轮廓;若判定区域中不存在人体红外轮廓,则将该车辆确定为合规车辆;若判定区域中存在人体红外轮廓,则于预设的时间轴上建立宽度为预设的固定时长的检测区间,并使检测区间的中点与判定图像获取的时间点重合,且于检测区间中根据该人体红外轮廓以实时获取人体头顶高度;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以及最小的人体头顶高度,并将该人体头顶高度定义为边界高度,且根据两个边界高度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偏差高度;判断所有偏差高度是否均小于预设的上限高度;若所有偏差高度均小于上限高度,则将该车辆确定为合规车辆;若所有偏差高度未均小于上限高度,则将该车辆确定为违规车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交通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检测区间建立后,城市交通监控方法还包括:将检测区间中最后能获取到对应的人体红外轮廓的时间点定义为终止点,距离检测区间后端点预设的单位时长的时间点定义为相邻点;根据对应的人体红外轮廓于终止点处获取终止位置以及相邻点处获取相邻位置;以相邻位置为基点建立贯穿终止位置的行走射线;判断是否存在任一行走射线贯穿车体覆盖区域;若未存在任一行走射线贯穿车体覆盖区域,则将该车辆确定为合规车辆;若存在任一行走射线贯穿车体覆盖区域,则进行人体头顶高度获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交通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边界高度确定后,城市交通监控方法还包括:将检测区间中最前能获取到对应的人体红外轮廓的时间点定义为起始点,并根据起始点以及终止点以确定人员经过时长;根据预设的数量匹配关系以确定人员经过时长相对应的基值高度数量;以边界高度为基值高度、预设的扩散距离为范围半径、朝向另一边界高度的方向为扩散方向以建立判定区间;于判定区间中根据人体头顶高度进行计数以确定头顶高度数量;判断任一判定区间的头顶高度数量是否均大于基值高度数量;若任一判定区间的头顶高度数量均大于基值高度数量,则输出符合要求信号以进行偏差高度确定;若任一判定区间的头顶高度数量未均大于基值高度数量,则根据该判定区间于扩散方向中将与当前边界高度相邻的人体头顶高度更新为新的边界高度,并重新进行判定区间建
立,且将所确定的头顶高度数量进行加一处理,直至输出符合要求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交通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任一判定区间的头顶高度数量均大于基值高度数量,城市交通监控方法还包括:于所确定的边界高度中判断是否存在小于预设的低值高度的边界高度;若存在小于低值高度的边界高度,则不对该人体轮廓信息进行偏差高度确定;若不存在小于低值高度的边界高度,则对该人体轮廓信息进行偏差高度确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交通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有偏差高度未均小于上限高度,城市交通监控方法还包括:将偏差高度不小于上限高度的人体红外轮廓定义为行走人员,将偏差高度小于上限高度的人体红外轮廓定义为骑行人员,并于检测区间中实时获取行走人员的行走位置以及骑行人员的骑行位置;以行走位置为圆心、预设的单位距离为半径以划定近身区域;判断骑行位置是否处于同一时间点下的近身区域内;若骑行位置未处于同一时间点下的近身区域内,则将该车辆确定为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銮韩国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