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422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5
一种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包含多个光学元件及镜筒。光轴通过光学元件,光学元件中至少一光学元件为透镜。镜筒容置光学元件。透镜包含光学有效部、外周部、遮光涂层及纳米结构层。遮光涂层设置于物侧外周面及像侧外周面中至少一面并包含渐缩部,渐缩部朝光学有效部的中心渐缩,且渐缩部渐缩于光学有效部及外周部的交界处附近。纳米结构层设置于光学有效部及遮光涂层的渐缩部上,纳米结构层具有多个不规则脊状凸起。遮光涂层的渐缩部于交界处附近沿环绕光轴方向形成通光孔。借此,以提升成像品质。以提升成像品质。以提升成像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0001]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且特别是一种微型化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计算机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相机模块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及其相机模块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发展一种微型化且兼顾成像品质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其电子装置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的多个光学元件中至少一光学元件为透镜,透镜包含光学有效部、外周部、遮光涂层及纳米结构层。遮光涂层设置于物侧外周面及像侧外周面中至少一面并包含渐缩部,渐缩部朝光学有效部的中心渐缩,且渐缩部渐缩于光学有效部及外周部的交界处附近。纳米结构层设置于光学有效部及遮光涂层的渐缩部上,纳米结构层具有多个不规则脊状凸起,遮光涂层的渐缩部于交界处附近沿环绕光轴方向形成通光孔。借此,以提升成像品质。
[0004]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多个光学元件及镜筒。光轴通过光学元件,光学元件中至少一光学元件为透镜。镜筒容置光学元件。透镜包含光学有效部、外周部、遮光涂层及纳米结构层。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光学有效部包含物侧光学有效面及像侧光学有效面。物侧光学有效面面向成像镜头的物侧。像侧光学有效面面向成像镜头的像侧并与物侧光学有效面相对设置。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并包含物侧外周面、像侧外周面及外径面。物侧外周面面向成像镜头的物侧。像侧外周面面向成像镜头的像侧并与物侧外周面相对设置。外径面连接物侧外周面及像侧外周面。遮光涂层设置于物侧外周面及像侧外周面中至少一面并包含渐缩部,渐缩部朝光学有效部的中心渐缩,且渐缩部渐缩于光学有效部及外周部的交界处附近。纳米结构层设置于光学有效部及遮光涂层的渐缩部上,纳米结构层具有多个不规则脊状凸起。遮光涂层的渐缩部于交界处附近沿环绕光轴方向形成通光孔,通光孔的真圆度公差值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0.02mm。
[0005]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光学有效部的各面可皆为光滑表面,外周部中设置遮光涂层的所述一面可为光滑表面。
[0006]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纳米结构层的平均高度可介于90nm至350nm。
[0007]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纳米结构层的平均高度可介于125nm至300nm。
[0008]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纳米结构层的平均高度可介于195nm至255nm。
[0009]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通光孔的真圆度公差值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0.01mm。
[0010]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通光孔的真圆度公差值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0.005mm。
[0011]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透镜可还包含连接结构层,连接结构层设置于纳米结构层及光学有效部之间,并设置于纳米结构层及外周部之间。
[0012]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遮光涂层可更设置于外径面。
[0013]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遮光涂层可设置于物侧外周面、像侧外周面及外径面。
[0014]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透镜可还包含至少一轴向连接结构,轴向连接结构用以连接相邻的另一光学元件,并与相邻的另一光学元件对正光轴。
[0015]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遮光涂层可由外径面延伸至至少一轴向连接结构。
[0016]依据本揭示内容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
[0017]依据本揭示内容更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其中相机模块还包含电子感光元件,且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相机模块的成像面。
[0018]依据本揭示内容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多个光学元件及镜筒。光轴通过光学元件,光学元件中至少一光学元件为透镜。镜筒容置光学元件。透镜包含光学有效部、外周部、遮光涂层、纳米结构层及至少一轴向连接结构。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光学有效部包含物侧光学有效面及像侧光学有效面。物侧光学有效面面向成像镜头的物侧。像侧光学有效面面向成像镜头的像侧并与物侧光学有效面相对设置。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并包含物侧外周面、像侧外周面及外径面。物侧外周面面向成像镜头的物侧。像侧外周面面向成像镜头的像侧并与物侧外周面相对设置。外径面连接物侧外周面及像侧外周面。遮光涂层设置于物侧外周面及像侧外周面中至少一面并包含渐缩部,渐缩部朝光学有效部的中心渐缩,且渐缩部渐缩于光学有效部及外周部的交界处附近。纳米结构层设置于光学有效部及遮光涂层的渐缩部上,纳米结构层具有多个不规则脊状凸起。镜筒包含轴向校准结构,轴向校准结构连接至少一轴向连接结构,使透镜对正光轴。遮光涂层的渐缩部于交界处附近沿环绕光轴方向形成通光孔,通光孔的真圆度公差值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0.02mm。
[0019]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光学有效部的各面可皆为光滑表面,外周部中设置遮光涂层的所述一面可为光滑表面。
[0020]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纳米结构层的平均高度可介于90nm至350nm。
[0021]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纳米结构层的平均高度可介于125nm至300nm。
[0022]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纳米结构层的平均高度可介于195nm至255nm。
[0023]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通光孔的真圆度公差值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0.01mm。
[0024]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通光孔的真圆度公差值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0.005mm。
[0025]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透镜可为玻璃透镜。
[0026]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透镜可还包含连接结构层,连接结构层设置于纳米结构层及光学有效部之间,并设置于纳米结构层及外周部之间。
[0027]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遮光涂层可更设置于外径面。
[0028]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遮光涂层可设置于物侧外周面、像侧外周面及外径面。
[0029]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遮光涂层可由外径面延伸至至少一轴向连接结构。
[0030]依据本揭示内容再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多个光学元件及镜筒。光轴通过光学元件,光学元件中至少一光学元件为透镜。镜筒容置光学元件。透镜包含光学有效部、外周部、遮光涂层及纳米结构层。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光学有效部包含物侧光学有效面及像侧光学有效面。物侧光学有效面面向成像镜头的物侧。像侧光学有效面面向成像镜头的像侧并与物侧光学有效面相对设置。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光学元件,其中一光轴通过所述多个光学元件,所述多个光学元件中至少一该光学元件为一透镜;以及一镜筒,容置所述多个光学元件;其中,该透镜包含:一光学有效部,其中该光轴通过该光学有效部,该光学有效部包含:一物侧光学有效面,面向该成像镜头的一物侧;及一像侧光学有效面,面向该成像镜头的一像侧并与该物侧光学有效面相对设置;一外周部,环绕该光学有效部并包含:一物侧外周面,面向该成像镜头的该物侧;一像侧外周面,面向该成像镜头的该像侧并与该物侧外周面相对设置;及一外径面,连接该物侧外周面及该像侧外周面;一遮光涂层,设置于该物侧外周面及该像侧外周面中至少一面并包含:一渐缩部,朝该光学有效部的中心渐缩,且该渐缩部渐缩于该光学有效部及该外周部的一交界处附近;以及一纳米结构层,设置于该光学有效部及该遮光涂层的该渐缩部上,该纳米结构层具有多个不规则脊状凸起;其中,该遮光涂层的该渐缩部于该交界处附近沿环绕该光轴方向形成一通光孔,该通光孔的一真圆度公差值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0.02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有效部的各该面皆为光滑表面,该外周部中设置该遮光涂层的该面为光滑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结构层的平均高度介于90nm至350n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结构层的平均高度介于125nm至300n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结构层的平均高度介于195nm至255n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通光孔的该真圆度公差值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0.01m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通光孔的该真圆度公差值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0.005mm。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透镜还包含:一连接结构层,设置于该纳米结构层及该光学有效部之间,并设置于该纳米结构层及该外周部之间。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涂层更设置于该外径面。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涂层设置于该物侧外周面、该像
侧外周面及该外径面。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透镜还包含:至少一轴向连接结构,用以连接相邻的另一该光学元件,并与相邻的该另一光学元件对正该光轴。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涂层由该外径面延伸至该至少一轴向连接结构。13.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中该相机模块还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且该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相机模块的一成像面。15.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光学元件,其中一光轴通过所述多个光学元件,所述多个光学元件中至少一该光学元件为一透镜;以及一镜筒,容置所述多个光学元件;其中,该透镜包含:一光学有效部,其中该光轴通过该光学有效部,该光学有效部包含:一物侧光学有效面,面向该成像镜头的一物侧;及一像侧光学有效面,面向该成像镜头的一像侧并与该物侧光学有效面相对设置;一外周部,环绕该光学有效部并包含:一物侧外周面,面向该成像镜头的该物侧;一像侧外周面,面向该成像镜头的该像侧并与该物侧外周面相对设置;及一外径面,连接该物侧外周面及该像侧外周面;一遮光涂层,设置于该物侧外周面及该像侧外周面中至少一面并包含:一渐缩部,朝该光学有效部的中心渐缩,且该渐缩部渐缩于该光学有效部及该外周部的一交界处附近;一纳米结构层,设置于该光学有效部及该遮光涂层的该渐缩部上,该纳米结构层具有多个不规则脊状凸起;以及至少一轴向连接结构;其中,该镜筒包含:一轴向校准结构,连接该至少一轴向连接结构,使该透镜对正该光轴;其中,该遮光涂层的该渐缩部于该交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恒毅周明达蔡温祐程俊嘉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