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渔船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418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洋渔船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横隔板,横隔板将罐体分为上分离区和下分离区,下分离区内设有左纵隔板和右纵隔板,左纵隔板与右纵隔板之间固定有横固定板,左纵隔板、右纵隔板、横固定板将下分离区分为进水室、聚结室及分离室,进水室上连接进水管,左纵隔板底部与罐体之间进水口;聚结室内设有聚结组件,横固定板上设有连通孔;分离室位于右纵隔板与罐体之间的部分形成出水室,分离室上部连接第一排油管;上分离区内设有油水分离组件,出水室通过提升管路与油水分离组件相连,位于上分离区的罐体上连接有第二排油管和排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处理效果好。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渔船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海洋渔船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洋渔船清洁生产是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海洋渔船在行驶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含油污水,含油污水主要包括压载水、洗舱水和舱底水。含油污水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对海洋渔船的含油污水加以处理,达到标准后才能排放。
[0003]授权公告号CN212833141U,授权公告号2021年3月3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专用船舶油污水分离设备,该专用船舶油污水分离设备,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沉淀箱,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气浮箱,所述气浮箱固定安装于沉淀箱的一侧外壁。该分离设备存在以下缺陷:(1)该设备体积与占地面积大;(2)通过聚凝剂、气浮等多种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复杂,且处理成本高;(3)不能有效分离含油废水中的乳化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船舶油污水分离设备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处理成本低,且处理效果好的海洋渔船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洋渔船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将罐体内部空间分为上分离区和下分离区,所述下分离区内设有左纵隔板和右纵隔板,所述左纵隔板、横隔板及罐体围合形成进水室,位于所述进水室的罐体上连接有进水管,左纵隔板底部与罐体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进水口;左纵隔板与右纵隔板之间固定有横固定板,左纵隔板、右纵隔板、横固定板及罐体围合形成聚结室,所述聚结室内设有聚结组件,所述横固定板上设有连通孔;左纵隔板、右纵隔板、横隔板、横固定板及罐体围合形成分离室,所述分离室位于右纵隔板与罐体之间的部分形成出水室,位于所述分离室的罐体上部连接有第一排油管;所述上分离区内设有油水分离组件,所述出水室通过提升管路与油水分离组件相连,位于所述上分离区的罐体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二排油管和排水管。本专利技术中含油污水经进水管进入进水室,再经进水口进入聚结室内进行沉降,在重力作用下,较重杂质(颗粒物等)沉降至最底端,而油水混合物则上升并通过聚结组件,在聚结组件的作用下,油水混合物中的细小油滴逐渐合并为大油滴而得以加速分离;油水混合物经连通孔进入分离室内后,在重力作用下进行分层,上层的油相经第一排油管排出,下层的水相经提升管路进入油水分离组件进行进一步分离,油水分离组件能将水相中的乳化油逐步破乳以形成油滴,从而进一步进行油水分离,上分离区内上层的油相经第二排油管排出,下层的水相则经排水管排出。
[0006]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室内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进水管的出口下方且倾斜
设置。过滤板用于进行初步过滤,以去除较大的杂质;过滤板倾斜设置,不易堆积杂质,不易堵塞。
[0007]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的出口连接有泻流管,所述泻流管设置方向与进水管的出水方向垂直,泄流管中空且两端贯通,泻流管的壁面上设有泄流孔。泄流管使水流方向被迫进行改变,从而减小动能,降低流速,同时呈放射状的泄流孔能进行泄流,进一步减小动能;通过泄流管能减小动能,降低流速,既能减少油的乳化,又能减少对进水室内水的冲击,有利于提高分离效果。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处设有稳流板,所述稳流板上设有稳流孔。稳流板起到稳定水流的作用,消除或减少分离室内的沟流或涡流现象,以提高聚结室内含油污水的分离效果。
[0009]作为优选,所述稳流孔为阶梯孔。阶梯孔的出口端(大径端)的体积变大,流速降低(改善水力条件),更有利于沉降分离。
[0010]作为优选,所述聚结组件包括聚结筒,所述聚结筒呈中空的圆台状,聚结筒的小口端固定连接在横固定板上并与对应的连通孔相通。聚结筒呈中空的圆台状(缩口),含油污水通过聚结筒时,体积逐渐变小,小油滴的流速及相互碰撞的概率均逐渐提高,为小油滴进行碰撞聚结提供了有利条件。
[0011]作为优选,所述聚结筒的小口端固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固定连接在横固定板上并与对应的连通孔相通。导流管起到导向作用。
[0012]作为优选,所述聚结筒的内壁上沿轴向间隔设有环形的聚结槽,所述聚结槽的纵截面呈弧形。聚结筒的内壁面亲油,聚结槽能增加聚结筒内壁面的面积,分散的油滴更容易湿润附着而不断聚结扩大形成油膜(湿润聚结),在浮力和水流冲击下,油膜脱落到水相中形成大油珠,上浮速度加快。
[0013]作为优选,所述油水分离组件包括分水管及油水分离滤芯,所述分水管与提升管路相连,所述油水分离滤芯与分水管相连。油水分离滤为常规结构,包括支撑骨架和包裹在支撑骨架外的纤维束或纤维膜,水相中的乳化油与纤维束或纤维膜中的纤维接触后,在纤维的作用下,乳化油逐步破乳,形成微小油滴,在微小油滴穿透纤维束或纤维膜时,逐步聚集成更大油滴,当大油滴脱离纤维后便上浮。
[0014]作为优选,所述分水管下方固定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呈中空的圆台状,导流筒的小口端朝下,导流筒将上分离区分为集油室和集水室,位于所述集油室的罐体上连接有排油管,位于所述集水室的罐体上连接有排水管。导流筒可减少水相中夹带的油相。
[0015]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创造性的优化设计,将沉降、聚结与膜分离多种技术相结合,不仅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而且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部结构图。
[0017]图2是泄流管的剖视图。
[0018]图3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9]图中:罐体1,横隔板2,上分离区3,下分离区4,左纵隔板5,右纵隔板6,进水室7,进水管8,进水口9,横固定板10,聚结室11,连通孔12,分离室13,出水室14,第一排油管15,提
升管路16,第二排油管17,排水管18,过滤板19,泻流管20,泄流孔21,稳流板22,稳流孔23,聚结筒24,导流管25,聚结槽26,分水管27,油水分离滤芯28,导流筒29,集油室30,集水室31,提升泵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1]如图1所示的一种海洋渔船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内设有横隔板2,横隔板将罐体内部空间分为上分离区3和下分离区4,上分离区内固定有导流筒29,导流筒呈中空的圆台状,导流筒的小口端朝下,导流筒将上分离区分为集油室30和集水室31,集油室29内设有油水分离组件,油水分离组件包括分水管27及油水分离滤芯28,油水分离滤芯与分水管相连,位于集油室的罐体上连接有第二排油管17,位于集水室的罐体上连接有排水管18;下分离区内设有左纵隔板5和右纵隔板6,左纵隔板、横隔板及罐体围合形成进水室7,位于进水室的罐体上连接有进水管8,进水室内设有过滤板19,过滤板位于进水管的出口下方且倾斜设置,进水管的出口连接有泻流管20(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渔船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内设有横隔板(2),所述横隔板将罐体内部空间分为上分离区(3)和下分离区(4),所述下分离区内设有左纵隔板(5)和右纵隔板(6),所述左纵隔板、横隔板及罐体围合形成进水室(7),位于所述进水室的罐体上连接有进水管(8),左纵隔板底部与罐体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进水口(9);左纵隔板与右纵隔板之间固定有横固定板(10),左纵隔板、右纵隔板、横固定板及罐体围合形成聚结室(11),所述聚结室内设有聚结组件,所述横固定板上设有连通孔(12);左纵隔板、右纵隔板、横隔板、横固定板及罐体围合形成分离室(13),所述分离室位于右纵隔板与罐体之间的部分形成出水室(14),位于所述分离室的罐体上部连接有第一排油管(15);所述上分离区内设有油水分离组件,所述出水室通过提升管路(16)与油水分离组件相连,位于所述上分离区的罐体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二排油管(17)和排水管(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渔船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室内设有过滤板(19),所述过滤板位于进水管的出口下方且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海洋渔船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连接有泻流管(20),所述泻流管设置方向与进水管的出水方向垂直,泄流管中空且两端贯通,泻流管的壁面上设有泄流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霞霞张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