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春福专利>正文

一种密肋格构式建筑剪力墙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417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肋格构式建筑剪力墙的制作方法,涉及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密肋剪力墙结构,保温需求定制作填充保温模块生产机构,然后根据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填充保温模块运输到组装场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多个纵向密封机构和多个横向密肋机构相互搭建形成整体密肋,整体密肋之间间距较小,整体密肋的大小以及整体密肋中的横向密肋机构、纵向密封机构数量能够根据结构的需求进行调整,能够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剪力墙尺寸直接进行定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其保温结构一体化装配化,墙体保温隔热在冬冷夏热地区都可调整能满足不同转热系数的要求,满足不同情况所需。需。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肋格构式建筑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密肋格构式建筑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口逐渐增加,随着人口的增加,对于住房的需求逐渐增大,因此,带动了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而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逐渐采用预制件代替现砌件,如剪力墙等进行提前制作,施工时直接将制作好的剪力墙直接进行安装即可,节省剪力墙施工时间,预制建筑剪力墙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
[0003]随着建筑工程体系的逐渐完善,墙体技术逐渐提高,现有的混凝土预制剪力墙缺点也显露出来,首先传统装配剪力墙混凝土结构较为复杂,设计难度大,装配难度大,预制构件,运输成本高,无法根据需要定制尺寸,且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装卸等原因,墙体容易断裂或者出现裂痕,构件从工厂运送到施工现场,需要大型运输设备吊装和安装,安装较为繁琐,现有的剪力墙由于全部使用混凝土进行预制,其保温、隔音、抗震效果较为一般,同时,实心墙体重量较大,不便进行安装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肋格构式建筑剪力墙的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肋格构式建筑剪力墙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按照密肋剪力墙结构,保温需求定制作填充保温模块生产机构,然后根据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填充保温模块运输到组装场地;
>[0007]步骤二、在工作台上放置墙体框和门窗框,墙体框和两个门窗框放置在合适位置,在墙体框和门窗框放置好后将多个填充保温模块机构放入墙体框内,多个填充保温模块机构位于两个门窗框的外侧,相互靠近的两个填充保温模块机构相互接触;
[0008]步骤三、在墙体框的横向方向上布置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均匀设置,然后在墙体框的纵向方向上布置多个纵向密封机构,多个纵向密封机构均匀设置,多个横向密肋机构的横向长度与墙体框的横向长度相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的纵向长度与墙体框的纵向相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和多个横向密肋机构相互交叉的地方固定连接,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中间切割了两个如门窗框大小的孔,用于在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放入墙体框内时避让门窗框,门窗框的四个外侧部固定于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形成的孔内壁上;
[0009]步骤四、在墙体框的四侧部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多个固定孔内均安装有螺栓,每个与螺栓靠近的纵向密肋机构和横向密肋机构的交叉点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的侧部开设有
螺纹孔,螺栓螺纹安装于螺纹孔内,从而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多个纵向密肋机构与墙体框形成固定;
[0010]步骤五、在墙体框上浇筑混凝土,然后使得混凝土平均摊在墙体框的表面,浇筑好后的混凝土与墙体框、门窗框的高度相同,从而使得墙体框和填充保温模块机构形成稳定的结构,最后再准备一定数量的填充保温模块机构,将后准备的填充保温模块机构粘接在平整好的混凝土表面,在粘接时,使得位于浇筑混凝土内的填充保温模块机构与最后粘接的填充保温模块机构位置对应,从而完成制作。
[0011]优选的,所述填充保温模块机构为相连接的保温底板和保温台,所述保温台位于所述保温底板的顶部中心位置,所述保温台的圆台形或矩形设计,所述保温台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保温台的顶部连接,所述保温台的底部与所述保温底板的四侧内壁留有间隙,所述保温台的底部连接于所述保温底板的顶部。
[0012]优选的,所述横向密肋机构包括两个横向钢筋,其中一个所述横向钢筋位于另一个所述横向钢筋的正下方,两个所述横向钢筋相互靠近的侧部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连接筋固定连接,最下方的所述墙体框与所述保温底板的顶部接触,所述横向钢筋位于两个相互靠近的所述保温台之间缝隙或者所述墙体框与靠近所述墙体框的所述保温台之间的缝隙内。
[0013]优选的,所述纵向密肋机构包括两个纵向钢筋,其中一个所述纵向钢筋位于另一个所述纵向钢筋的正下方,其中一个纵向钢筋位于多个位于下方的所述横向钢筋的上方且与多个位于下方的所述横向钢筋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纵向钢筋位于多个位于上方的所述横向钢筋的上方且与多个位于上方的所述横向钢筋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钢筋位于两个相互靠近的所述保温台之间缝隙或者所述墙体框与靠近所述墙体框的所述保温台之间的缝隙内。
[0014]优选的,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垂直设置。
[0015]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多个纵向密封机构和多个横向密肋机构相互搭建形成整体密肋,整体密肋之间间距较小,整体密肋的大小以及整体密肋中的横向密肋机构、纵向密封机构数量能够根据结构的需求进行调整,能够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剪力墙尺寸直接进行定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其保温结构一体化装配化,墙体保温隔热在冬冷夏热地区都可调整能满足不同转热系数的要求,满足不同情况所需。
[0017]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填充保温模块机构可以按照结构的需求定型生产,可以薄一点可以厚一点,越薄越隔热,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进行调整填充保温模块机构的厚度。同时保温结构称重一体化,可以一次性在工厂里制作成型,施工简单,生产方便,造价低。
[0018]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按照建筑施工过程所需要使用的剪力墙尺寸对架体尺寸进行调整,选择合适尺寸的墙体框,剪力墙制作完成后,待混凝土凝固即可,相比于传统纯混凝土剪力墙,剪力墙内设置有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成为一体,增强剪力墙的承重效果,且其重量更轻,更加方便运输与使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剪力墙安装本申请方法制作时在步骤四完成后的状态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墙体框;2、门窗框;3、保温底板;4、保温台;5、横向钢筋;6、连接筋;7、纵向钢筋;8、连接头;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参考图1

图2所示的一种密肋格构式建筑剪力墙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一、按照密肋剪力墙结构,保温需求定制作填充保温模块生产机构,然后根据需要将一定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肋格构式建筑剪力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密肋剪力墙结构,保温需求定制作填充保温模块生产机构,然后根据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填充保温模块运输到组装场地;步骤二、在工作台上放置墙体框(1)和门窗框(2),墙体框(1)和门窗框(2)放置在合适位置,在墙体框(1)和门窗框(2)放置好后将多个填充保温模块机构放入墙体框(1)内,多个填充保温模块机构位于门窗框(2)的外侧,相互靠近的两个填充保温模块机构相互接触;步骤三、在墙体框(1)的横向方向上布置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均匀设置,然后在墙体框(1)的纵向方向上布置多个纵向密封机构,多个纵向密封机构均匀设置,多个横向密肋机构的横向长度与墙体框(1)的横向长度相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的纵向长度与墙体框(1)的纵向相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和多个横向密肋机构相互交叉的地方固定连接,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中间切割了两个如门窗框(2)大小的孔,用于在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放入墙体框(1)内时避让门窗框(2),门窗框(2)的四个外侧部固定于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和多个纵向密肋机构形成的孔内壁上;步骤四、在墙体框(1)的四侧部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多个固定孔内均安装有螺栓(9),每个与螺栓(9)靠近的纵向密肋机构和横向密肋机构的交叉点连接有连接头(8),连接头(8)的侧部开设有螺纹孔,螺栓(9)螺纹安装于螺纹孔内,从而多个横向密肋机构、多个纵向密肋机构与墙体框(1)形成固定;步骤五、在墙体框(1)上浇筑混凝土,然后使得混凝土平均摊在墙体框(1)的表面,浇筑好后的混凝土与墙体框(1)、门窗框(2)的高度相同,从而使得墙体框(1)和填充保温模块机构形成稳定的结构,最后再准备一定数量的填充保温模块机构,将后准备的填充保温模块机构粘接在平整好的混凝土表面,在粘接时,使得位于浇筑混凝土内的填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福陈德龙杨璐陆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李春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