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412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及其装置,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苦杏仁原材进行净制;步骤2、采用电子辐射对净制后的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水解酶进行灭活;步骤3、将灭活后的苦杏仁与炼蜜混合并文火炒制黄色,放凉后制得;步骤2中的电子辐射的剂量为1~10KGy。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用10Me电子加速器对净制后的苦杏仁进行辐射,并进一步选用8KGy~10KGy的剂量进行辐射,可确保制得的蜜炙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的损失率在6%以内,进而大大提高了蜜炙苦杏仁药效,降低了蜜炙苦杏仁的用量。降低了蜜炙苦杏仁的用量。降低了蜜炙苦杏仁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及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苦杏仁苷是苦杏仁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具有镇咳平喘,抗肿瘤降血压以及抗凝血等作用,已经作为祛痰止咳,辅助性抗癌药物广泛用于医药领域,此外苦杏仁苷还对气滞,肠燥便秘,水肿胀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0003]传统的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苦杏仁原药材净制,将净制后的苦杏仁与炼蜜混合并文火炒制黄色,放凉后制得。
[0004]但是,这种传统炮制方法制备的蜜炙苦杏仁中的苦杏仁甘与原药材相比苦杏仁苷损失高达60~70%,导致炮制的蜜炙苦杏仁药效降低。
[0005]并且,现有用于中药炮制的装置基本上都是将原药材直接加入到炒制筒中进行炒制,置于药材的炒制情况只能根据工人的经验来判断,无法将炒制好的药材和未炒制好的药材进行分离,例如“专利号为:201610840030.2,专利名称为:中药炒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现有传统的炮制的蜜炙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1、对苦杏仁原材进行净制;
[0010]步骤2、采用电子辐射对净制后的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水解酶进行灭活;
[0011]步骤3、将灭活后的苦杏仁与炼蜜混合并文火炒制黄色,放凉后制得;
[0012]步骤2中的电子辐射的剂量为1~10KGy。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4]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电子辐射的剂量为8~10KGy。
[0015]进一步地,电子辐射的时间为1~8s。
[0016]进一步地,苦杏仁中的过氧化值≤0.11,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的含量≥3%。
[0017]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的装置,包括:
[0018]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混料单元,与混料单元连接的炒制单元,以及设置于壳体底部的支撑座;
[0019]炒制单元包括与混料单元连接的炒制筒,位于炒制筒内的传输机构,设置于炒制筒外侧壁上的加热板,以及位于炒制筒顶部的筛选机构;
[0020]混料单元包括混料筒,位于混料筒大端口处且贯穿壳体顶壁设置的进料口,位于壳体顶部的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位于混料筒中的搅拌件,混料筒的小端口与炒制筒底段连接。
[0021]进一步地,搅拌件包括与第一电机连接且朝混料筒小端口延伸的第一转轴,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转轴的延伸端连接的第二转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以及设置在第二转轴上且位于混料筒小端口处的搅拌板,搅拌板与所混料筒小端口匹配;
[0022]第一搅拌件包括与第一转轴连接且均呈弧形的第一搅拌棍和第二搅拌棍,第一搅拌棍与第二搅拌棍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搅拌棍的弧长大于第二搅拌棍,第二搅拌棍位于第一搅拌棍和第一转轴之间;
[0023]第二搅拌件包括与第一转轴连接且朝混料筒内侧壁延伸的支撑杆,设置于支撑杆延伸端上的搅拌块。
[0024]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位于第一转轴延伸端上且沿第一转轴轴线朝第一电机凹陷的伸缩筒,伸缩筒内侧壁上设有螺纹,第二转轴靠近第一转轴的端部伸入伸缩筒中;
[0025]以及设置于第二转轴靠近第一转轴端部上的连接柱,连接柱位于伸缩筒中并与伸缩筒螺纹连接;
[0026]伸缩筒的开口端设有防滑环,第二转轴经防滑环伸入伸缩筒中,连接柱的直径大于防滑环内环直径。
[0027]进一步地,炒制单元还包括套设于炒制筒外部的隔热壳,加热板位于隔热壳和炒制筒之间;
[0028]传输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外底壁上的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且朝壳体顶部延伸的第三转轴,设置于第三转轴上且呈螺旋状的输送板,输送板的周边靠近炒制筒内侧壁。
[0029]进一步地,筛选机构包括与炒制筒顶部贯通的筛选室,第三转轴朝壳体顶部延伸的端部与筛选室顶部连接,输送板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伸入筛选室中;
[0030]设置于筛选室侧壁上的第一风机,与第一风机位置对称且位于筛选室侧壁上的出料口,与出料口连接且贯穿壳体设置的分离件,贯穿筛选室底部设置且靠近出料口的第一回料管,以及与分离件连接的第二回料管;其中,第一回料管和第二回料管均朝壳体底部延伸并且其延伸端均与炒制筒连接。
[0031]进一步地,分离件包括与出料口连接的第一分离筒,与第一分离筒连接的第二分离筒,设置在第二分离筒侧壁上的第二风机,以及与第二分离筒侧壁连接且与第二风机位置对称的出料筒,出料筒贯穿壳体设置;其中,第一分离筒呈弧形,第二回料管与第二分离筒底部连接且位于第二风机的下方。
[003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1、本专利技术中用10Me电子加速器对净制后的苦杏仁进行辐射,并选用1KGy~10KGy的剂量进行辐射,该剂量范围内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水解酶能够被灭活;进一步选用8KGy~10KGy的剂量进行辐射,可确保苦杏仁苷水解酶基本上被完全灭活,从而确保制得的蜜炙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的损失率在6%以内,进而大大提高了蜜炙苦杏仁药效,降低了蜜炙苦杏仁的用量。
[0034]2、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的装置在筛选机构中通过两次对蜜炙后的苦杏仁进行分离,降低了蜜炙苦杏仁中未蜜炙制好的苦杏仁的含量;具体为:第一次分离是第一风机将炒制后的苦杏仁吹落在输送板与出料口之间,未蜜炙制好的苦杏仁由于粘黏的作用引起多个苦杏仁团聚,最终在重力的作用下跌落至输送板与出料口之间,最后经第一
回料管并送入炒制筒中进行二次炒制;第二次分离是在分离件中,进入分离件中未蜜炙好的苦杏仁被粘附在第一分离筒中,最后由于多个未蜜炙好的苦杏仁之间发生粘黏,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分离筒的侧壁上跌落至第二回料管并送入炒制筒中进行二次炒制,而蜜炙好的苦杏仁经第二风机吹入到出料筒后被收集,最后获得蜜炙苦杏仁。
[0035]3、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柱与伸缩筒螺纹连接拧紧的方向与第一电机转动的方向相同;在本申请中,在炼蜜与苦杏仁混合搅拌前期,搅拌板是直接位于小端口处,即,在前期搅拌过程搅拌板对混料筒形成密封,避免未混合的炼蜜和苦杏仁经管道进入到炒制筒中;随着混料筒中炼蜜和苦杏仁的混合,连接柱随着伸缩筒中的螺纹逐步沿第一转轴的轴线朝壳体顶部移动,从而带动搅拌板朝混料筒的大端口移动,搅拌板逐渐远离混料筒小端口并与小端口直接形成间隙,混合后的苦杏仁经该间隙进入到管道中,然后被送入到炒制筒中。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蜜炙苦杏仁炮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件的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蜜炙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苦杏仁原材进行净制;步骤2、采用电子辐射对净制后的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水解酶进行灭活;步骤3、将灭活后的苦杏仁与炼蜜混合并文火炒制黄色,放凉后制得;所述步骤2中的电子辐射的剂量为1~10KGy。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电子辐射的剂量为8~10KGy。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辐射的时间为1~8s。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苦杏仁中的过氧化值≤0.11,所述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的含量≥3%。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蜜炙苦杏仁炮制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混料单元(200),与所述混料单元(200)连接的炒制单元(30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底部的支撑座(400);所述炒制单元(300)包括与所述混料单元(200)连接的炒制筒(310),位于所述炒制筒(310)内的传输机构(320),设置于所述炒制筒(310)外侧壁上的加热板(330),以及位于所述炒制筒(310)顶部的筛选机构(340);所述混料单元(200)包括混料筒(210),位于所述混料筒(210)大端口处且贯穿所述壳体(100)顶壁设置的进料口(220),位于所述壳体(100)顶部的第一电机(230),与所述第一电机(230)的输出轴连接且位于所述混料筒(210)中的搅拌件(240),所述混料筒(210)的小端口与所述炒制筒(310)底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240)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230)连接且朝混料筒(210)小端口延伸的第一转轴(241),通过连接件(242)与所述第一转轴(241)的延伸端连接的第二转轴(243),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241)上的第一搅拌件(244)和第二搅拌件(24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243)上且位于所述混料筒(210)小端口处的搅拌板(246),所述搅拌板(246)与所述混料筒(210)小端口匹配;所述第一搅拌件(244)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241)连接且均呈弧形的第一搅拌棍(1)和第二搅拌棍(2),所述第一搅拌棍(1)与第二搅拌棍(2)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搅拌棍(1)的弧长大于第二搅拌棍(2),所述第二搅拌棍(2)位于第一搅拌棍(1)和第一转轴(241)之间;所述第二搅拌件(245)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241)连接且朝混料筒(210)内侧壁延伸的支撑杆(3),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延伸端上的搅拌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桂何德中靳小丽赖超琼敬章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天府神龙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