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气部件的改质的聚烯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379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1
源自消费后再循环物(PCR)PO基材料的聚烯烃(PO)组合物在电导率、冲击性能、刚度和可加工性方面具有良好平衡的性能。工性方面具有良好平衡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气部件的改质的聚烯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源自消费后再循环物(PCR)PO基材料的聚烯烃(PO)组合物,该源自消费后再循环物(PCR)PO基材料的聚烯烃(PO)组合物在电导率、冲击性能、刚度和可加工性方面具有良好平衡的性能。

技术介绍

[0002]聚合物的再循环(recycling,也可称为回收利用)通常区分为物理再循环(包括机械再循环和基于溶剂的再循环)和化学再循环(包括解聚、热解和生物降解)。在相应的再循环步骤之前,对废物进行预处理,尤其包括切碎废物和分离不同的组分。
[0003]聚烯烃,特别是聚乙烯和聚丙烯,在包括纤维、汽车部件和各种各样制成品的广泛应用中越来越多地被大量消耗。
[0004]聚乙烯基材料和聚丙烯基材料尤其成问题,因为这些材料广泛用于包装。考虑到与再循环到流中的废物量相比,收集的废物的量巨大,因此塑料废物流的智能再利用和塑料废物的机械再循环还有很大的潜力。
[0005]通常,市场上再循环的大量聚丙烯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两者的混合物,对于消费后废物流而言尤其如此。此外,来自消费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其能够通过共混以下组分获得:a)10至74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1),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1)具有1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大于1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b)任选地5至50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2),所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2)具有1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大于1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其中PCR

PO2至少在熔体流动速率(根据DIN EN ISO 1133,230℃/2.16kg测定的)上不同于PCR

PO1,c)16至55重量%的至少一种含炭黑的聚烯烃均聚物(CB

PO),d)5至44重量%的至少一种含炭黑的基于乙烯的共聚物(CB

CO),上述各个组分均是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其中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CB

PO和CB

CO的应用量的总和为25至60重量%,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具有5至800Ohm.cm,优选地10至6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并且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总计为10至25重量%的炭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a)13至71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1),b)任选地6至45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2),c)18至45重量%的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均聚物(CB

PO),d)5至30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含炭黑的基于乙烯的共聚物(CB

CO),上述各个组分均是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1)选自由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

PP1)、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乙烯基材料(PCR

PE1)及其共混物组成的组,优选为PCR

PP1/PCR

PE1共混物,和/或其中应用所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2),并且其中所述PCR

PO2选自由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

PP2)、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乙烯基材料(PCR

PE2)及其共混物组成的组,优选为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

PP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a)25至70重量%,优选地28至65重量%,更优选地30至60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1),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1)是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

PP1),其包含总量为35.0重量%至小于80.0重量%,更优选地38.0重量%至75.0重量%,还更优选地40.0重量%至70.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49.0重量%至60.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和总量为20.0重量%至小于65.0重量%,更优选地25.0重量%至62.0重量%,还更优选地30.0重量%至60.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40.0重量%至51.0重量%的乙烯单元(C2单元),上述各个单元总量均是基于所述PCR

PO1的总重量的,
b)任选地5至40重量%,优选地6至34重量%,更优选地7至29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2),c)16至50重量%,优选地18至45重量%,更优选地22至35重量%的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均聚物(CB

PO),d)5至39重量%,优选地6至30重量%,更优选地6至25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含炭黑的基于乙烯的共聚物(CB

CO),其中PCR

PO1、PCR

PO2、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均聚物(CB

PO)和所述含炭黑的基于乙烯的共聚物(CB

CO)的量各自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或者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a)15至40重量%,优选地17至38重量%,更优选地20至35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1),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1)包含总量为35.0重量%至小于80.0重量%,更优选地38.0重量%至75.0重量%,还更优选地40.0重量%至70.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49.0重量%至60.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和总量为20.0重量%至小于65.0重量%,更优选地25.0重量%至62.0重量%,还更优选地30.0重量%至60.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40.0重量%至51.0重量%的乙烯单元(C2单元),上述各个单元总量均是基于所述PCR

PO1的总重量的,b)15至40重量%,优选地17至38重量%,更优选地20至35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2),所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

PO2)是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

PP2),所述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

PP2)包含基于所述PCR

PP2的总重量的总量为80.0重量%至99.0重量%,更优选地85.0重量%至95.0重量%,还更优选地87.0重量%至93.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88.0重量%至92.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c)16至50重量%,优选地20至40重量%,更优选地22至35重量%的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均聚物(CB

PO),d)5至39重量%,优选地6至25重量%,更优选地8至18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含炭黑的基于乙烯的共聚物(CB

CO),其中PCR

PO1、PCR

PO2、CB

PO和CB

CO的量各自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
申请(专利权)人: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