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内窥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64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内窥镜装置(2),其具有:摄像装置(21),其搭载在插入部(9)的前端部(6);操作部(10),其与插入部连续设置,并内置有框架部件(30);以及电缆(17),其从操作部延伸出来,并与外部设备(4)连接,所述框架部件具有电路基板部(31),所述电路基板部电连接插入部和电缆的屏蔽部,并且在所述电路基板部上安装有与摄像装置之间收发信号的各种电子部件,由此,即使将能够取得高画质的图像的摄像装置配置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也能够防止大型化、尤其是防止插入部的粗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前端部具有固体摄像元件的电子内窥镜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以及工业领域中,内窥镜得到广泛应用。在以 往的内窥镜中,使用像导、且使用者能够利用进行窥视的目镜部对患者 的体腔内或者喷气式发动机内部等进行观察的内窥镜是主流。并且,最 近的内窥镜出现了下述的电子内窥镜装置其组装有摄像装置,对患者 的体腔内或者喷气式发动机内部等进行摄影,并将内窥镜图像显示在外 部监视器等显示装置中。对于这种将摄像装置用于内窥镜中的技术,例如如在日本特开2006一1507S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提出有如下的医疗用装置将内置有 CCD的摄像头(camera head)装配在以往的内窥镜的目镜部中,并在该 摄像头上设置操作开关,构成把持部。该以往的医疗用装置是将摄像头装配在以往的具有像导的作为硬性 镜的内窥镜的目镜部中、从而取得内窥镜图像的技术。此处的内窥镜公 开了在前端部分未设置弯曲部的硬性镜。并且,众所周知,电子内窥镜装置是将CCD配置在软性的插入部的 前端部的装置。内窥镜通常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分设有弯曲部,并具备配 置有用于对该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的操作部。例如如日本特开平10—23465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在这种操作 部的内部设有通过对金属进行注射模塑成形而成的固定基板。该固定基 板将弯曲操作旋钮的链轮保持为转动自如,并且,为了确保操作部的预 定的刚性、以及为了保持插入部和通用软线的地线的电连接而配置在操 作部内。然而,近年来,电子内窥镜装置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内窥镜图像不 断高画质化。这样,在为了获得高像素的图像而增加像素数的摄像装置 中,驱动频率变高,当如内窥镜那样从视频处理器到摄像装置的距离变 长时,为了降低电阻必须使用粗的通信线缆。并且,由于必须增加来自 视频处理器的输出,因此由于内置的电子部件导致视频处理器大型化。另一方面,医疗用的内窥镜要求低侵害的检査和治疗,同时,为了 减轻对患者的负担期望插入部细径化。特别地,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具有 与高像素对应的摄像装置的电子内窥镜装置中,存在下述问题插入部 的外径必须增大通信线缆变粗的量,从而阻碍插入部的细径化。例如,为了縮短从视频处理器到摄像装置的距离,可以将日本特开2006—1507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摄像头一体地设置在日本特开平10 — 234654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具有弯曲部的内窥镜的操作部上,但是如果这 样做,由于内置有摄像头和与用于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旋 钮联动的链轮,因此操作部大型化。特别地,与男性医师相比,对于手较小的女性医师来说,如果操作 部大型化,则存在比现在更加难以把持、操作性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将 能够获得高画质的图像的摄像装置配置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也能够防止 大型化、尤其是能够防止插入部的粗径的电子内窥镜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 子内窥镜装置具有摄像装置,其搭载在插入部的前端部;操作部,其 与所述插入部连续设置,并内置有框架部件;以及电缆,其从该操作部 延伸出来,并与外部设备连接,所述框架部件具有电路基板部,所述电 路基板部电连接所述插入部和所述电缆的屏蔽部,并且在所述电路基板 部上安装有与所述摄像装置之间收发信号的各种电子部件。根据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本专利技术,即使将能够取得高画质的图像的 摄像装置配置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也能够实现能够防止大型化、尤其是防止插入部的粗径的电子内窥镜装置。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及其它 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电连接结构的框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电路基板的结构的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沿着图3的IV — IV线的电子电路基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部以及通用线缆的综合屏蔽部与电 子电路基板的电连接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部以及通用线缆的内部结构的 立体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部以及通用线缆的一端部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电路基板部周围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电路基板部周围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IO涉及第二实施方式,是主要用于说明操作部内的电子电路基板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沿着图10的箭头VD观察的图,是主要用于说明操作部内的电子电路基板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2涉及第三实施方式,是示出由在框架部件上呈展开状态的安装 有各种电子部件的柔性印刷基板形成的电路基板部的图。图13是示出图12的配设在框架部件上的柔性印刷基板以包围其上 所安装的各种电子部件的方式变形而成的电路基板部的图。图14是图13的状态的配设在框架部件上的电路基板部的剖视图。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柔性印刷基板的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 图1至图5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电子内窥镜系统的 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电连接结构的框图,图3是示 出电子电路基板的结构的图,图4是沿着图3的W —IV线的电子电路基 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插入部以及通用线缆的综合屏蔽部与电子电路 基板的电连接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插入部以及通用线缆的内部结构的 立体图,图7是示出插入部以及通用线缆的一端部的立体图,图8是示 出第一变形例的电路基板部周围的结构的平面图,图9是示出第二变形 例的电路基板部周围的结构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电子内窥镜系统1主要由电子内窥镜装置2、光源装 置3、视频处理器4以及监视器5构成。电子内窥镜装置2构成为具有长条状且细长的插入部9、操作部10 以及作为电缆的通用线缆17。电子内窥镜装置2的插入部9构成为从前 端开始依次具有前端部6、弯曲部7以及挠性管部8。并且,操作部10构成为具有作为防折部的后口部ll,其与插入部 9的挠性管部8的一端连接;处置器械通道贯穿插入部12,其是供配设 在插入部9中的各种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的处置器械通道的开口部;以及 操作部主体13。用于对插入部9的弯曲部7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16以转动 自如的方式配设在操作部主体13上,并且,在操作部主体13上设有各 种内窥镜功能的开关类等。另外,弯曲操作旋钮16以下述方式配设用 于对弯曲部7在上下方向进行弯曲操作的UD弯曲操作旋钮14和用于对 弯曲部7在左右方向进行弯曲操作的RL弯曲操作旋钮15重叠。从操作部10延伸设置的通用线缆17在伸出端具有与光源装置3装 卸自如的内窥镜连接器18。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装置是利用传光束将照明光从光源装置3传送至前端部6的装置。内窥镜连接器18 延伸设置有螺旋状的螺旋线缆19,在该螺旋线缆19的伸出端设有与视频 处理器4装卸自如的电连接器20A。视频处理器4与显示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5电连接,对通过电子内 窥镜装置2的后述的摄像装置进行光电转换后的摄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 并将其作为图像信号输出给监视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内窥镜装置具备: 摄像装置,其搭载在插入部的前端部; 操作部,其与所述插入部连续设置,并内置有框架部件;以及 电缆,其从该操作部延伸出来,并与外部设备连接, 所述框架部 件具备电路基板部,所述电路基板部将所述插入部和所述电缆的屏蔽部电连接,并且在该电路基板部上安装有与所述摄像装置之间收发信号的各种电子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谷贵彦村松明酒井诚二山下知晓河内昌宏绵谷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