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14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用于提高空调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和节能效果。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冷凝器、储液罐、无油氟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蒸发器通过第一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通过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与油气分离装置连接,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并联设置;油气分离装置通过第四管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通过第五管路与储液罐连接;储液罐通过第六管路与蒸发器连接;第七管路与第六管路并联设置,并且无油氟泵设置在第七管路上。本申请应用于空调制冷的场景中。请应用于空调制冷的场景中。请应用于空调制冷的场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


[0001]本申请涉及空调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

技术介绍

[0002]在涡旋式压缩机空调系统中,需要增加制冷剂的流速来保证回油效果,制冷剂在管道中的流速越大、压力越大,回油效果越好。目前通过增加回油弯、减小连接管的管径,提升制冷剂流速,实现间歇性的运行回油逻辑,来确保润滑油伴随制冷剂在整个系统中循环,以保证涡旋式压缩机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0003]在上述方法中,增加回油弯、减小连接管的管径,会增加管路中沿程阻力,从而引起制冷剂压降,造成沿程阻力温度损失,使压缩机功耗增加,导致系统能效比损失较大。因此当前空调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较低、节能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用于解决在间歇性的运行回油逻辑,来确保润滑油伴随制冷剂在整个系统中循环时,造成系统能效比损失较大的问题,提高空调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和节能效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了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冷凝器、储液罐、无油氟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蒸发器通过第一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通过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与油气分离装置连接,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并联设置;油气分离装置通过第四管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通过第五管路与储液罐连接;储液罐通过第六管路与蒸发器连接;第七管路与第六管路并联设置,并且无油氟泵设置在第七管路上。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油气分离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的回油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油气分离装置的回油管连接;油气分离装置的排气管通过第四管路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多孔介质过滤装置、反渗透膜式过滤装置,无油氟泵包括:内置电机、氟泵转子、氟泵进口、氟泵出口。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还包括:单向阀、膨胀阀;单向阀、膨胀阀依次设置在第六管路上,单向阀与储液罐相邻,膨胀阀与蒸发器相邻;单向阀与无油氟泵并联设置,并且并联设置后的单向阀和无油氟泵再与膨胀阀串联设置。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还包括:低压开关、吸气温度传感器和第一针阀;低压开关、吸气温度传感器和第一针阀依次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低压开关与蒸发器相邻,第一针阀与压缩机相邻,吸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低压开关和第一针阀之间。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还包括:高压开关、排气温度传感器和第二针阀;高压开关、排气温度传感器和第二针阀依次设置在第二管路上,高压开关与压缩机相邻,第二针阀与油气分离装置相邻,排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高压开关和第二针阀之间。
[0012]本申请提供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该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冷凝器、储液罐、无油氟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并且,蒸发器通过第一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与油气分离装置连接,油气分离装置通过第四管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通过第五管路与储液罐连接,储液罐通过第六管路与蒸发器连接,并且无油氟泵设置在与第六管路并联设置第七管路上。通过上述方法,润滑油可以伴随制冷剂从压缩机的排气口进入油气分离装置,通过油气分离装置可以将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仅将制冷剂从油气分离装置中排出,同时油气分离装置可以与无油氟泵一同形成无油的空调系统,避免在间歇性的运行回油逻辑,来确保润滑油伴随制冷剂在整个系统中循环时,造成系统能效比损失较大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和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结构示意图二。
[0015]附图标记:
[0016]图中10.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11.蒸发器,12.压缩机,13.油气分离装置,14.冷凝器,15.储液罐,16.无油氟泵,17.第一管路,18.第二管路,19.第三管路,20.第四管路,21.第五管路,22.第六管路,23.第七管路,171.低压开关,172.吸气温度传感器,173.第一针阀,181.高压开关,182.排气温度传感器,183.第二针阀,221.单向阀,222.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1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0019]在涡旋式压缩机空调系统设计中,回油问题是空调系统设计的难点,需要增加制冷剂的流速来保证回油效果,制冷剂在管道中的流速越大、压力越大,回油效果越好。具体的,需要通过减小连接管管径,提升制冷剂流速、定期的运行回油逻辑,来确保润滑油随制冷剂在整个系统中的循环。
[0020]在上述方法中,管路中沿程阻力会相应增加,引起制冷剂压降,造成沿程阻力温度损失,使压缩机功耗增加,导致在进行空调设计时,需要通过牺牲空调的能效比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0021]在采用长连管系统的制冷系统中,为了平衡管路阻力损失和回油矛盾的问题,在管路阻力过大时需要加大管径,但长连管的管径需要控制在100m以内才能平衡沿程阻力损失和回油需要的制冷剂流速之间的矛盾,因此影响涡旋式压缩机空调系统的应用场景。
[0022]可以采用无油压缩机如气悬浮或磁悬浮压缩机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气悬浮或磁悬浮压缩机与涡旋式压缩机相比难以实现小型化,并且价格比涡旋式压缩机昂贵。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图1示出了该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10包括:蒸发器11、压缩机12、油气分离装置13、冷凝器14、储液罐15、无油氟泵16、第一管路17、第二管路18、第三管路19、第四管路20、第五管路21、第六管路22、第七管路23。
[0024]具体的,蒸发器11通过第一管路17与压缩机12连接;压缩机12通过第二管路18和第三管路19与油气分离装置13连接,第二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冷凝器、储液罐、无油氟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并联设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所述储液罐通过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七管路与所述第六管路并联设置,并且所述无油氟泵设置在所述第七管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回油口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回油管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排气管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油气分离装置和无油氟泵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多孔介质过滤装置、反渗透膜式过滤装置,所述无油氟泵包括:内置电机、氟泵转子、氟泵进口、氟泵出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稷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