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984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收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包括:PCB板、防护壳、光纤线;PCB板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电子元件与光纤线相连接;PCB板上还设置有丝印线,丝印线环绕在电子元件四周;防护壳通过丝印线与PCB板相贴合,以包覆电子元件;防护壳与PCB板之间填充有胶体。现有技术中,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的工作环境多种多样,有时,工作环境为高潮湿、高灰尘的恶劣环境。在此种环境下,该光收发装置的各组件容易因水气和灰尘影响到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护壳包覆电子元件,并通过胶体增强密封性,实现气密封装,有效的隔绝水汽和灰尘,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和提高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收发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PLCC48结构封装的光收发装置为短距离的高速数据处理和传输提供高可靠的多路数据链接,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为整体系统提供饿了低成本、高密度的数据传输方案。该光收发装置由4路独立的广通道组成,在典型应用的情况下,每通道可提供高达3.5Gbps的传输数据率。而在极限情况下,每通道速率可达10Gbps,总共提供40Gbps的数据传输能力。同时,PLCC48结构封装的光收发装置传输距离较远,在OM3标准的多模光纤中,传输距离可达到300米以上。基于前述的各类特性,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被广泛应用在商业、工业、军事领域中。
[0003]因该收光发装置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则在实际状态下,该光收发装置的应用环境多种多样,诸如车载、机载、舰载、高海拔等环境中。因此,该光收发装置可能要面对高灰尘、高潮湿等极限环境。而内部的电路原件很有可能因与外界接触而出现异常现象,严重影响到该光收发装置的传输速率以及传输距离,对整体系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包括:PCB板、防护壳、光纤线;PCB板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电子元件与光纤线相连接;PCB板上还设置有丝印线,丝印线环绕在电子元件四周;防护壳通过丝印线与PCB板相贴合,以包覆电子元件;防护壳与PCB板之间填充有胶体。
[0007]在实际状态下,本技术通过防护壳将电子元件包覆。同时,利用PCB板上的丝印线对胶体进行引导,使得胶体能够充分填充防护壳与PCB板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强防护壳与PCB板之间的密封性。由此,本技术将PCB板上的电子元件与外界隔离,从而增强光收发装置在高灰尘、高潮湿等极限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性,以避免光收发装置受环境影响而出现异常。
[0008]进一步的,防护壳上开设有通口;通口与光纤线相对应;光纤线通过通口穿过防护壳。
[0009]进一步的,防护壳上还开设有引导槽;引导槽开设在防护壳与PCB板的贴合面上;引导槽与丝印线相对应。
[0010]进一步的,防护壳上还开设有注胶槽、观察槽;注胶槽的中点与引导槽的中点相重合;注胶槽与引导槽相连通;观察槽的数量为多个;观察槽由引导槽的一端排布至另一端;观察槽与引导槽相连通。
[0011]进一步的,PCB板上开设有定位孔;防护壳上还设置有定位插脚;定位插脚分别设置在防护壳的四个顶角端;定位插脚插入定位孔内;定位插脚上开设有引流槽;引流槽与引
导槽相连通。
[0012]进一步的,防护壳上还设置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贯穿防护壳;散热结构与电子元件相对应。
[0013]进一步的,散热结构包括吸热板、散热板、连接柱;吸热板设置在防护壳内侧;吸热板与电子元件相对应;散热板设置在防护壳外侧;连接柱设置在吸热板与散热板之间;连接柱连接吸热板、散热板。
附图说明
[0014]图1:整体结构图。
[0015]图2:整体结构爆炸图。
[0016]图3:防护壳仰视图。
[0017]图4:散热结构结构图。
[0018]图中:1、PCB板;11、定位孔;2、防护壳;21、通口;22、引导槽;23、注胶槽;24、观察槽;25、定位插脚;251、引流槽;26、散热结构;261、吸热板;262、散热板;263、连接柱;3、光纤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0]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包括:PCB板1、防护壳2、光纤线3。PCB板1上设置有运转所需的电子元件,电子元件与光纤线3相连接,以此实现PLCC48光收发装置(以下简称光收发装置)的基本功能。PCB板1上还设置有丝印线,丝印线环绕在电子元件的四周。丝印线近似于刻印在PCB板1上的细小刻痕,用以引导液体的流动。
[0021]防护壳2为一个带有凹槽的长方体状结构,并与PCB板1相适配。当防护壳2与PCB板1相贴合时,两者共同组合成一个能够包覆电子元件的空腔。防护壳2上开设有通口21,通口21与光纤线3相对应。光纤线3通过通口21穿过防护壳2。同时,防护壳2上还开设有引导槽22、注胶槽23、观察槽24。引导槽22的截面呈半圆状。引导槽22开设在防护壳2与PCB板1的贴合面上。引导槽22与丝印线相对应,以利用毛细作用搭配丝印线对胶体进行引导。注胶槽23的截面呈椭圆状。注胶槽23的中点与引导槽22的中点相重合,即注胶槽23位于引导槽22的中央区域。同时,注胶槽23与引导槽22相连通。观察槽24与引导槽22相连通。观察槽24的截面呈近似的三角形。即,观察槽24的宽度由引导槽22向防护壳2的外边缘逐渐变宽。同时,观察槽24的数量为多个,观察槽24由引导槽22的一端排布至另一端,且观察槽24关于注胶槽23呈对称设置。
[0022]另一方面,防护壳2的三条边均设置有前述的引导槽22、注胶槽23、观察槽24的组合结构。防护壳2开设有通口21的边则设置有两个组合结构,两个组合结构关于通口21呈对称设置。
[0023]防护壳2上还设置有定位插脚25。定位插脚25分别设置在防护壳2的四个顶角端。定位插脚25上开设有与引导槽22相连通的引流槽251。相应的,PCB板1上开设有与定位插脚25相对应的定位孔11。定位插脚25能够插入定位孔11内,从而将防护壳2与PCB板1连接至一
起。
[0024]防护壳2上还设置有散热结构26。散热结构26包括吸热板261、散热板262、连接柱263。吸热板261设置在防护壳2内侧。吸热板261与电子元件相对应。散热板262设置在防护壳2外侧。连接柱263设置在吸热板261与散热板262之间并将吸热板261、散热板262连接至一起。由此,散热结构26贯穿防护壳2。作为优选的,散热结构26采用铜制成。
[0025]在实际应用时,将光纤线3与PCB板1上的电子元件相连接。将防护壳2上的定位插脚25插入定位孔11内,从而将防护壳2与PCB板1连接至一起。同时,防护壳2上的通口21处于与光纤线3相对应的位置。将防护壳2与PCB板1压实,以将防护壳2与PCB板充分贴合。
[0026]此时,将注胶枪或者其他注胶设备的输出口对准注胶槽23,以将胶体注入注胶槽23内,使得胶体在注胶槽23内积蓄成一个胶体池。当胶体注入注胶槽23内后。在毛细作用以及丝印线的引导下,胶体将沿着引导槽22流通,并逐渐将引导槽22填满。随着胶体的流动,当胶体流动至观察槽24时,胶体将逐渐填满观察槽24。由此,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槽24内的胶体状态判断胶体的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1)、防护壳(2)、光纤线(3);所述PCB板(1)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与所述光纤线(3)相连接;所述PCB板(1)上还设置有丝印线,所述丝印线环绕在所述电子元件四周;所述防护壳(2)通过所述丝印线与所述PCB板(1)相贴合,以包覆所述电子元件;所述防护壳(2)与所述PCB板(1)之间填充有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2)上开设有通口(21);所述通口(21)与所述光纤线(3)相对应;所述光纤线(3)通过所述通口(21)穿过所述防护壳(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2)上还开设有引导槽(22);所述引导槽(22)开设在所述防护壳(2)与所述PCB板(1)的贴合面上;所述引导槽(22)与所述丝印线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LCC48封装的光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2)上还开设有注胶槽(23)、观察槽(24);所述注胶槽(23)的中点与所述引导槽(22)的中点相重合;所述注胶槽(23)与所述引导槽(22)相连通;所述观察槽(2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观察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瑞创信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