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撬装式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292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捷撬装式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第一撬、第二撬之间有定位机构;第一撬上包括液氢罐装置;液氢罐装置上设有液氢罐出液口、液氢罐回收气相口、液氢罐放散口;第二撬上,液氢汽化器、氢气缓冲罐串联;低温氢气加热设备、压缩机、氢气储存容器串联;液氢罐出液口通过低温软管连接液氢汽化器的氢气入口;液氢罐回收气相口通过低温软管连接低温氢气加热设备的氢气入口;液氢罐放散口汇同氢气储存容器的安全放散口、压缩机的安全放散口、氢气缓冲罐安全放散口,一起汇集至系统放散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撬装置的各接口处可拆卸低温软管,保证装备的相对独立性及组装可行性,以及运输的便捷性。以及运输的便捷性。以及运输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撬装式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


[0001]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捷撬装式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属于船用液氢供储氢


技术介绍

[0002]氢能因其绿色无污染、热值高、应用场景丰富等独一无二的优点,成为全球各国未来战略性能源,以实现脱碳,解决全球升温难题。
[0003]相比陆地上数量迅速增长的氢燃料电池交通工具而言,船舶领域在氢能方面的推广正缓慢展开和逐步探索。
[0004]与高压气态储氢相比,低温液氢密度更大——20℃、35MPa表压的氢气密度约为:23.7kg/m3;20℃、70MPa表压的氢气密度约为:39.7kg/m3;而

253℃的液氢,密度约为70.8kg/m3。液氢更适合大规模、远距离运输,特别适合承载大、功率大的重卡、物流车、客车等交通工具,即长期规律运行且用氢量较大的类型。
[0005]氢燃料船舶本身就是大型复杂装备,如何考虑供储氢系统和燃电系统在船上可以便捷进行组装使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从设计之初开始,就要考虑到整个系统装置及结构怎样便于使用、运输和在船上安装使用。但这方面,鲜有人关注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便捷撬装式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进行该系统独立的设备零部件的组装、工艺流程和功能实现、独立运输至船上,再与下游燃料电池系统一起,进行船上总装,解决氢燃料电池船这种大型复杂装备的供储氢系统相对独立的设计、组装、测试、运输问题,并解决该供储氢系统与其他如燃电系统的配合问题。
[0007]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便捷撬装式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包括第一撬、第二撬;
[0009]第一撬、第二撬的结构都为长矩形,并且并联放置,第一撬、第二撬之间有定位机构;
[0010]第一撬上包括液氢罐装置;液氢罐装置上设有液氢罐出液口、液氢罐回收气相口、液氢罐放散口;
[0011]第二撬上包括:液氢汽化器、氢气缓冲罐、低温氢气加热设备、压缩机、氢气储存容器、氮气瓶组;
[0012]液氢罐出液口,通过低温软管连接液氢汽化器的氢气入口;液氢汽化器的氢气出口连接氢气缓冲罐的入口;氢气缓冲罐出口通往系统氢气出口;
[0013]液氢罐回收气相口,通过低温软管连接低温氢气加热设备的氢气入口;低温氢气加热设备的氢气出口连接压缩机的氢气入口;压缩机的氢气出口连接氢气储存容器的氢气入口;氢气储存容器的氢气出口与氢气缓冲罐出口汇集,通向系统氢气出口;
[0014]液氢罐放散口,汇同氢气储存容器的安全放散口、压缩机的安全放散口、氢气缓冲罐安全放散口,一起汇集至系统放散出口。
[0015]氮气瓶组装置通过管路为系统各处提供氮气置换,以及提供气动阀控制气。
[0016]所述的系统氢气出口连接下游燃料电池系统;系统放散出口连接总放散塔。
[0017]本技术实现了2撬式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装备的供储氢功能的完整性,同时通过两撬装置的各接口处可拆卸低温软管,保证第一撬的装备和第二撬的装备的相对独立性及组装可行性,以及运输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
[0020]如图1所示,一种便捷撬装式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包括第一撬A、第二撬B;
[0021]其中,第一撬A、第二撬B的结构都为长矩形,并且并联放置。第一撬A、第二撬B之间有定位机构,使两者定位时,位置相对固定不变动。
[0022]第一撬A上包括液氢罐装置A1;液氢罐装置A1上设有液氢罐出液口a、液氢罐回收气相口b、液氢罐放散口c;
[0023]第二撬B上包括:液氢汽化器B1、氢气缓冲罐B2、低温氢气加热设备B3、压缩机B4、氢气储存容器B5、氮气瓶组B6,及设备之间的管路阀门仪表等。第一撬A、第二撬B上的所有设备及其连接管路阀门仪表等,构成整个液氢供储氢系统,能够往下游燃料电池系统提供一定压力、温度、流量的氢气。
[0024]其中,液氢罐出液口a,通过低温软管,连接液氢汽化器B1的氢气入口;液氢汽化器B1的氢气出口连接氢气缓冲罐B2的入口;氢气缓冲罐B2出口通往系统氢气出口e;液氢汽化器B1与氢气缓冲罐B2为串联。
[0025]其中,液氢罐回收气相口b,通过低温软管,连接低温氢气加热设备B3的氢气入口;低温氢气加热设备B3的氢气出口连接压缩机B4的氢气入口;压缩机B4的氢气出口连接氢气储存容器B5的氢气入口;氢气储存容器B5的氢气出口与氢气缓冲罐B2出口汇集,通向系统氢气出口e。低温氢气加热设备B3、压缩机B4、氢气储存容器B5为串联。
[0026]液氢罐放散口c,汇同氢气储存容器B5的安全放散口、压缩机B4的安全放散口、氢气缓冲罐B2的安全放散口,一起汇集至系统放散出口d。
[0027]氮气瓶组B6装置用于通过管路为系统各处提供氮气置换,以及提供气动阀控制气。
[0028]整个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的出口为:系统放散出口d,及系统氢气出口e。其中,系统氢气出口e连接下游燃料电池系统;系统放散出口d连接总放散塔。
[0029]当运输时,第一撬A与第二撬B之间的液氢罐出液口a、液氢罐回收气相口b、液氢罐放散口c三处在软管处卸开,第一撬A和第二撬B分别进行运输。
[0030]当到达船上,第一撬A与第二撬B通过两撬定位机构,保持拆卸前的相对位置不变,再将液氢罐出液口a、液氢罐回收气相口b、液氢罐放散口c三处通过软管相连,从而实现整
个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的完备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撬装式船用液氢供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撬(A)、第二撬(B);第一撬(A)、第二撬(B)的结构都为长矩形,并且并联放置,第一撬(A)、第二撬(B)之间有定位机构;第一撬(A)上包括液氢罐装置(A1);液氢罐装置(A1)上设有液氢罐出液口(a)、液氢罐回收气相口(b)、液氢罐放散口(c);第二撬(B)上包括:液氢汽化器(B1)、氢气缓冲罐(B2)、低温氢气加热设备(B3)、压缩机(B4)、氢气储存容器(B5)、氮气瓶组(B6);液氢罐出液口(a),通过低温软管连接液氢汽化器(B1)的氢气入口;液氢汽化器(B1)的氢气出口连接氢气缓冲罐(B2)的入口;氢气缓冲罐(B2)出口通往系统氢气出口(e);液氢罐回收气相口(b),通过低温软管连接低温氢气加热设备(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向丽聂连升杜韶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