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蒸发气回收的外增压式燃料电池用液氢增压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098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氢供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蒸发气回收的外增压式燃料电池用液氢增压供给系统,液氢罐的液氢出口连接主路,主路上包括依次连接有液氢泵池、液氢气化器、氢气缓冲罐;液氢泵池包括并联的液氢泵池一和液氢泵池二;液氢罐的气氢回路出口连接辅路,辅路上依次连接辅路氢气加热器、辅路氢气缓冲小瓶组、辅路小型压缩机、辅路高压储氢瓶组;氢气缓冲罐分别连接供氢系统出口和辅路高压储氢瓶组;液氢泵池还分别连接高压氢气罐、辅路氢气加热器;高压氢气罐还与辅路高压储氢瓶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降低成本和风险;可以对回收的液氢罐氢气进行储存;可以适应下游燃料电池耗氢量的随时变化。池耗氢量的随时变化。池耗氢量的随时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蒸发气回收的外增压式燃料电池用液氢增压供给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液氢供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蒸发气回收的外增压式燃料电池用液氢增压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氢能因为其清洁无污染(如氢燃料电池反应只生成水),成为脱碳的能源必然之选。
[0003]氢能的应用状态主要分为液氢(液态)和氢气(气态)两种。因为常温常压气态氢密度很小,所以对于氢气而言,要在一定体积下储存大量氢,只有提高氢气的储存压力,比如车载储氢瓶的压力为35MPa(20℃时密度为23.7kg/m3)或70MPa(20℃时密度为39.7kg/m3)。相比之下,液氢在

253℃时,密度可达到70.8kg/m3,且存储压力只有数公斤,也相对安全。因此,液态供储氢也是目前研究应用的热点。
[0004]液氢在应用时的一个要点就是增压。无论是加氢站加氢,还是下游直接应用燃料电池,所需要的都是一定压力的气态氢。
[0005]把几公斤压力的液氢升压为几兆帕甚至几十兆帕,常见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0006](1)在液氢罐后面配置液氢泵,或者在液氢罐内配置液氢潜液泵,直接将液氢增压到需要的压力,然后再气化为氢气;而且,目前,工程中缺乏变流量、频繁启停的液氢泵;
[0007](2)液氢气化为氢气后,在气化器之后配置氢气压缩机,将气态氢增压到所需压力。
[0008]以上两种都是采用压缩机的方式,当所需氢气量较大时,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来维持压缩机的工作,对于燃料电池系统而言,这样也缩减了燃料电池发电的实际可用电量。
[0009]液氢在应用时的第二个要点就是罐内气态氢的回收。液氢罐总存在一定数值的日蒸发率,当液氢罐在静止不用仍有残余液氢时,内部液氢会慢慢蒸发,导致罐压升高。如果没有蒸发气回收体系,当罐压达到安全阀排放压力值,就通过安全阀进行排放,导致氢气浪费。
[0010]要既实现主路较大流量氢介质的增压功能、辅路液氢罐蒸发气回收功能,又达到节能目的,三者结合,是需要进行考虑和研究的。
[001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832481.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液氢气化及自增压装置。为了省去氢气压缩机而达到10

200MPa,其中一种方式是需要一个高压储氢气罐,必须满足足够的压力,然后可以向液氢储存罐充高压氢气,直到液氢罐压力高于它下游的汽化器压力,才停止,此时液氢储存罐才能通过压差来往汽化器压入液氢,把汽化器的盛放液氢的空间充满。其中,此汽化器是实现增压的关键装置和源头装置。在此专利中,无论是液氢储存罐,还是高压储氢气罐,还是汽化器本身,其高压的实现是通过汽化器自身所存液氢气化憋压过程来实现。既带液氢储存功能,又带气化功能,且憋压压力很高。但是,在目前,在国内,这种带增压功能的液氢汽化器还没有在工程领域成熟应用。当高压液氢储存罐的压力超压时,安全阀打开进行泄压。
[001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1362319.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载自增压低温液氢供气系统。其液氢罐采用的增压方法有两路:一路是从液氢罐出液口出来的液氢经过换热装置气化成氢气充入液氢罐气相空间增压,另一路是从液氢罐出液口出来的液氢往下游水浴式汽化器走,其中一部分气化后的氢气再返回液氢罐气相空间,也进行增压。这种增压方式避免了采用液氢泵而产生的额外的电能消耗,具有节能的优点。液氢罐压力一旦快达到安全阀起跳压力,会通过一路支路引入下游水浴式汽化器加温后供给下游,相当于回收了液氢罐的多余氢气,保持液氢罐压力和不泄放状态。但是该液氢罐成本高,而且一般体积较大,两路增压都回到液氢罐,增加了液氢罐的复杂程度;另外一旦下游燃料电池不工作,不消耗氢气,那么,回收的液氢罐氢气无处存放,仅靠缓冲罐存放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蒸发气回收的外增压式燃料电池用液氢增压供给系统,采用工程上应用较多的各类设备,避免采用技术不成熟产品,降低成本和风险;不改动液氢罐的常规管路设计,可以对回收的液氢罐氢气进行储存;可以适应下游燃料电池耗氢量的随时变化。
[0014]一种带蒸发气回收的外增压式燃料电池用液氢增压供给系统,包括:
[0015]液氢罐的液氢出口连接主路,主路上包括依次连接有液氢泵池、液氢气化器、氢气缓冲罐;液氢泵池包括并联的液氢泵池一和液氢泵池二;
[0016]液氢罐的气氢回路出口连接辅路,辅路上依次连接辅路氢气加热器、辅路氢气缓冲小瓶组、辅路小型压缩机、辅路高压储氢瓶组;
[0017]氢气缓冲罐分别连接供氢系统出口和辅路高压储氢瓶组;
[0018]液氢泵池还分别连接高压氢气罐、辅路氢气加热器;
[0019]高压氢气罐还与辅路高压储氢瓶组连接。
[0020]液氢泵池一的泵池一号进口设有一号自动开关阀,泵池一号出口设有二号自动开关阀;
[0021]液氢泵池二的泵池二号进口设有三号自动开关阀,泵池二号出口设有四号自动开关阀;
[0022]液氢泵池一的泵池三号进口设有五号自动开关阀,泵池三号出口设有六号自动开关阀;
[0023]液氢泵池二的泵池四号进口设有七号自动开关阀,泵池四号出口设有八号自动开关阀;
[0024]六号自动开关阀、八号自动开关阀分别连接辅路氢气加热器;
[0025]液氢罐的气氢回路出口设有九号自动开关阀;
[0026]高压氢气罐通过压力控制阀分别与五号自动开关阀、七号自动开关阀连接;
[0027]高压氢气罐和辅路高压储氢瓶组的连接管路上设有针阀;
[0028]氢气缓冲罐和辅路高压储氢瓶组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减压阀、自动开关阀。
[0029]本技术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0030]在本技术中,在主路,液氢泵池中的液氢是由高压氢气罐储存的高压氢气在减压后压入液氢泵池进行增压,并通过两液氢泵池轮流工作来保持往下游的连续供液氢,
从而取代了主路液氢泵或者主路大流量氢气压缩机,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0031]在本技术中,所用液氢泵池为竖式圆柱式、带真空层的不锈钢容器,在低温行业应用较多;所用的主路液氢汽化器为常规水浴式液氢汽化器,竖式圆柱式盛水容器、内有液氢盘管,为常规低温气化设备;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将这些设备组合应用,降低了技术风险,也节约了采用新型高压容器装备所要进行的研发时间和成本;
[0032]在本技术中,将液氢罐中的蒸发氢气引入辅路,经过辅路氢气加热器、辅路氢气缓冲小瓶组、辅路小型压缩机,增压后回收储存至辅路高压储氢瓶组;避免了液氢罐不工作时由于蒸发压上升通过开启安全阀和经泄放阀泄放造成氢气的浪费;
[0033]当供氢系统下游后面是燃料电池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功率是变化的,耗氢量也是变化的。供氢系统主路是由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氢推压液氢的增压原理,使得可以做到无论下游耗氢量怎样变化,供氢系统主路都可以采用补压的原理来补充下游消耗的氢气。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蒸发气回收的外增压式燃料电池用液氢增压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氢罐(1);所述的液氢罐(1)的液氢出口(f)连接主路,主路上包括依次连接有液氢泵池、液氢气化器(5)、氢气缓冲罐(6);液氢泵池包括并联的液氢泵池一(2)和液氢泵池二(3);液氢罐(1)的气氢回路出口(e)连接辅路,辅路上依次连接辅路氢气加热器(7)、辅路氢气缓冲小瓶组(8)、辅路小型压缩机(9)、辅路高压储氢瓶组(10);氢气缓冲罐(6)分别连接供氢系统出口(g)和辅路高压储氢瓶组(10);液氢泵池还分别连接高压氢气罐(4)、辅路氢气加热器(7);高压氢气罐(4)还与辅路高压储氢瓶组(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蒸发气回收的外增压式燃料电池用液氢增压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氢泵池一(2)的泵池一号进口(a1)设有一号自动开关阀(V1),泵池一号出口(b1)设有二号自动开关阀(V2);所述的液氢泵池二(3)的泵池二号进口(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向丽聂连升杜韶峰郭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