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转向用换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817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转向用换向机构,包括换向盒,换向盒包含上下设置的上板和底板,上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连接有上下设置的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第二销轴转动连接有左右设置的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第三销轴的中间设有承载齿轮,承载齿轮的左侧设有第一棘轮,承载齿轮的右侧设有第二棘轮,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倒V型孔,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倒V型孔,第一倒V型孔内穿设有第一螺栓,第二倒V型孔内穿设有第二螺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设有棘爪换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动棘爪换位杆即可实现承载齿轮的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调节,实现承载齿轮的转向换向。向。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转向用换向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换向
,具体为一种齿轮转向用换向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换向是通过换向结构实现齿轮的正转和反转的切换,以适应于各种需要自动换向的工程当中。现有的换向机构为在主动与被齿轮之间增加过渡轮齿轮以改变被动齿轮的输出方向。在主动齿轮因外部传动而正转时,过渡齿轮不用,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直接传动,被动齿轮反转输出。在主动齿轮因外部传动而反转时,过渡齿轮安装上,这样主动齿轮反转带动过渡齿轮正转,过渡齿轮正转带动被动齿轮反转输出,实现无论主动齿轮正反转,被动齿轮都反转输出。但是采用过渡齿轮的齿轮换向机构的过渡齿轮需人工拆装,操作难度大,对工人技术要求高;同时,现有的齿轮换向机构多为电动设备,需要通过电机驱动才可实现。但是这种齿轮换向机构无法应用于环境复杂的建筑施工当中,特别是在爬升脚手架中,不仅安装不便,且电动线路连接困难,安全性低,同时电动的齿轮换向机构的尺寸相对较大,且重量中,对齿轮换向机构的安装环境具有极大的要求,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转向用换向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转向用换向机构,包括换向盒,所述换向盒包含上下设置的上板和底板,所述上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连接有上下设置的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所述第二销轴转动连接有左右设置的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所述第三销轴的中间设有承载齿轮,所述承载齿轮的左侧设有第一棘轮,所述承载齿轮的右侧设有第二棘轮,所述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为反向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上位于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之间设有第一倒V型孔,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与第一倒V型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倒V型孔,所述第一倒V型孔内穿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二倒V型孔内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设有棘爪换位杆,所述棘爪换位杆为倒U形结构,其下方两端分别和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棘爪的下端设置于第一螺栓的杆部后侧且与第一棘轮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棘爪的下端设置于第二螺栓的杆部前侧且与第二棘轮配合设置。
[0005]进一步优选,所述棘爪换位杆的上端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实现棘爪换位杆的安装。
[0006]进一步优选,所述棘爪换位杆的上端两侧均设有腰形孔,所述限位销水平穿过两个腰形孔,便于拉动棘爪换位杆,实现将第一螺栓置于第一倒V型孔的后侧下端和将第二螺栓置于第二倒V型孔的后侧下端,或将第一螺栓置于第一倒V型孔的前侧下端和将第二螺栓置于第二倒V型孔的前侧下端,实现第一棘爪与第一棘轮的齿面配合或第二棘爪与第二棘轮的齿面配合。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均转动套设于第二销轴上,便于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的安装和转动;所述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之间设有套设于第二销轴上的限位管,实现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的位置限位。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后侧均设有一个背板,所述背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设于上板和底板上,便于背板的安装,且能够加强该换向盒的整体结构强度。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上板和底板的后侧均开设有用于背板穿设的凹槽,便于背板的安装;两个所述背板的相对侧面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矩形结构的连接槽,用于该换向机构与齿条导轨的连接。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连接有一根第一销轴,用于GI该换向机构与驱动机构的连接;所述第一销轴设置于第二销轴的上方,所述上板上设有对应第一销轴中间的连接孔,便于驱动机构与第一销轴的连接。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齿轮转向用换向机构,通过拉动棘爪换位杆,实现第一螺栓相对于第一倒V型孔和第二螺栓相对于第二倒V型孔的位置的调节,进而实现第一螺栓顶起第一棘爪或第二螺栓顶起第二棘爪,实现第一棘爪与第一棘轮的齿面接触或第二棘爪与第二棘轮的齿面接触,进而实现承载齿轮的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实现承载齿轮的转向换向,通过承载齿轮能够带动该换向机构的向上或向下运动;该换向机构的设计巧妙简单、小巧,易于安装,且操作简单,仅通过拉动棘爪换位杆即可实现齿轮转向的换向,无需改变该换向机构的结构,减少时间浪费及拆装成本;且该换向机构通过手动即可实现,可适用于任意需要换向的场地,不用担心电源等问题,适用性广泛,且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齿轮转向用换向机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齿轮转向用换向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换向机构不保护换向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棘爪换位杆和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承载齿轮与第一棘轮、第二棘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螺栓置于第一倒V型孔的后侧下端时的该换向机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螺栓置于第一倒V型孔的后侧下端时对该换向机构进行剖视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图7中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图7中B

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螺栓置于第一倒V型孔的前侧下端时的该换向机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螺栓置于第一倒V型孔的前侧下端时对该换向机构进行剖视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2为图11中C

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3为图11中D

D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

换向盒,11

上板,111

连接孔,12

底板,13

第一侧板,14

第二侧板,15

背板,151

连接槽,16

第一倒V型孔,17

第二倒V型孔,2

第一销轴,3

第二销轴,4

第三销轴,5

第一棘爪,6

第二棘爪,7

第一螺栓,8

第二螺丝,9

棘爪换位杆,91

腰形孔,10

承载齿轮,101

第一棘轮,102

第二棘轮,20

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转向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盒(1),所述换向盒(1)包含上下设置的上板(11)和底板(12),所述上板(11)和底板(12)之间设有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所述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之间连接有上下设置的第二销轴(3)和第三销轴(4),所述第二销轴(3)转动连接有左右设置的第一棘爪(5)和第二棘爪(6),所述第三销轴(4)的中间设有承载齿轮(10),所述承载齿轮(10)的左侧设有第一棘轮(101),所述承载齿轮(10)的右侧设有第二棘轮(102),所述第一棘轮(101)和第二棘轮(102)为反向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3)上位于第二销轴(3)和第三销轴(4)之间设有第一倒V型孔(16),所述第二侧板(14)上设有与第一倒V型孔(16)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倒V型孔(17),所述第一倒V型孔(16)内穿设有第一螺栓(7),所述第二倒V型孔(17)内穿设有第二螺栓(8),所述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之间设有棘爪换位杆(9),所述棘爪换位杆(9)为倒U形结构,其下方两端分别和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8)相连接,所述第一棘爪(5)的下端设置于第一螺栓(7)的杆部后侧且与第一棘轮(101)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棘爪(6)的下端设置于第二螺栓(8)的杆部前侧且与第二棘轮(102)配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军沈韦徐廷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小盖车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