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呼吸机空氧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69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呼吸机空氧混合装置在,其中第一壳体内设有上导流通道和上腔体,第二壳体内设有下导流通道和下腔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密封连接,并且上导流通道与下导流通道对应衔接形成折弯的空氧混合进气通道,上腔体和下腔体对应衔接形成容置腔,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容置腔设有腔体进气口与空氧混合进气通道连通,并且所述空氧混合进气通道的输出端设有流量检测元件,所述腔体进气口设有氧浓度传感器,所述容置腔设有腔体出气口,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壳体出气口,且所述腔体出气口与壳体出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增加呼吸机体积的情况下增加空氧混合气道行程,提高了空气氧气混合均匀性,并且实现氧浓度精准调控。现氧浓度精准调控。现氧浓度精准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呼吸机空氧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医用呼吸机空氧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种能替代患者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等过程中,其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呼吸机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在呼吸机的运行原理中需要将空气与氧气作一定比例的混合后再输出给患者,因此呼吸机中设有空氧混合装置用于混合空气与氧气,并对氧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氧浓度进行检测并调控,以往的呼吸机空氧混合装置用于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道由于呼吸机体积限制过短,容易出现未经过充分混合的气体经氧浓度传感器检测氧浓度后输出给患者的情况,存在混合均匀性相对较差、氧浓度调控不精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呼吸机空氧混合装置,能够在不增加呼吸机体积的情况下增加空氧混合气道行程,提高了空气氧气混合均匀性,并且实现了氧浓度精准调控。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医用呼吸机空氧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风机组件,其中第一壳体内设有上导流通道和上腔体,第二壳体内设有下导流通道和下腔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密封连接,并且所述上导流通道与下导流通道对应衔接形成折弯的空氧混合进气通道,第一壳体上设有氧气进气口与所述上导流通道连通,第二壳体上设有空气进气口与所述下导流通道连通,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对应衔接形成容置腔,并且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容置腔设有腔体进气口与所述空氧混合进气通道连通,并且所述空氧混合进气通道的输出端设有流量检测元件,所述腔体进气口设有氧浓度传感器,所述容置腔设有腔体出气口,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壳体出气口,且所述腔体出气口与壳体出气口连通。
[0006]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其中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密封连接形成风机仓,且所述风机仓设于所述容置腔中,风机设于所述风机仓中,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风机仓进气口与所述容置腔内部连通,所述风机上设有风机进气口和风机出气口,且所述风机出气口伸出风机仓后与所述腔体出气口连接。
[0007]所述风机设于一个风机托上,所述风机托下侧设有风机托支腿,所述第四壳体内设有与所述风机托支腿配合的风机托固定柱。
[0008]所述流量检测元件包括气阻组件和压差传感器,其中所述气阻组件包括气阻网格和设于所述气阻网格上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空氧混合进气通道的输出端设有气阻卡槽,所述气阻网格安装在所述气阻卡槽上,并且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分别设于气阻卡槽两侧,所述压差传感器设于第一壳体上,并且所述压差传感器上设有压力第一检
测口和压力第二检测口,其中压力第一检测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接,压力第二检测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接。
[0009]所述容置腔的腔体进气口设有安装所述氧浓度传感器的氧浓度传感器卡槽。
[0010]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出气腔,且所述容置腔的腔体出气口和所述壳体出气口均与所述出气腔连通。
[0011]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氧气进气口和第二氧气进气口。
[0012]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壳体密封件。
[0013]所述腔体出气口和壳体出气口与所述壳体密封件一体设置。
[0014]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5]1、本技术利用第一壳体内的上导流通道与第二壳体内的下导流通道对应衔接形成折弯状的空氧混合进气通道,从而可以大大延长空氧混合行程,保证空气和氧气充分混合,提高了空气和氧气的混合均匀性。
[0016]2、本技术在混合气体由空氧混合进气通道输出时通过流量检测元件检测并计算气体流量,进入装有风机组件的容置腔时通过所述氧浓度传感器检测氧浓度情况,以实现氧浓度的精准调控。
[0017]3、本技术采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分体结构设计,其中第一壳体内的上导流通道与第二壳体内的下导流通道对应衔接形成折弯状的空氧混合进气通道,第一壳体内的上腔体和第二壳体内的下腔体对应衔接形成容置风机组件的容置腔,保证结构紧凑,不会增加呼吸机体积,同时也方便加工和安装。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2中的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2中的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2中的压差传感器示意图,
[0024]图7为图2中的气阻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2中的壳体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图2中的风机与风机托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图2中的第四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压差传感器;2、第一壳体;3、氧浓度传感器;4、壳体密封件;5、风机仓进气口;6、第三壳体;7、风机;8、风机托;9、第四壳体;10、第二壳体;11、密封盖;12、空气进气口;13、下导流通道;14、气阻组件;15、第二氧气进气口;16、上导流通道;17、第一氧气进气口;18、壳体出气口;19、气阻卡槽;20、氧浓度传感器卡槽;21、固定柱;22、压力第一检测口;23、压力第二检测口;24、气阻网格;25、第一连通口;26、第二连通口;27、腔体出气口;28、出气腔进气口;29、出气腔;30、风机托支腿;31、风机进气口;32、风机出气口;33、风机托固定柱;34、上腔体;35、下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30]如图1~10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10和风机组件,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内设有上导流通道16和上腔体34,所述第二壳体10内设有下导流通道13和下腔体35,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10密封连接,并且所述上导流通道16与下导流通道13对应衔接形成折弯的空氧混合进气通道,第一壳体2上设有氧气进气口与所述上导流通道16连通,第二壳体10上设有空气进气口12与所述下导流通道13连通,所述上腔体34和下腔体35对应衔接形成容置腔,并且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如图4所示,所述容置腔设有腔体进气口与所述空氧混合进气通道连通,并且所述空氧混合进气通道的输出端设有流量检测元件,所述腔体进气口设有氧浓度传感器3,如图8所示,所述容置腔设有腔体出气口27,所述第二壳体10设有壳体出气口18,且所述腔体出气口27与壳体出气口18连通。本技术工作时,氧气经由氧气进气口进入上导流通道16,空气经由空气进气口12进入下导流通道13,氧气和空气在由所述上导流通道16和下导流通道13组合而成的空氧混合进气通道内实现混合,由于所述空氧混合进气通道为折弯状,从而可以大大延长空氧混合行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呼吸机空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10)和风机组件,其中第一壳体(2)内设有上导流通道(16)和上腔体(34),第二壳体(10)内设有下导流通道(13)和下腔体(35),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10)密封连接,并且所述上导流通道(16)与下导流通道(13)对应衔接形成折弯的空氧混合进气通道,第一壳体(2)上设有氧气进气口与所述上导流通道(16)连通,第二壳体(10)上设有空气进气口(12)与所述下导流通道(13)连通,所述上腔体(34)和下腔体(35)对应衔接形成容置腔,并且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容置腔设有腔体进气口与所述空氧混合进气通道连通,并且所述空氧混合进气通道的输出端设有流量检测元件,所述腔体进气口设有氧浓度传感器(3),所述容置腔设有腔体出气口(27),所述第二壳体(10)设有壳体出气口(18),且所述腔体出气口(27)与壳体出气口(1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呼吸机空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7)、第三壳体(6)和第四壳体(9),其中第三壳体(6)和第四壳体(9)密封连接形成风机仓,且所述风机仓设于所述容置腔中,风机(7)设于所述风机仓中,所述第三壳体(6)上设有风机仓进气口(5)与所述容置腔内部连通,所述风机(7)上设有风机进气口(31)和风机出气口(32),且所述风机出气口(32)伸出风机仓后与所述腔体出气口(2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呼吸机空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设于一个风机托(8)上,所述风机托(8)下侧设有风机托支腿(30),所述第四壳体(9)内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李想徐松亮鲁续宸李秋影陈少纯周成广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迈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