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水原位电化学修复的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59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电化学修复技术对污染地下水进行原位修复的装置系统。该装置系统包括土壤淋滤模拟区和地下水流模拟区,由喷淋装置1、外加电源2、有机玻璃板3、污染土壤4、取样孔5、透水土工布6、石英砂7、布水板8、取水孔9、传感器连接孔10、进水孔11、橡胶管12、出水孔13、止水夹14、石墨电极棒15、负载吸附材料的碳纤维毡16、粘土17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模拟因降雨入渗、土壤淋滤而导致的地下水污染,监测污染物通过原位电化学技术在流动地下水中的去除效果。术在流动地下水中的去除效果。术在流动地下水中的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下水原位电化学修复的装置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染地下水治理与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水原位电化学修复的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针对污染地下水已有不少研究,已被提出并应用的修复技术主要有膜分离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生物修复法、电动修复法以及吸附法。电化学修复污染地下水技术是在受污染地下水的目标修复区域的两段分别插入电极,对其施加直流电,形成直流电场,从而使得地下水中游离的带电荷的污染物定向迁移至阴阳两极,其适用范围为携带电荷的重金属离子及部分有机污染物。电化学吸附通过筛选针对目标污染物的高效吸附材料,使得污染物在电极棒的阴极富集,并通过获得电子的方式实现其在地下水中的去除。电化学技术具有易操作、无二次污染、处理效率高等优点,适宜用于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中。然而由于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其在实际污染场地中进行试验十分困难,因此设计一种用于地下水原位电化学修复的装置系统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水原位电化学修复的装置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如下:该装置系统由土壤淋滤模拟区和地下水流模拟区组成,主体装置为无盖玻璃箱体。土壤淋滤模拟区由喷淋装置1、外加电源2、有机玻璃板3、污染土壤4、取样孔5组成。土壤淋滤模拟区与地下水流模拟区由透水土工布6连接。地下水流模拟区包括用于模拟饱水带的石英砂7、布水板8、取水孔9、传感器连接孔10、进水孔11、橡胶管12、出水孔13、止水夹14、石墨电极棒15、负载吸附材料的碳纤维毡16与用于模拟地下水中隔水底板的粘土17组成。
[000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系统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模拟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5]附图1为用于地下水原位电化学修复的装置系统的示意图。附图1中1为喷淋装置、2为外加电源、3为有机玻璃板、4为污染土壤、5为取样孔、6为透水土工布、7为石英砂、8为布水板、9为取水孔、10为传感器连接孔、11为进水孔、12为橡胶管、13为出水孔、14为止水夹、15为石墨电极棒、16为负载吸附材料的碳纤维毡、17为粘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06]实施例
[0007]一种用于地下水原位电化学修复的装置系统的尺寸设计如下:无盖箱体长度120cm,宽度为100cm,高度为90cm;淋滤区的污染土壤厚度为20cm,每隔20cm开设一个直径为2cm的取样孔;模拟饱水带的石英砂厚度为60cm,两者间的透水土工布长度为120cm,宽度为100cm;用于放入电极棒的反应井直径为8cm,共设置两组电极棒,电极棒直径为4cm,每组
电极棒两极间的间隔为25cm,两组电极棒间隔为50cm;阴极电极棒所夹的碳纤维毡长度为6cm,宽度为6cm,厚度为1cm;进水孔与出水孔直径均为2cm,且均位于模拟饱水带区的中心线,进水孔所连接的箱体内壁的布水板厚度为5cm;箱体外壁模拟饱水带区每隔20cm开设一个直径为2cm的取水孔,每隔40cm开设一个直径为2cm的传感器连接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水原位电化学修复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系统由土壤淋滤模拟区和地下水流模拟区组成,主体装置为无盖玻璃箱体;土壤淋滤模拟区由喷淋装置、外加电源、有机玻璃板、污染土壤、取样孔组成;土壤淋滤模拟区与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可欣豆俊峰许明光滕彦国丁爱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