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舒适保暖上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40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舒适保暖上衣,包括衣体,衣体的正面和背面从里到外均依次设置有吸湿发热层、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和防风保暖层,吸湿发热层为吸湿发热纤维布,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为碳纳米管纤维布,吸湿发热纤维布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和棉纤维编织,碳纳米管纤维布采用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碳纳米管纤维布的经纱为相互间隔的棉线,碳纳米管纤维布的纬纱为相互间隔的碳纳米管纤维线,碳纳米管纤维线由蓄电池供电发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舒适保暖上衣的吸湿发热层采用吸湿发热布,能够有效吸收汗液达到吸湿保暖的作用,通过与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的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发热保暖功能,同时减少因汗液带来的不适感,提高穿着的舒适性。提高穿着的舒适性。提高穿着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舒适保暖上衣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保暖服装
,具体为一种舒适保暖上衣。

技术介绍

[0002]智能保暖服装既能满足消费者便携保暖的需求,又能使消费者体验到高科技的满足。目前市场上主流智能保暖服装的发热元件包括石墨烯膜、碳基浆料薄膜、碳纤维、碳纳米管薄膜等。但它们均不能与织物相兼容,导致用户的穿戴体验感不好,清洗也不方便。虽然金属发热丝以及镀银莱卡纱线可以与服装织物兼容,但是金属发热材料均存在电热转化效率低的问题,并且金属发热丝质地较硬,穿着舒适性差。
[0003]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特性,被誉为终极纤维材料。碳纳米管纤维是由无数纳米尺度的单根碳纳米管组装而成的宏观纤维材料,具有柔性、高强、高韧、高导电特性,在智能穿戴、复合材料、能源器件、轻量化导线以及人工肌肉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是单一的碳纳米管纤维织物存在吸湿性差的问题,无法快速、有效的吸收汗水,对于冬季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运动后不及时排出汗液会出现湿冷体感,因此,单一的碳纳米管纤维织成的衣物能够达到运动保暖的性能,但在出汗后的舒适性上存在很大不足,另外抗风能力也存在不足,对于大风寒冷天气有一定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舒适保暖上衣。该舒适保暖上衣通过里层实现吸收发热功能,中间层进行电发热保暖以及外层的防风功能达到吸湿、保暖、抗风功能一体,提高穿着舒适性。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舒适保暖上衣,包括衣体以及分别和衣体连接的衣袖和衣领,衣体的正面边缘和背面边缘缝合在一起,所述衣体的正面和背面从里到外均依次设置有吸湿发热层、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和防风保暖层,所述吸湿发热层为吸湿发热纤维布,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为碳纳米管纤维布,所述吸湿发热纤维布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和棉纤维编织,所述碳纳米管纤维布采用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碳纳米管纤维布的经纱为相互间隔的棉线,碳纳米管纤维布的纬纱为相互间隔的碳纳米管纤维线,所述碳纳米管纤维线由蓄电池供电发热。
[0006]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蓄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衣体正面上的碳纳米管纤维布上的碳纳米管纤维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池,衣体背面上的碳纳米管纤维布上的碳纳米管纤维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池。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衣体正面的防风保暖层上设置有第一布袋,所述衣体背面的防风保暖层上设置有第二布袋,第一布袋和第二布袋上分别设置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第一布袋内放置有所述第一电池,第二布袋内放置有第二电池。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均采用柔性电池,且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通过导线分别可拆卸的与碳纳米管纤维线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吸湿发热纤维采用依克丝纤维。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防风保暖层采用聚酰胺纤维布。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碳纳米管纤维线表面涂覆有聚酰亚胺绝缘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舒适保暖上衣,其包括衣体、衣袖和衣领,衣体的正面边缘和背面边缘缝合在一起,衣体的正面和背面从里到外均依次设置有吸湿发热层、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和防风保暖层;该舒适保暖上衣的吸湿发热层采用吸湿发热布,能够有效吸收汗液达到吸湿保暖的作用,通过与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的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发热保暖功能,同时减少因汗液带来的不适感,提高穿着的舒适性,进一步通过防风保暖层的设计,使该上衣能够适用于更为极端或者寒冷的天气,实现轻便、保暖以及舒适于一体。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一种舒适保暖上衣的主视图。
[0015]图2是一种舒适保暖上衣的后视图。
[0016]图3是图1中的A

A剖视图。
[0017]附图标记:1、衣体,1a、吸湿发热层,1b、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1c、防风保暖层,2、衣袖;3、衣领,4、第一布袋,4a、第一拉链,5、第二布袋,5a、第二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请参阅图1~图3,一种舒适保暖上衣,包括衣体1以及分别和衣体1连接的衣袖2和衣领3,衣体1的正面边缘和背面边缘缝合在一起,所述衣体1的正面和背面从里到外均依次设置有吸湿发热层1a、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1b和防风保暖层1c,所述吸湿发热层1a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布,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1b采用碳纳米管纤维布,防风保暖层1c采用聚酰胺纤维布。所述吸湿发热纤维布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和棉纤维编织,其中吸湿发热纤维采用EKS(依克丝)纤维;所述碳纳米管纤维布采用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碳纳米管纤维布的经纱为相互间隔的棉线,碳纳米管纤维布的纬纱为相互间隔的碳纳米管纤维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碳纳米管纤维布可实现整体均匀加热,有利于提高衣体1穿戴过程的舒适性,且碳
纳米管纤维线表面涂覆有聚酰亚胺绝缘层,使得碳纳米管纤维线形成直径为100

200μ m的碳纳米管纱线,所述碳纳米管纤维线由蓄电池供电发热。
[0022]所述蓄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衣体1正面的防风保暖层1c上设置有第一布袋4,所述衣体1背面的防风保暖层1c上设置有第二布袋5,第一布袋4和第二布袋5上分别设置第一拉链4a和第二拉链5a,第一布袋4内放置有所述第一电池,第二布袋5内放置有第二电池。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布袋4和第二布袋5,便于将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安装在衣体上,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均采用柔性电池,可直接放在第一布袋4或者第二布袋5中,不会影响衣体1的美观,有利于实现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的可穿戴化。通过设置第一拉链4a和第二拉链5a,便于取出第一布袋4和第二布袋5内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
[0023]衣体1正面上的碳纳米管纤维布上的碳纳米管纤维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可拆卸连接第一电池,衣体1背面上的碳纳米管纤维布上的碳纳米管纤维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可拆卸连接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舒适保暖上衣,包括衣体(1)以及分别和衣体(1)连接的衣袖(2)和衣领(3),衣体(1)的正面边缘和背面边缘缝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1)的正面和背面从里到外均依次设置有吸湿发热层(1a)、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1b)和防风保暖层(1c),所述吸湿发热层(1a)为吸湿发热纤维布,碳纳米管纤维发热层(1b)为碳纳米管纤维布,所述吸湿发热纤维布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和棉纤维编织,所述碳纳米管纤维布采用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碳纳米管纤维布的经纱为相互间隔的棉线,碳纳米管纤维布的纬纱为相互间隔的碳纳米管纤维线,所述碳纳米管纤维线由蓄电池供电发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舒适保暖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衣体(1)正面上的碳纳米管纤维布上的碳纳米管纤维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池,衣体(1)背面上的碳纳米管纤维布上的碳纳米管纤维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怡李萍英彭伊涵余其航王昱焜王梓瑜赵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