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弃石场植被恢复的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18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弃石场植被恢复的防渗结构,弃石场包括基质层,所述基质层为弃石场表层,内存在间隙;所述防渗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过渡层、隔水层、保水层及植生层;所述过渡层填充在所述基质层的间隙中;所述植生层用于种植植被。本申请通过四层海绵结构使弃石场的水土得到充分的保存和有效利用,为植被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从而大大提高植被成活率,并最终实现抑制水土流失,恢复生物多样性目的;同时防渗结构物料来源主要为弃石场堆积物和弃石堆放前分层剥离基质,既解决了固体废弃物压占大量土地以及处置不当引起各种环境问题,又实现了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弃石场植被恢复的防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弃石场生态恢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弃石场植被恢复的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石,形成许多弃石场。由于弃石场一般通过采取自然堆放的方式形成,弃石场结构松散、孔隙率大、渗透性强,在风蚀、雨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发生扬尘、水土流失等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针对这一问题,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裸露堆场表面覆盖种植土,在种植土上植树种草,通过植物根系稳固岩土,防止雨水冲刷带走泥土,并保持水土。但在种植植被过程中,由于弃石场结构松散、孔隙率大、渗透性强、保水能力差,使得细颗粒随雨水很快渗到底层,造成水土流失,难以为弃石场表面的植被提供成活的养分,从而导致植被很难成活,同时也造成水资源浪费。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弃石场保水能力差,在其表面种植植被由于水土流失,植被很难成活,很难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弃石场植被恢复的防渗结构,用于解决弃石场表面种植植被时,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弃石场植被恢复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弃石场包括基质层,所述基质层内存在间隙;所述防渗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过渡层(10)、隔水层(20)、保水层(30)及植生层(40);所述过渡层(10)填充在所述基质层的间隙中;所述植生层(40)用于种植植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弃石场植被恢复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10)由碎石组成,所述过渡层(10)的厚度为20cm

40c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弃石场植被恢复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的粒径为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丹高爱林陈文良张志革章道勇宋杨姜泽曹氓陈璐璐范艺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