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磁性相斥的旋转式弹起结构及车载香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15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磁性相斥的旋转式弹起结构及车载香薰装置,包括底座、上盖、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上盖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柱,底座上设有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上下对应,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分别嵌设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转动配合,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互吸合。通过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分别嵌设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利用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吸合实现上盖与底座的可拆卸连接,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转动配合,用户在旋转上盖时,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产生相对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磁体的磁极转动至与第二磁体同极上下相斥,即可实现上盖与底座的分离。即可实现上盖与底座的分离。即可实现上盖与底座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磁性相斥的旋转式弹起结构及车载香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香薰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磁性相斥的旋转式弹起结构及车载香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载香薰装置因有着净化车内空气、安抚司机及乘客心情、舒缓压力等功效,因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市面上车载香薰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现有的车载香薰装置普遍存在难以固定、不便于更换香薰片等问题。现有的车载香薰装置通常在底座上设置与上盖配合的自锁开关或螺纹结构来实现上盖与底座的可拆卸连接,但是自锁开关的结构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而采用螺纹结构则使装卸过程繁琐,不便于操作。
[000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开号为CN20971921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载香薰,该车载香薰由金属底座、香薰片、金属盖以及贴合在所述金属盖上的皮料组成;所述金属底座的内部中中央设有一个开有置放槽的固定柱,所述置放槽里固定装设有一个圆形磁铁,所述金属盖的内部中央设有一个固定置放圆形铁片的置放槽;所述金属底座上关于所述固定柱对称位置开有个弧形通风口,所述金属底座边缘设有两个挂绳孔。车载香薰的底座装有磁铁,金属盖装有铁片,使得底座与盖因磁力粘合,换香薰片时,直接用力将两者分离,简单方便,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放置你的车载香薰,实用性强。可见,上述文献是通过分别在底座和金属盖安装磁铁和铁片,从而通过磁铁与铁片的粘合来实现底座与金属盖可拆卸相连。这种方式虽然能实现底座与金属盖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香薰片;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吸合后的磁铁与铁片难以分离,若要取下金属盖来替换香薰片需要对金属盖施加较大的力度,若金属盖的边缘与底座内侧之间的间隙较小,用户则难以抓取金属盖来使金属盖与底座分离。由此,现有技术的香薰装置未能解决香薰片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磁性相斥的旋转式弹起结构及车载香薰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利用磁性相斥的旋转式弹起结构,包括底座、上盖、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上盖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上下对应,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上,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转动配合,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相互吸合。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磁体的N极与所述第二磁体的S极上下相对,所述第一磁体的S极与所述第二磁体的N极上下相对。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柱的端部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内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侧贴合,所述限位腔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端部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腔内开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磁体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二连接柱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磁体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截面均为矩形。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载香薰装置,包括弹起结构及香薰片,所述香薰片设在所述上盖内。
[0011]优选的,所述上盖的顶部低于或平齐于所述底座的顶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分别嵌设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利用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吸合实现上盖与底座的可拆卸连接,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转动配合,用户在旋转上盖时,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产生相对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磁体的磁极转动至与第二磁体同极上下相斥,即可实现上盖与底座的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户只需旋转上盖而无需整体抓取上盖即可实现上盖与底座分离,上盖取下的操作更省力、手感更好,便于更换香薰片。
附图说明
[0013]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4]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弹起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弹起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底座2、上盖1、第一磁体3、第二磁体4、第一连接柱11、第二连接柱21、限位腔12、第一安装腔13、第二安装腔2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0]本实施例的一种利用磁性相斥的旋转式弹起结构,参考附图1和2,包括底座2、上盖1、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上盖1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柱11,底座2上设有第二连接柱21,第一连接柱11与第二连接柱21上下对应,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分别嵌设在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21上,第一连接柱11与第二连接柱21转动配合,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4相互吸合。
[0021]通过在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21上分别嵌设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利用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4的吸合实现上盖1与底座2的可拆卸连接,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柱11与第二连接柱21转动配合,用户在旋转上盖1时,第一连接柱11与第二连接柱21产生相对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磁体3的磁极转动至与第二磁体4同极上下相斥,即可实现上盖1与底座2的分离。通过设置本实施例的弹起结构,在取下上盖1时,用户只需旋转上盖1而无需整体抓取上盖1即可实现上盖1与底座2分离,上盖1取下的操作更省力、手感更好,便于更换香薰片。
[0022]优选的,第一磁体3的N极与第二磁体4的S极上下相对,第一磁体3的S极与第二磁体4的N极上下相对。由此,在上盖1与底座2相连时,第一磁体3的N极与第二磁体4的S极上下
相对,第一磁体3的S极与第二磁体4的N极上下相对,利用第一磁体3磁极与第二磁体4磁极的异极相吸,实现上盖1与底座2的吸合,当用户将上盖1转动至一磁铁的N极与第二磁体4的N极上下相对,第一磁体3的S极与第二磁体4的S极上下相对时,利用第一磁体3磁极与第二磁体4磁极的同极相斥,即可实现上盖1与底座2的分离。
[0023]优选的,参考附图3和4,第一连接柱11的端部设有限位腔12,限位腔12的内侧与第二连接柱21的外侧贴合,限位腔12的顶部与第二连接柱21的端部贴合。由此,通过在第一连接柱11的顶部设置与第二连接柱21相匹配的限位腔12,使得在转动上盖1时,在限位腔12的限位作用下使得上盖1以第一连接柱11为轴心转动,引导第一连接柱11转动至第一磁体3的磁极与第二磁体4同极上下相斥,便于取下上盖1。
[0024]优选的,限位腔12内开设有第一安装腔13,第一磁体3设在第一安装腔13内,第二连接柱21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安装腔22,第二磁体4设在第二安装腔22内,第一安装腔13和第二安装腔22的截面均为矩形。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均为矩形磁铁,由此,在第一连接柱11的端部及第二连接柱21的端部分别开设截面为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磁性相斥的旋转式弹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盖、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上盖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上下对应,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上,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转动配合,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相互吸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磁性相斥的旋转式弹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的N极与所述第二磁体的S极上下相对,所述第一磁体的S极与所述第二磁体的N极上下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磁性相斥的旋转式弹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端部设有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志明雷志冲林峰章易颂远钟健松
申请(专利权)人:悠悦家居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