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和电芯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11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和电芯模组,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该液冷装置包括底板和多个纵向换热板。其中底板具有内腔,底板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纵向换热板垂直连接于底板上,纵向换热板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纵向换热板内部设置有两端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换热流道,多个纵向换热板平行间隔布置。采用该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和电芯模组,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因换热均温效率低而导致的电池系统温度过高或过低而触发断电保护,影响新能源电池正常充放电的问题。源电池正常充放电的问题。源电池正常充放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和电芯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和电芯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锂电池领域,因为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如果不对其进行降温处理,则会造成电池温度过高而触发保护,无法进行充放电。同时,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电池系统也会因为温度过低而触发保护,所以需要对他进行加热处理。因此,在新能源锂电池系统中,通常都会配套有热管理系统。现在最常用的热管理系统之一便是液冷系统,它能让电池系统的使用环境温度保持在一个定值,从而避免了电池系统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触发断电保护,导致无法进行充放电。
[0003]在相关技术中,针对长电芯模组,通常采用在并列设置的电芯底部设置挤型材或者冲压钎焊的液冷板,利用外部供水管道与液冷板的进出水口连接形成冷却液循环,利用在液冷板内的流道中流动的冷却液与电芯进行换热,实现换热均温。
[0004]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均温方式,其液冷板通常仅通过与单体电芯底部接触面进行热交换,换热面积较小,难以快速对冷却液和单体电芯之间的温度进行传导。导致现有电芯模组的换热均温和对热失控事故和低温保护触发的预防效果较差,影响新能源电池的正常充放电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和电芯模组,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因换热均温效率低而导致的电池系统温度过高或过低而触发断电保护,影响新能源电池正常充放电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包括:底板和多个纵向换热板,
[0007]所述底板具有内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纵向换热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纵向换热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纵向换热板内部设置有两端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换热流道,所述多个纵向换热板平行间隔布置。
[0008]可选地,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多个纵向换热板设置于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之间。
[0009]可选地,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贯穿所述内腔且与所述底板的两端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于所述内腔的中部并将所述内腔隔离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对应的所述两个所述进水接头和两个所述出水接头。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均设置有多个导流柱,所述多个导流柱与所述散热风道垂直且平行间隔布置,所述多个纵向换热板的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多个导流柱之间。
[0012]可选地,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均设置于所述导流柱远离所述散热风道的一端。
[0013]可选地,所述纵向换热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均设置有流道凹槽,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对合焊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的所述流道凹槽对合形成所述换热流道。
[0014]可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多个纵向换热板为铜制件。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包括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还包括多个单体电芯,所述多个单体电芯依次安装于所述多个纵向换热板之间且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
[0016]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纵向换热板顶部设置有极柱保护盖,所述极柱保护盖上设置有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18]在进行电池包的组装制造时,垂直连接于底板上的多个纵向换热板之间具有装配间隙,可以将多个单体电芯依次插装设置于相邻两个纵向换热板之间,单体电芯的侧部和底部均可以通过涂覆导热胶,并与纵向换热板和底板连接固定。在单体电芯导通进行充放电工作时,可以通过底板上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与外界液冷循环系统连接,向内腔中输入冷却液,内腔中充满冷却液后即会由顶部的进水口注入到多个纵向换热板的换热流道中,并由出水口回流跟随内腔中的冷却液一起由出水接头排出实现冷却液循环。利用流动的冷却液与单体电芯的侧部和底部三个端面进行换热,利用热量由高到低扩散的原理,实现对多个单体电芯的整体散热或者加热。相比相关技术中仅在电芯模组底部设置换热板进行液冷换热的方式,其换热面积更大,温度传导更加快速和均匀,能够有效避免因换热均温效率低而导致的电池系统温度过高或过低而触发断电保护,保证新能源电池能够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正常充放电工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板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板的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纵向换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纵向换热板的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
底板;1a

内腔;1b

第一腔体;1c

第二腔体;1A

盖体;1B

板体;2

纵向换热板;2a

第一板体;2b

第二板体;3

单体电芯;4

极柱保护盖;11

进水接头;12

出水接头;13

散热风道;14

导流柱;15

第一通孔;16

第二通孔;21

进水口;22

出水口;23

换热流道;41

正极柱孔;42

负极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9]在相关技术中,针对长电芯模组,通常采用在并列设置的电芯底部设置挤型材或者冲压钎焊的液冷板,利用外部供水管道与液冷板的进出水口连接形成冷却液循环,利用在液冷板内的流道中流动的冷却液与电芯进行换热,实现换热均温。
[0030]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均温方式,其液冷板通常仅通过与单体电芯底部接触面进行热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多个纵向换热板(2),所述底板(1)具有内腔(1a),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1a)连通的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所述纵向换热板(2)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纵向换热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1a)连通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所述纵向换热板(2)内部设置有两端连通所述进水口(21)和所述出水口(22)的换热流道(23),所述多个纵向换热板(2)平行间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11)和所述出水接头(12)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两端,所述多个纵向换热板(2)设置于所述进水接头(11)和所述出水接头(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a)中设置有散热风道(13),所述散热风道(13)贯穿所述内腔(1a)且与所述底板(1)的两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13)设置于所述内腔(1a)的中部并将所述内腔(1a)隔离成第一腔体(1b)和第二腔体(1c),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1b)和所述第二腔体(1c)对应的所述两个所述进水接头(11)和两个所述出水接头(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b)和所述第二腔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