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配的信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96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信箱,包括投信座、出信座、投信门、出信门和四个弹簧组件,投信门固定边通过弹簧组件与投信座上侧边枢接,出信门固定边通过弹簧组件与出信座上侧边枢接,投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出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分别自外至内依次设有滑动通道、缺口和第一限转孔,投信座上侧边的两端、出信座上侧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相应所述弹簧组件的外端插接配合的第二限转孔,弹簧组件处于相应的滑动通道中,弹簧组件的外端插接在第二限转孔中并与第二限转孔卡扣配合,弹簧组件的内端与第一限转孔卡扣配合;弹簧组件内段上设有用于供外置拧紧工具插接的多个插孔,各个插孔沿弹簧组件内段的周向分布,各个插孔通过转动能外露在缺口中。缺口中。缺口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装配的信箱


[0001]本技术涉及门锁具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信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信箱包括投信座、出信座、投信门、出信门和四个弹簧组件,投信座和出信座中空配合组成一个信腔,信腔内设有遮盖毛刷,投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弹簧组件与投信座上侧边的两端枢接,出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弹簧组件与出信座上侧边的两端枢接。当投信门与投信座之间、出信门与出信座之间的弹簧组件连接好之后,为了使投信门、出信门在打开后能够回弹,需要对弹簧组件进行拧紧操作。如果弹簧组件拧得过于松弛,会导致投信门与投信座、出信门与出信座连接不牢固,密封性不强,容易出现投信门、出信门晃动;如果弹簧组件拧得过紧,在掀启投信门、出信门时需要使用过大的力度,使放置信件和取信时不够顺畅。
[0003]然而,目前弹簧组件在安装后进行拧紧的时候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授权公告号CN102481062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弹簧组件,包括框架(相当于投信座或者出信座)、覆盖折板(相当于投信门或者出信门)、弹簧组件、压缩弹簧、上发条轮和L形触发器,覆盖折板的每一端处都有第二限转孔,弹簧组件要安装在第二限转孔中时,需要先将压缩弹簧插入到第二限转孔中;再将弹簧组件插入到第二限转孔中,使得弹簧组件的内端与压缩弹簧抵接;接着使弹簧组件的内端不能相对于覆盖折板旋转,再在弹簧组件的外端附接上发条轮,并使上发条轮顺时针旋转通过270
°
来预加载扭力弹簧,使扭力弹簧具有一定的回弹力;再通过L形触发器的销插入到弹簧组件外端的孔中,以将扭力弹簧保持在其已经通过使用上发条轮而旋转的位置;最后,将上发条轮移除,使扭力弹簧由L形触发器保持在合适位置,使得扭力弹簧不能展开。上述这种弹簧组件需要靠专门的工具(上发条轮)直接从弹簧组件的外端拧,拧完之后还要用L形触发器进行固定。在L形触发器的销要插入到弹簧组件外端的孔中之前,需要L形触发器的销与弹簧组件外端的孔对位准备才能插入,而L形触发器的一端在插入过程中又会挡到弹簧组件外端的孔,如果L形触发器的销插不入弹簧组件外端的孔中时就移除上发条轮,会使扭力弹簧直接退回未拧紧的状态,容易导致弹簧组件从第二限转孔中弹出。
[0004]总之,上述弹簧组件在安装后进行拧紧的时候,需要通过压缩弹簧、上发条轮和L形触发器等来实现拧紧配合,安装配合过多,结构较为复杂,并需要两条弹簧来实现拧紧保持回弹的功能,装配较为麻烦,影响弹簧组件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信箱,这种信箱只需要一个拧紧工具就能将弹簧组件拧紧,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工人装配。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便于装配的信箱,包括投信座、出信座、投信门、出信门和四个弹簧组件,投信
座和出信座中空配合组成一个信腔,信腔内设有遮盖毛刷,投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弹簧组件与投信座上侧边的两端枢接,出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弹簧组件与出信座上侧边的两端枢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投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出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分别自外至内依次设有内外贯通的滑动通道、缺口和内外贯通的第一限转孔,所述投信座上侧边的两端、出信座上侧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相应所述弹簧组件的外端插接配合的第二限转孔,弹簧组件处于相应的滑动通道中,弹簧组件的外端插接在第二限转孔中并与第二限转孔卡扣配合,弹簧组件的内端与第一限转孔卡扣配合;弹簧组件内段上设有用于供外置拧紧工具插接的多个插孔,各个插孔沿弹簧组件内段的周向分布,各个插孔通过转动能外露在缺口中。
[0008]通常,上述外置拧紧工具可以为一个插销,也可以为一根插杆,插销或插杆可插入外露在缺口中的弹簧组件的插孔中。
[0009]上述滑动通道对弹簧组件起限位和导引作用,可引导弹簧组件更为平稳地进行内外移动。
[0010]将各个弹簧组件依次插入到相应的滑动通道中,弹簧组件的外端插接在投信座(或者出信座)的第二限转孔中并与第二限转孔卡扣配合,使得弹簧组件的外端不能相对于投信座(或者出信座)旋转,对弹簧组件的外端起到限位作用;弹簧组件的内端与第一限转孔卡扣配合,弹簧组件内段上的部分插孔外露在缺口中,要对弹簧组件进行拧紧操作时,使用一个插杆作为拧紧工具,将插杆的一端插入外露在缺口中的插孔(即第一个插孔)中,在弹簧组件的弹性作用下,通过插杆带动弹簧组件向外挤压,弹簧组件沿着滑动通道向外移动,使得弹簧组件的内端与第一限转孔暂时脱离卡扣配合,但弹簧组件的内端并未完全从第一限转孔中脱离出来,在弹簧组件的外端不发生转动的情况下,通过转动插杆来带动缺口中的弹簧组件向一个方向进行转动;转动后使弹簧组件向内伸展复位,弹簧组件沿着滑动通道向内移动,使得弹簧组件的内端重新与第一限转孔卡扣配合,再拔出插杆,此时第二个插孔外露在缺口中;再将插杆的一端重新插入到第二个插孔中,通过插杆带动弹簧组件重新向外挤压,使弹簧组件在滑动通道中向外移动,重复上述步骤来带动缺口中的弹簧组件向一个方向进行转动,以此对弹簧组件进行逐步拧紧操作,进而调节弹簧组件的扭力,使得扭力弹簧具有一定的回弹力,使投信门、出信门在打开后能够回弹。
[0011]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限转孔为正多边形孔,所述弹簧组件的内端设有与正多边形孔匹配的正多棱柱形块,正多棱柱形块的内端连接有延伸转轴,延伸转轴的外径小于正多边形孔的内径;常态下,正多棱柱形块处于正多边形孔中,延伸转轴处于正多边形孔的内侧。当插杆带动弹簧组件向外挤压时,弹簧组件沿着滑动通道向外移动,弹簧组件内端的正多棱柱形块从正多边形孔中脱离出来,与正多边形孔暂时脱离卡扣配合,但正多边形孔内端的延伸转轴仍然处于正多边形孔中,使得弹簧组件的内端并未完全从正多边形孔中脱离出来,当转动插杆带动弹簧组件向一个方向转动时,延伸转轴对弹簧组件的内端起到限位作用但又能在正多边形孔中转动。当然,上述正多边形孔可以为正三角形孔、正方形孔或者其它正多边形孔,上述弹簧组件的内端则设有与正多边形孔形状匹配的正多棱柱形块,例如:正多边形孔为正三角形孔,弹簧组件的内端则设有正三棱柱形块;正多边形孔为正方形孔,弹簧组件的内端则设有正四棱柱形块;正多边形孔为正六角形孔,弹簧组件的内端则设有正六棱柱形块。
[0012]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限转孔为第一方形孔,所述弹簧组件的外端设有与第一方形孔匹配的第一方形块,第一方形块处于第一方形孔中。当转动插杆带动弹簧组件向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一方形块一直处于第一方形孔中并与第一方形孔卡扣配合,使得弹簧组件的外端不能相对于投信座(或者出信座)旋转。
[0013]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弹簧组件包括扭力弹簧、第一扭簧轴和第二扭簧轴,第一扭簧轴的外端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扭簧轴的中部设有开口朝外的第一插槽,所述正多棱柱形块安装在第一扭簧轴的内端上,扭力弹簧的第一端套在第一定位柱上,扭力弹簧的第一扭臂钩紧在第一插槽中;第二扭簧轴的内端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二扭簧轴的中部设有开口朝内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装配的信箱,包括投信座、出信座、投信门、出信门和四个弹簧组件,投信座和出信座中空配合组成一个信腔,信腔内设有遮盖毛刷,投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弹簧组件与投信座上侧边的两端枢接,出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弹簧组件与出信座上侧边的两端枢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投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出信门固定边的两端分别自外至内依次设有内外贯通的滑动通道、缺口和内外贯通的第一限转孔,所述投信座上侧边的两端、出信座上侧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相应所述弹簧组件的外端插接配合的第二限转孔,弹簧组件处于相应的滑动通道中,弹簧组件的外端插接在第二限转孔中并与第二限转孔卡扣配合,弹簧组件的内端与第一限转孔卡扣配合;弹簧组件内段上设有用于供外置拧紧工具插接的多个插孔,各个插孔沿弹簧组件内段的周向分布,各个插孔通过转动能外露在缺口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装配的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转孔为正多边形孔,所述弹簧组件的内端设有与正多边形孔匹配的正多棱柱形块,正多棱柱形块的内端连接有延伸转轴,延伸转轴的外径小于正多边形孔的内径;常态下,正多棱柱形块处于正多边形孔中,延伸转轴处于正多边形孔的内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装配的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转孔为第一方形孔,所述弹簧组件的外端设有与第一方形孔匹配的第一方形块,第一方形块处于第一方形孔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装配的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扭力弹簧、第一扭簧轴和第二扭簧轴,第一扭簧轴的外端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扭簧轴的中部设有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洪杜先发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澄海区杰森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