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结构及1U电涌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81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接结构及1U电涌保护器,插接结构包括基座和电涌保护模块。所述基座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电极孔座。电涌保护模块,所述电涌保护模块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涌保护模块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外置段以及插接段,所述插接段与所述插接槽配合连接并收容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外置段位于所述基座的外部,所述插接段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孔座配合连接的电极插脚。本申请在基座上设置电极孔座,利用插接结构实现电极插脚与电极孔座电连接,避免基座的电极裸露,从而增加了基座的爬电距离,基座的插接槽还能对电涌保护模块起到保护。还能对电涌保护模块起到保护。还能对电涌保护模块起到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接结构及1U电涌保护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插接结构及电涌保护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电涌保护器,模块与基座对接的电极插脚是设置于基座上的,而电极插孔则是设置于模块上。由于基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需要接电,未插入模块时电极插脚均是悬置裸露于基座外部,在高电压下容易产生电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涌保护器的爬电距离不够,达不到所需的安规要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接结构及电涌保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涌保护器存在爬电距离不够,达不到所需的安规要求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插接结构,包括:
[0006]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电极孔座;以及
[0007]电涌保护模块,所述电涌保护模块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涌保护模块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外置段以及插接段,所述插接段与所述插接槽配合连接并收容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外置段位于所述基座的外部,所述插接段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孔座配合连接的电极插脚。
[0008]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槽设置有半圆形或U形的槽口,所述外置段设置有边沿与所述槽口形状相适配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槽口抵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涌保护器上,所述凸台的边沿距离所述电极插脚所在的端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电涌保护模块长度的三分之一大小。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槽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卡孔,所述电涌保护模块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所述卡孔可拆卸连接的卡扣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0012]方孔,所述方孔设置于所述电涌保护模块顶部和底部,且所述方孔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外置段,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插接段;以及
[0013]悬臂,所述悬臂收容于所述方孔内,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外置段上的所述方孔的其中一侧连接,所述悬臂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段上并设置有与所述卡孔配合连接的卡扣。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外置段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若干条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凸筋。
[0015]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段还设置有防反接插柱,所述防反接插柱设置于所述插接段的中间高度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与所述防反接插柱配合连接的防反接插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电涌保护模块包括支架以及套设于所述支架上的外壳,所述支架
的中部设置有电涌保护元件,所述支架的其中一端的端面设置有避让孔;
[0017]所述电极插脚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电极插脚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并与所述电涌保护元件的电极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插脚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并外露于所述支架的外部。
[0018]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孔座包括电极孔以及位于所述基座内部的插脚弹片;
[0019]所述插脚弹片设置有弹性卡口,所述弹性卡口正对所述电极孔设置,所述弹性卡口用于夹持所述电极插脚。
[0020]一种1U电涌保护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接结构。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电涌保护模块在未连接基座时不带电,本申请在电涌保护模块上设置电极插脚,而基座在未连接电涌保护模块时也是接电的,因此,本申请在基座上设置电极孔座,利用插接结构实现电极插脚与电极孔座电连接,避免基座的电极裸露,从而增加了基座的爬电距离。另外,基座的插接槽包覆电涌保护模块的部分,有利于对电涌保护模块提供保护。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涌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1U电涌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涌保护模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2中细节A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座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涌保护模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座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1U电涌保护器的插接示意图;
[0030]图9为图8中细节B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10为图8中细节C的局部放大图。
[0032]标号说明:
[0033]100、电涌保护模块;110、外置段;111、凸台;120、插接段;130、电极插脚;140、卡扣结构;141、方孔;142、悬臂;143、卡扣;150、凸筋;160、防反接插柱;170、外壳;180、支架;181、避让孔;190、电涌保护元件;200、基座;210、插接槽;211、槽口;212、卡孔;220、电极孔座;221、电极孔;222、插脚弹片;230、防反接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35]为了更好了解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对
技术介绍
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现有技术中的电涌保护器,模块与基座对接的电极插脚是设置于基座上的,而电极孔座则是设置于模块上。由于基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需要接电,未插入模块时电极插脚均是悬置裸露于基座外部。
[0036]其中,爬电距离是电涌保护器的重要安全指标。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
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最短路程。在常规的电气系统中不需要设计和复杂的结构来满足爬电距离,而在防雷系统中,系统电压升高,额定绝缘电压升高,需要更高的爬电距离满足安规要求。
[0037]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涌保护器的基座的爬电距离仅为两个裸露电极之前的距离,达不到所需的安规要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另外,基座与模块的对接口深度较小,使得模块和基座的连接不够稳定,模块容易在受到碰撞后掉落。
[0038]请参照图2至图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插接结构,应用于电涌保护器,示例性地,该电涌保护器为1U电涌保护器。
[0039]请参照图2、图3以及图5,该插接结构包括基座200和电涌保护模块100。所述基座200设置有插接槽210,所述插接槽210内设置有电极孔座220。所述电涌保护模块100与所述基座200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涌保护模块100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外置段110以及插接段120,所述插接段120收容于所述插接槽210内,所述外置段110位于所述基座200的外部,所述插接段120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孔座220配合连接的电极插脚130。其中,电极插脚130为成对配置,电极孔座220也为成对配置。
[0040]本实施例的插接结构的原理为:插接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电涌保护模块100和基座200,电涌保护模块100上设置电极插孔,并且在基座200上设置与电极插孔配合连接的电极孔座220,避免基座200的电极裸露于基座200外部,此时,基座20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电极孔座;以及电涌保护模块,所述电涌保护模块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涌保护模块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外置段以及插接段,所述插接段与所述插接槽配合连接并收容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外置段位于所述基座的外部,所述插接段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孔座配合连接的电极插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设置有半圆形或U形的槽口,所述外置段设置有边沿与所述槽口形状相适配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槽口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边沿距离所述电极插脚所在的端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电涌保护模块长度的三分之一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卡孔,所述电涌保护模块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所述卡孔可拆卸连接的卡扣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方孔,所述方孔设置于所述电涌保护模块顶部和底部,且所述方孔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外置段,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插接段;以及悬臂,所述悬臂收容于所述方孔内,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外置段上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正福胡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