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73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立柱;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沿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排布,且均与所述立柱相连;拉索,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所述拉索用于固定光伏板。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伏支架具备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等优势。空间利用率高等优势。空间利用率高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板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几年技术的推陈出新以及光伏项目开发场景的愈发广阔,柔性光伏支架在其成本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开始发挥其独有的经济和技术优势,逐渐受到了业主的追捧。目前的柔性光伏支架大多为水平支撑式支架,具体包括多根立柱和多根拉索,拉索的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立柱,拉索的延伸方向与立柱的延伸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拉索与地平面平行或近似平行),即拉索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此时,固定于拉索上的光伏板也沿水平方向进行铺设。
[0003]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在将光伏板固定于拉索上后,拉索对立柱的作用力会使得立柱受到很大的弯矩,故需要为立柱配置相应锚杆或斜拉结构以保证立柱的稳定站立,而斜拉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会使得支架结构复杂化、生产成本增大,另一方面会占用较大的水平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光伏支架。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包括:
[0006]立柱;
[0007]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沿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排布,且均与所述立柱相连;
[0008]多条拉索,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所述拉索用于固定光伏板。
[0009]可选地,所述拉索的数量为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0011]第一连接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立柱相连;
[0012]第一支撑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立柱相连,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贯穿孔;
[0013]所述拉索的第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
[0014]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点到所述立柱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中心到所述立柱的距离。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0016]第一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立柱相连;
[0017]多个第一凸齿部,围绕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外侧面间隔排布且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外侧面相连,所述第一凸齿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0018]所述拉索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
[0020]第二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立柱相连;
[0021]第三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外围,所述第三环形部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贯穿孔,多个所述第一贯穿孔沿着所述第三环形部间隔排布;
[0022]多个第一条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与所述第三环形部之间,所述第一条形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三环形部的内侧面相连。
[0023]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0024]第二连接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能够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不同位置;
[0025]第二支撑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立柱相连,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贯穿孔;
[0026]所述拉索的第二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
[0027]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点到所述立柱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中心到所述立柱的距离。
[0028]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
[0029]限位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为限位端,所述限位端在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为可调;
[0030]所述第二连接件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立柱进行移动,以及响应于所述拉索的拉力作用与所述限位端相接触后形成固定。
[0031]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
[0032]挡块,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挡块与所述立柱相连;
[0033]至少一个垫块组件,所述垫块组件配置为能够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挡块之间。
[0034]可选地,所述垫块组件包括:第一半环形垫块、第二半环形垫块和垫块连接件;
[0035]所述垫块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半环形垫块和所述第二半环形垫块均相连以形成呈环形的所述垫块组件。
[0036]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0037]第四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立柱相连;
[0038]多个第二凸齿部,围绕所述第四环形部的外侧面间隔排布且与所述第四环形部的外侧面相连,所述第二凸齿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0039]所述拉索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
[0040]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
[0041]第五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立柱相连;
[0042]第六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第五环形部的外围,所述第六环形部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贯穿孔,多个所述第二贯穿孔沿着所述第六环形部间隔排布;
[0043]多个第二条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五环形部与所述第六环形部之间,所述第二条形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第六环形部的内侧面相连。
[0044]可选地,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
[0045]至少一个第三支撑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之间,所述第三支撑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贯穿孔,所述拉索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三贯穿孔。
[0046]可选地,光伏支架还包括:底座,所述立柱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
附图说明
[0047]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0049]图3为图1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0050]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1]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半环形垫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2]其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0053]1、立柱;
[0054]2、第一连接结构;21、第一连接件;211、第一环形部;212、第一凸齿部;213、第一连接孔;22、第一支撑件;221、第二环形部;222、第三环形部;223、第一条形连接部;224、第一贯穿孔;
[0055]3、第二连接结构;31、第二连接件;311、第四环形部;312、第二凸齿部;313、第二连接孔;32、第二支撑件;321、第五环形部;322、第六环形部;323、第二条形连接部;324、第二贯穿孔;33、限位件;331、挡块;332、垫块组件;3321、半环形垫块;3322、装配连接孔;
[0056]4、拉索;
[0057]5、第三支撑件;51、第三贯穿孔;
[0058]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沿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排布,且均与所述立柱相连;拉索,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所述拉索用于固定光伏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的数量为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立柱相连;第一支撑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立柱相连,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贯穿孔;所述拉索的第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点到所述立柱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中心到所述立柱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立柱相连;多个第一凸齿部,围绕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外侧面间隔排布且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外侧面相连,所述第一凸齿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拉索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二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立柱相连;第三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外围,所述第三环形部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贯穿孔,多个所述第一贯穿孔沿着所述第三环形部间隔排布;多个第一条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与所述第三环形部之间,所述第一条形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三环形部的内侧面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能够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不同位置;第二支撑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立柱相连,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贯穿孔;所述拉索的第二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点到所述立柱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中心到所述立柱的距离。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铭全鹏强生官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