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162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套筒、第一细牙螺纹盖、第二细牙螺纹盖以及混合轴,第一细牙螺纹盖内部安装有第一限位环,第二细牙螺纹盖内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环,第一细牙螺纹盖侧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进气管,且多个进气管右端均对称安装有锥形导流管,多个锥形导流管均位于混合套筒内部左端,且朝向相同,混合套筒内部左端固定有第一锥形斗,且第一锥形斗右端连接有锥形斗连接管,锥形斗连接管右端连接有第二锥形斗,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装置整体尺寸较大、拆装不易,不利于实际推广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将多组分气体进行充分混合的同时,便于携带转移,尺寸较小,且安装方便,利于推广使用。利于推广使用。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属于气体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气体组成成分的气体被称为混合气体,混合气体被广泛使用在工程生产上,其特质在工程生产上相较单一气体更具优越性,而混合气体在配制时需要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混合配制,混合气体配制装置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气体混合时存在的密封不足、混合不均等问题。
[0003]中国专利号:CN216498905U,提及了一种多组分混合气体配制装置,通过设置的混配筒、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打开第一电磁阀,再使混配的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混配筒内,关闭第一电磁阀启动第一电机转动,第一电机转动进一步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进一步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进一步通过齿轮槽带动混配筒在气体混配室内转动,进一步对气体仅混配,再启动第二电机转动,第二电机转动进一步带动扰流转轴转动,扰流转轴转动进一步带动扰流板转动,进一步使气体混配均匀,有效提高混合效率,同时能够使气体混合更加均匀,但该装置整体尺寸较大、结构复杂,拆装不易,不利于实际推广使用,现在急需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能够将多组分气体进行充分混合的同时,便于携带转移,尺寸较小,且安装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套筒、第一细牙螺纹盖、第二细牙螺纹盖以及混合轴,所述第一细牙螺纹盖内部安装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二细牙螺纹盖内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细牙螺纹盖侧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进气管,且多个进气管右端均对称安装有锥形导流管,多个所述锥形导流管均位于混合套筒内部左端,且朝向相同,所述混合套筒内部左端固定有第一锥形斗,且第一锥形斗右端连接有锥形斗连接管,所述锥形斗连接管右端连接有第二锥形斗,所述第二锥形斗右端纵向固定有固定式蜂窝板,所述混合套筒内部右端固定有导流套筒,所述混合套筒内部右端通过多个支杆与第二轴承相连接,所述固定式蜂窝板侧面板贯穿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细牙螺纹盖右端安装有小型电机,所述混合轴水平位于混合套筒内,且其左端安装有搅拌叶片,且贯穿固定在第一轴承内圈内与第二轴承内圈内,所述混合轴环形侧面等角度安装有多个混合孔板,且多个混合孔板均位于导流套筒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套筒上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提拉把手。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细牙螺纹盖通过内外螺纹旋合在混合套筒左端,且第一限位环与混合套筒内部左端边缘滑动相贴,所述第一细牙螺纹盖与混合套筒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细牙螺纹盖通过内外螺纹旋合在混合套筒右端,且第二限位环与混合套筒内部右端边缘滑动相贴,所述第二细牙螺纹盖与混合套筒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套筒下端右侧贯穿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及多个进气管环形侧面均安装有电磁阀。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形斗与第二锥形斗规格相同,且朝向相反。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套筒内侧表面等角度开设有多个螺旋导流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细牙螺纹盖内部左端安装有密封轴承,所述混合轴右端通过密封轴承内圈与小型电机轴传动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第一细牙螺纹盖、锥形导流管、第一锥形斗、第二锥形斗、固定式蜂窝板、搅拌扇叶、导流套筒、混合孔板、小型电机、混合轴以及第二细牙螺纹盖,经过我们的设计改进及实际使用表明,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能够将多组分气体进行充分混合的同时,便于携带转移,尺寸较小,且安装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的第二种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的导流套筒立体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的第一锥形斗立体示意图;
[0020]图中:1

混合套筒、2

提拉把手、3

第一细牙螺纹盖、4

第一密封圈、5

第一限位环、6

进气管、7

电磁阀、8

锥形导流管、9

第一锥形斗、10

锥形斗连接管、11

第二锥形斗、12

固定式蜂窝板、13

搅拌扇叶、14

第一轴承、15

导流套筒、16

螺旋导流槽、17

混合孔板、18

支杆、19

第二轴承、20

出气管、21

密封轴承、22

小型电机、23

混合轴、24

第二细牙螺纹盖、25

第二密封圈、26

第二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套筒1、第一细牙螺纹盖3、第二细牙螺纹盖24以及混合轴23,第一细牙螺纹盖3内部安装有第一限位环5,第二细牙螺纹盖24内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环26,第一细牙螺纹盖3侧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进气管6,且多个进气管6右端均对称安装有锥形导流管8,多个锥形导流管8均位于混合套筒1内部左端,且朝向相同,混合套筒1内部左端固定有第一锥形斗9,且第一锥形斗9右端连接有锥形斗连接管10,锥形斗连接管10右端连接有第二锥形斗11,第二锥形斗11右端纵向固定有固定式蜂窝板12,混合套筒1内部右端固定有导流套筒15,混合套筒1
内部右端通过多个支杆18与第二轴承19相连接,固定式蜂窝板12侧面板贯穿设置有第一轴承14,第二细牙螺纹盖24右端安装有小型电机22,混合轴23水平位于混合套筒1内,且其左端安装有搅拌叶片13,且贯穿固定在第一轴承14内圈内与第二轴承19内圈内,混合轴23环形侧面等角度安装有多个混合孔板17,且多个混合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套筒(1)、第一细牙螺纹盖(3)、第二细牙螺纹盖(24)以及混合轴(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牙螺纹盖(3)内部安装有第一限位环(5),所述第二细牙螺纹盖(24)内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环(26);所述第一细牙螺纹盖(3)侧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进气管(6),且多个进气管(6)右端均对称安装有锥形导流管(8),多个所述锥形导流管(8)均位于混合套筒(1)内部左端,且朝向相同,所述混合套筒(1)内部左端固定有第一锥形斗(9),且第一锥形斗(9)右端连接有锥形斗连接管(10),所述锥形斗连接管(10)右端连接有第二锥形斗(11),所述第二锥形斗(11)右端纵向固定有固定式蜂窝板(12),所述混合套筒(1)内部右端固定有导流套筒(15);所述混合套筒(1)内部右端通过多个支杆(18)与第二轴承(19)相连接,所述固定式蜂窝板(12)侧面板贯穿设置有第一轴承(14),所述第二细牙螺纹盖(24)右端安装有小型电机(22),所述混合轴(23)水平位于混合套筒(1)内,且其左端安装有搅拌叶片(13),且贯穿固定在第一轴承(14)内圈内与第二轴承(19)内圈内,所述混合轴(23)环形侧面等角度安装有多个混合孔板(17),且多个混合孔板(17)均位于导流套筒(1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海韦国春庄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弗川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