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59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揭露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配结构,其中电连接器是连接一排线,其具有一卡合部,此电连接包含一本体、复数个导电端子及一盖体。本体是对应卡合部。导电端子是容置于本体中,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导电部、一第二导电部及一结合部,且结合部是接合及电性连接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盖体具有一轴杆,其是可转动地与第一导电部相组接。其中,当盖体由一释放位置移动到一固定位置时,导电端子及盖体是夹持固定卡合部,使排线能稳固设置于本体内而不会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配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将排线稳固夹 持固定于电连接器的本体内的

技术介绍
各设备之间,为达到自动控制或传输互动等目的,皆须仰赖相对应的连接器作为 讯号传递的媒介。一般连接器是为两端设有接头,或一端为接头而另一端为控制电路板等 态样,且视情况所需,部分连接器上需要有跳线的设计。由于连接器是一种可以电气方式连 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等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消费者生活周遭的各种电 子产品,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一般组装连接器与排线时,通常利用连接器的上下壳体以干涉卡合的方式,将排 线固定于连接器内。然而,由于壳体对排线的卡合力不足,容易受外力的拉扯,使排线松脱 于连接器而造成电性接触不良。为使排线能稳固设置于连接器内,习知技艺的电连接器组 配结构通常于排线与壳体之间贴设一层麦拉(Mylar)胶带,其是为一绝缘性良好的双面 胶,以黏着固定的方式接合排线与连接器。然而,此种组装方式将使生产工序复杂化;此外, 以此种方式组装的电连接器于长时间使用后能可能因粘着力退化衰减,而使排线无法再藉 由胶带固定于连接器内,产生造成电性接触不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配结构,以解决习知技艺的电连接 器需使用麦拉绝缘胶片来固定排线与本体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是连接一排线,此排线具有一卡合部。连 接器包含一本体、复数个导电端子及一盖体。本体其前端具有一对接部,后端具有一容置 部,容置部设有一容置空间,对接部设有复数个沟槽,其是贯穿本体且延伸至容置空间中, 且对接部用以与一对接件衔接。导电端子是安装于本体中,每一导电端子的前端具有一对 接臂,每一导电端子的后端具有一轴承部以及一接触臂,其中轴承部以及接触臂是位于容 置空间中,对接部是位于每一沟槽中,且接触臂是用以与排线上的导电体接触,对接臂是用 以与对接件上的接点接触。盖体设置于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其中盖体具有一轴杆,其是组接 于轴承部,且盖体是以轴杆为轴心,而与导电端子形成相对转动关系。其中,盖体由一释放 位置移动到一固定位置时,盖体及导电端子是夹持固定排线。其中,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导电部、一第二导电部以及连接第一导电部与第 二导电部的一结合部,且第一导电部的后端具有轴承部,第二导电部的后端具有接触臂,第 二导电端子的前端具有对接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组配结构,其包含一软性传输单元及 一电连接器。软性传输单元安装于电连接器上,其中软性传输单元的一端设有复数个导电 体,该些导电体是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触臂电性接触。其中,软性传输单元包含有一软性排线(FFC)或一软性印刷电路板(FPC)。与传统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因依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及其组配结 构,可藉由扳动盖体使其由释放位置移动到固定位置而使盖体及导电端子夹持固定软性传 输单元的一端,使得软性传输单元的一端可稳固设置于本体内而不需再使用绝缘胶片,而 可节省成本及组装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配结构的分解图;图2是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配结构的组合图;图3是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配结构的第一剖视图;以及图4是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配结构的第二剖视图。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1 排线;11 包覆层;12:导线;121:导电体;13:卡合部;2 电连接器;21 本体;210 对接部;211 容置部;2110:容置空间;213 通孔;212 沟槽;22:导电端子;221:第一导电部;222:第二导电部;223 结合部;224:限位部;225 接触臂;226 卡勾;227 对接部;23 盖体;231 扳动部;232:轴杆;以及233:限位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配结构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其是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配结构的分解图及组合图。图 中,电连接器组配结构包含一排线1及一电连接器2。排线1具有一包覆层11、复数条导线12及一卡合部13。包覆层11是包覆于导 线12的外侧,以防止导线12接触水气而产生短路。每一条导线12相间隔排列,用以接收 及传送电性讯号,且导线12的末端是裸露出包覆层11而形成一导电体121。卡合部13则 连接于包覆层11的末端,并使导电体121贴设于其上。其中,卡合部13可以硬质材质所制 成。在本实施例中,排线1是以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 FFC)作为电连接器组配 结构中的电子传输组件,然不限于此,其它的软性传输单元例如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FPC)亦可取代软性排线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中。电连接器2包括一本体21、复数个导电端子22及一盖体23。本体21前端具有一 对接部210,其后端具有一容置部211,容置部211设有一容置空间2110,对接部210设有复 数个沟槽212,该些沟槽212是贯穿本体21且延伸至该容置空间2110中,且对接部210是 用以与一对接件(未绘示)衔接。复数个导电端子22是安装于本体21中,每一导电端子22的前端具有一对接臂 227,导电端子22的后端具有一轴承部226以及一接触臂225,其中轴承部226以及接触臂 225是位于容置空间2110中,对接臂227是位于沟槽212中,接触臂225是用以与排线1上 的导电体121接触,对接臂227是用以与对接件上的接点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此电连接器 2的对接部210以及设于其上的对接臂227是形成一低电压差分讯号(LVDS)的连接器接 头,然不限于此,其它型式的连接器接头也可以应用。在本实施例中,本体21上更设有复数个通孔213,每一通孔213及沟槽212对应一 导电端子22。每一导电端子22具有一第一导电部221、一第二导电部222及一结合部223, 其中结合部223用以连接第一导电部221及第二导电部222,而使第一导电部221及第二导 电部222具有电讯连结。第一导电部221的后端形成一轴承部226,其前端形成一对应通孔 213的限位部224。第二导电部222的后端形成一接触臂225,每一接触臂225相对应一导 电体121。盖体23设置于本体21的容置空间2110,其中盖体23具有一扳动部231、一轴杆 232及复数个限位单元233。限位单元233间隔设置于盖体23的一侧,扳动部231则设置 于盖体23的另一侧。轴杆232则平行设置于盖体22的该侧并贯穿每一限位单元233。请参阅图3及图4,其是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组配结构的第一剖视图及第二剖视图。 欲电性连接排线1及电连接器2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2的第二导电部222嵌入沟槽212内, 及第一导电部221的限位部224插入于对应的通孔213,以将导电端子22固定于本体21 内。接着,将轴杆232与第一导电部221相组接,使轴杆232抵靠于轴承部226内,而让盖 体23可以轴杆232为轴心,而进一步可与第一导电部221产生相对转动关系;且每一轴承 部226均位于对应的二限位单元233之间,使轴承部226不能相对于轴杆232产生横向移 动。因此,盖体23可藉由轴杆232与轴承部226的卡合连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是用以连接一排线,该电连接器包含:一本体,其前端具有一对接部,其后端具有一容置部,该容置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对接部设有复数个沟槽,该些沟槽是贯穿该本体且延伸至该容置空间中,且该对接部是用以与一对接件衔接;复数个导电端子,是安装于该本体中,每一该些导电端子的前端具有一对接臂,每一该些导电端子的后端具有一轴承部以及一接触臂,其特征在于:该轴承部以及该接触臂是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对接臂是位于每一该些沟槽中,该接触臂是用以与该排线上的导电体接触,该对接臂是用以与该对接件上的接点接触;以及一盖体,设置于该本体的该容置空间,该盖体具有一轴杆,该轴杆是组接于该轴承部,且该盖体是以该轴杆为轴心,而与该些导电端子形成相对转动关系;其中,当该盖体由一释放位置移动到一固定位置时,该盖体及该些导电端子是夹持固定该排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凯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