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068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一、安装座二,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了换热管、冷却液进入管、冷却液排出管一、冷却液排出管二、挡板一、挡板二、安装座一、安装座二,换热管层叠式的设置,提高了热流在换热器壳体内部的时间,同时,冷却液进入管、冷却液排出管一、冷却液排出管二,增加了冷却液在换热器壳体内部的时间,提高了冷却的效率,使用起来比较理想,安装座一与安装座二相互配合,可以将换热管固定住,避免换热管因为内外界振动出现相互碰撞损坏,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0003]但是,现有的技术中,高温度流体在冷却液中的时间较短,冷却的效率较低,使用起来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一、安装座二,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一、挡板二;
[0006]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左侧面设置有冷却液排出管一、热流进入管,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冷却液排出管二、热流排出管,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侧面且位于中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入管,所述冷却液进入管的内部设置有分流体。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换热管为层叠式设置,所述换热管依次从安装座一、安装座二穿过。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安装座一位于安装座二的下方,且交错设置。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挡板一位于换热管的左侧,且上部与换热器壳体的上内壁不接触。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挡板二位于换热管的右侧,且上部与换热器壳体的上内壁不接触。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热流进入管位于冷却液排出管二的前方,所述冷却液排出管一位于热流排出管的前方。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分流体呈十字形设置。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冷却液进入管的半径大小均大于冷却液排出管一、冷却液排出管二的半径大小。
[002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设置了换热管、冷却液进入管、冷却液排出管一、冷却液排出管二、挡板一、挡板二,换热管层叠式的设置,提高了热流在换热器壳体内部的时间,同时,冷却液进入管、冷却液排出管一、冷却液排出管二,增加了冷却液在换热器壳体内部的时间,提高了冷却的效率,使用起来比较理想。
[0023]2、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设置了安装座一、安装座二,安装座一与安装座二相互配合,可以将换热管固定住,避免换热管因为内外界振动出现相互碰撞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0024]3、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设置了分流体,分流体可以对冷却液进入管处的水流进行分隔,避免水流直接冲击换热管,提高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的俯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的侧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例说明:
[0030]1、换热器壳体;2、冷却液进入管;201、分流体;3、热流进入管;301、热流排出管;4、冷却液排出管一;401、冷却液排出管二;5、安装座一;501、安装座二;6、挡板一;601、挡板二;7、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一5、安装座二501,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道7,换热管7为层叠式设置,换热管7层叠式的设置,提高了热流在换热器壳体1内部的时间,换热管7依次从安装座一5、安装座二501穿过,安装座一5与安装座二501相互配
合,可以将换热管7固定住,避免换热管7因为内外界振动出现相互碰撞损坏,提高使用寿命,安装座一5位于安装座二501的下方,且交错设置,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一6、挡板二601,挡板一6、挡板二601,对冷却液进行阻挡,避免冷却液直接从冷却液排出管一4、冷却液排出管二401处排出,延长冷却液在换热器壳体1内部的时间,提高换热效率,使用起来更加理想,挡板一6位于换热管7的左侧,且上部与换热器壳体1的上内壁不接触,挡板二601位于换热管7的右侧,且上部与换热器壳体1的上内壁不接触,挡板一6、挡板二601上部预留的空间用来冷却液流动,形成完整的回路;
[0034]换热器壳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冷却液排出管一401、热流进入管3,热流进入管3位于冷却液排出管二401的前方,冷却液排出管一4位于热流排出管301的前方,换热器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冷却液排出管二4、热流排出管301,换热器壳体1的上侧面且位于中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入管2,冷却液进入管2的半径大小均大于冷却液排出管一4、冷却液排出管二401的半径大小,不同管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冷却液在换热器壳体1内部的滞留时间,冷却液进入管2的内部设置有分流体201,分流体201呈十字形设置,分流体201可以对冷却液进入管2处的水流进行分隔,避免水流直接冲击换热管7,提高换热管7的使用寿命。
[0035]工作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一(5)、安装座二(501),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7),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一(6)、挡板二(601);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冷却液排出管一(4)、热流进入管(3),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冷却液排出管二(401)、热流排出管(301),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上侧面且位于中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入管(2),所述冷却液进入管(2)的内部设置有分流体(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7)为层叠式设置,所述换热管(7)依次从安装座一(5)、安装座二(501)穿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一(5)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勇平张晨翟羽佳王粉兰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中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