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099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其包括底板、贯穿底板且垂直向上的顶杆、与顶杆连接的若干顶板、贯穿若干顶板的导向件、以及连接若干顶板的连接组件,若干顶板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三顶板,第三顶板的两侧具有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安装槽,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顶板固定连接且垂直向下延伸的勾块、安装于勾块内部且底端向下延伸与底板固定连接的拨块、横向安装于安装槽内且与勾块抵持的滑块、以及两端分别与滑块和第三顶板抵持的弹簧,拨块的顶端向外凸起形成拨动部,拨动部位于滑块的上方,通过简单的结构构造有效解决了一些脱模的产品无法一次顶出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模具材料,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


[0001]涉及一种模具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制造指金属铸造用模具、矿物材料用模具、橡胶或塑料用模具及其他用途的模具的制造,模具在进行完成注塑后需要将产品从模具中顶出,由于部分产品本身的结构特殊,在进行脱模使需要顶出机构辅助,当顶出机构无法将产品从模具中顶出时,一般需要二次顶出机构辅助进行顶出。
[0003]根据中国专利CN105563769B揭露了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该装置通过顶杆、滑动滚针及顶出行程限位插销之间的配合,顶杆先推动公模推板向上运动至第一顶出状态后,改为顶杆向上运动至伸出公模推板的第二顶出状态而将成品从模具中最终脱出,但是,该装置的二次顶出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占用面积多,导致成本较高。
[0004]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其包括底板、贯穿所述底板且垂直向上的顶杆、与所述顶杆连接的若干顶板、贯穿若干所述顶板的导向件、以及连接若干所述顶板的连接组件,若干所述顶板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三顶板,所述第三顶板的两侧具有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安装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顶板固定连接且垂直向下延伸的勾块、安装于所述勾块内部且底端向下延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拨块、横向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勾块抵持的滑块、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三顶板抵持的弹簧,所述拨块的顶端向外凸起形成拨动部,所述拨动部位于所述滑块的上方。
[0007]进一步,所述勾块的内表面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垂直向下延伸,所述拨块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部。
[0008]进一步,所述收容槽的两侧具有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横槽,所述滑块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横槽内.
[0009]进一步,所述横槽垂直于所述收容槽。
[0010]进一步,所述安装槽内具有一对自所述安装槽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收容孔,所述滑块伸入所述安装槽内的一侧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收容孔,所述第二收容孔对应所述第一收容孔,所述第二收容孔和所述第一收容孔内安装所述弹簧。
[0011]进一步,所述导向件包括夹持若干所述顶板的导向块、安装于所述导向块内部的安装轴,所述导向块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其顶端垂直向上延伸,所述安装轴垂直向上延伸且末端安装有安装板。
[0012]进一步,所述导向件包括贯穿若干所述顶板的若干定位柱,若干所述定位柱对称
分布于该对所述导向块之间,其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其顶端依次穿过若干所述顶板垂直向上延伸抵持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
[0013]进一步,所述导向件还包括导向轴位于该对所述导向块之间,所述导向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若干所述顶板垂直向上延伸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为一种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的特点,通过若干顶板和连接组件配合,使若干顶板与若干顶板顶部的第一停止轴和第二停止轴形成两次顶出,其简单的结构构造有效解决了一些脱模的产品无法一次顶出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模具材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模型用二次顶出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模型用二次顶出装置的剖视结构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模型用二次顶出装置的另一角度剖视结构图;
[0019]图4为图1所示模型用二次顶出装置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1所示模型用二次顶出装置的另一角度剖视结构图;
[0021]图6为图1所示模型用二次顶出装置的连接组件局部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看图1至图5,本技术为一种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其包括底板1、贯穿底板1的顶杆2、与顶杆2连接的若干顶板3、位于顶板3两侧的导向件4、安装于导向件4顶端的安装板5、连接若干顶板3的连接组件6、以及位于安装板5顶端的塑胶组件7。
[0024]请参看图1至图2,底板1为矩形板体,其底部与其他平台固定连接,底板1的中心位置形成固定孔11。
[0025]请参看图1至图3,顶杆2安装于固定孔11内,其顶端垂直向上延伸且末端向外伸展形成卡持部21,顶杆2自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安装孔22,顶杆2通过安装孔22与其他动力设备连接。
[0026]请参看图1至图4,若干顶板3包括第一顶板31、与所述第一顶板31固定螺接的第二顶板32、以及第三顶板33,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三顶板33形状相等且依次叠加,顶杆2的顶端穿过第三顶板33和第二顶板32与第一顶板31卡持连接,第三顶板33的两侧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331,安装槽331内具有一对自安装槽331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收容孔332,第一收容孔332平行与安装槽331。
[0027]请参看图2至图3,若干顶板3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停止轴34和位于第一停止轴34一侧的第二停止轴35,第一停止轴34为圆柱体且斜对角分布,其底端垂直向下延伸贯穿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与第三顶板33固定连接,第一停止轴34的顶端距离安装板5有一段距离,第二停止轴35的数量为一对且为圆柱体,一对第二停止轴35相对平行且底端垂直向下与第一顶板31固定连接。
[0028]请参看图1和图4,导向件4包括夹持若干顶板3的导向块41、贯穿若干顶板3的若干定位柱42和导向轴43,一对导向块41为矩形体,其底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其顶端垂直向上延伸,导向块41的内部还安装有安装轴411,安装轴411垂直向上延伸与安装板5连接,若干定位柱42对称分布于一对导向块41之间,其底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其顶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三顶板33垂直向上延伸抵持安装板5的下表面,导向轴43位于一对导向块41之间,导向轴41底端与底板1连接,其另一端同样依次穿过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三顶板33垂直向上延伸与安装板5连接。
[0029]请参看图1,安装板5为矩形板体,其两端下表面与导向块4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板、贯穿所述底板且垂直向上的顶杆、与所述顶杆连接的若干顶板、贯穿若干所述顶板的导向件、以及连接若干所述顶板的连接组件,若干所述顶板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三顶板,所述第三顶板的两侧具有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安装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顶板固定连接且垂直向下延伸的勾块、安装于所述勾块内部且底端向下延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拨块、横向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勾块抵持的滑块、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三顶板抵持的弹簧,所述拨块的顶端向外凸起形成拨动部,所述拨动部位于所述滑块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块的内表面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垂直向下延伸,所述拨块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两侧具有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横槽,所述滑块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横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用二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槽垂直于所述收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万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泰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