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缩回后角窗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96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40
一种汽车包括车身侧板,该车身侧板包括:设置在汽车车门后方的第一支柱;设置在第一支柱后面的第二支柱;连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内板;后角板,其附接到车身侧板的外部,并在后角板和内板之间形成腔;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可缩回窗;其中,可缩回窗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由汽车的车顶、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限定,第二位置在腔内。置在腔内。置在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可缩回后角窗的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车身结构设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可缩回后角窗的汽车车身。

技术介绍

[0002]早期的汽车设计需要汽车制造商组装许多小零件来制造车身。虽然这些小零件很容易制造,但这种方法导致车辆组装的材料费用很高,复杂的供应链需要管理许多紧固件和组成车身所需的单个零件。此外,制造和组装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变化经常导致成品车辆的质量不一致和差,例如车身板件之间的宽的或不平行的间隙,或者水侵入乘客区域。此外,用于多个部件的复杂组装说明和程序增加了制造缺陷并降低了制造效率,增加了总车辆成本。
[0003]因此,汽车制造商过渡到单体和一体设计,其中车身的大部分由单片金属冲压而成。这些技术需要能够形成复杂弯曲的大型压力机,以便为车辆提供足够的强度来保护乘客。制造商在模具和压力机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以制造单体设计、简化车身制造、减少所需零件的数量并降低制造成本。冲压或铸造的单体通常比由许多单独零件组装而成的车身具有更高的一致性。
[0004]此外,单体或一体设计的趋势使制造商在车辆设计上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在单体和一体之前,车辆设计者必须包括支撑结构,并在面板内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允许焊工和工具有足够的空间和灵活性来产生坚固的焊接。然而,单体和一体允许复杂的冲压或铸造回旋、曲线和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形状,而不需要隐藏或复杂的焊接。通过消除这些制造限制,设计师们获得了制造更复杂、更符合空气动力学、更坚固的车辆的灵活性,这在今天是很常见的。此外,由于零件的减少,单体减轻了车辆重量,提高了性能。单体和一体设计还减少了喷漆所需的步骤,因为整个车身可以在一个步骤中完成喷漆,而不是对单个部件进行喷漆。这进一步减少或消除了搬运和组装过程中对零件和表面的潜在损坏。此外,单体冲压的可重复性简化了质量检查、质量保证和装饰装配过程,同时还降低了零件废品率。
[0005]传统的单体必须设计成将水保持在外表面上,并消除内侧潮湿区域,以防止腐蚀。因此,为了阻止来自可能进入腔的静水的损害,单体层之间的腔从而设计成保持干燥。这是通过沿着车身的外表面建立湿/干线来实现的。该湿/干线将暴露于水的区域与未暴露于水的区域区分开。车辆设计者也可以保持这些区域干燥,以提供减少道路噪音的缓冲区。
[0006]然而,单体设计导致单体面板之间的腔中存在未利用且无法接近的空间。腔的边界被密封以保持外表面上的湿/干线,或者设计成能够实现复杂的冲压或铸造方法。这种浪费的空间妨碍了增加有用的特征,例如布线、马达、扬声器、灯或窗凹。
[0007]因此,需要新颖的汽车设计和制造方法,其提供单体设计的至少一些优点,而没有传统单体设计中固有的空间利用不足的缺点。这使得能够利用这些未被利用的空间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乐趣和车辆的美观,同时降低车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在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侧板,该车身侧板包括:设置在汽车车门后方的第一支柱;设置在第一支柱后面的第二支柱;连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内板;后角板,其附接到车身侧板的外部,并在后角板和内板之间形成腔;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可缩回窗;其中可缩回窗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由汽车的车顶、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限定,第二位置在腔内。
[0009]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制造汽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冲压车身侧板,该车身侧板包括:设置在汽车车门后方的第一支柱;设置在第一支柱后面的第二支柱;以及连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内板;冲压后角板;将可缩回窗安装在设置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上的导轨上;将窗驱动马达安装在由车身侧板和后角板限定的腔中;以及将后角板固定到车身侧板。
[0010]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执行可移动车窗的整体打开操作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配置成接收输入信号的接收器;处理器,其配置为识别输入信号中的启动码;缩回乘客门窗的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其缩回位于设置在汽车车门后方的第一支柱和设置在第一支柱后面的第二支柱之间的可缩回窗;以及激活第一和第二马达的信号发生器。
附图说明
[0011]并入本公开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连同描述示出并解释了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原理。
[0012]图1A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车窗的全局关闭。
[0013]图1B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车窗的全局打开。
[0014]图2A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分解的侧车身。
[0015]图2B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组装好的侧车身。
[0016]图3A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组装好的侧车身的水平横截面。
[0017]图3B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组装好的侧车身的平面图。
[0018]图4A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组装好的侧车身的竖直横截面。
[0019]图4B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包括窗路径的竖直横截面。
[0020]图5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用于全局打开和关闭操作的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将参考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只要有可能,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0022]本公开寻求解决传统单体结构禁止使用单体表面内部的腔的限制。例如,为了防止水侵入,在传统单体表面之间形成的腔通常被密封。从干区到湿区的分界线,称为湿/干线,沿着单体的外表面。因此,内腔仍是空的,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填充有不动的物体,比如绝缘材料。
[0023]本公开提供了将湿/干线设置在现有已知设计的内侧的单体设计,使得腔在湿/干线的外侧。因此,尽管增加了组装、制造和零件管理的复杂性,以及通常连接在腔中的座椅安全带的硬件紧固点的必要重新定位和认证,腔仍可容纳移动部件,例如可缩回窗。
[0024]图1A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车辆上的可缩回玻璃窗的全局运动。车辆100包括具有可缩回玻璃窗的多个开口,包括乘客门开口102和104、天窗开口106、后角开口108和尾门开口110。图1A中的车辆100具有延伸以覆盖相应开口的可缩回玻璃窗,也称为全局关闭位置。图1B中的车辆100具有缩回在相应开口中的可缩回玻璃窗,也称为全局打开位置。全局打开位置,包括缩回后提升门和后角开口108,可被称为“加利福尼亚模式”。由于废气可能进入车内,不鼓励打开后尾门或提升门。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100可以是电动车辆,其中不产生来自燃烧的废气,防止废气从车辆100的排气管通过后提升门或尾门开口进入车厢。在传统车辆中,多排客车的最后一排的窗通常具有不可缩回的固定玻璃窗。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车辆100可以包括在后角开口108之间的一排座椅,使得后排的乘客可以接近打开的窗。当后角开口较小时,这对儿童尤其有利,这样儿童可以打开窗,而不会有儿童掉出的危险。
[0025]图1B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车窗的全局打开。在全局打开位置,对应于开口102和104的窗缩回到乘客门中,天窗开口106的窗向后缩回。尾门或提升门开口110的窗缩回到车辆100的尾门或提升门内。在图1B中,天窗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包括:车身侧板,包括:设置在汽车车门后方的第一支柱;设置在第一支柱后面的第二支柱;和连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内板;后角板,其附接到车身侧板的外部,并在后角板和内板之间形成腔;设置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可缩回窗,可缩回窗配置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由汽车的车顶、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界定,第二位置在腔内;一个或多个附加窗;以及当用户启动输入信号时执行全局打开操作的控制系统,该全局打开操作包括:缩回设置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可缩回窗,并且与可缩回窗基本同步地缩回一个或多个附加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第一支柱为C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为D支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第一支柱为B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为C支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还包括:在所述车身侧板和可缩回窗之间的密封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还包括:乘客门窗;尾门窗;以及天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
申请(专利权)人:菲斯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