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岸轨迹点迁移过程的定量模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积盆地分析
,具体地说是一种滨岸轨迹点迁移过程的定量模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盆地是指地壳表面三维空间上的凹地,沉积盆地指地球历史上长期处于沉降状态并被厚层沉积物充填的盆地,对沉积盆地的动力学过程分析,对于矿产的勘探预测、地质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近年来,沉积盆地分析已从定性的静态描述不断转向动态的定量过程研究。模拟分析是通过应用定量描述和分析盆地参数和过程,建立理论模型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动态模拟或“仿真”盆地的动力学过程。
[0004]其中滨岸轨迹分析是近年来提出的用来分析盆地沉积充填结构形成过程的新理论,即通过对盆地滨岸线迁移变化的定量模拟来研究沉积层序的发育过程及其控制机制的新方法,是随着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发展而新兴的一项盆地沉积层序演化与控制作用的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盆地沉积充填结构、沉积层序形成演化及沉积体分布预测系的研究。但现有技术中并未有对于滨岸轨迹分析的定量研究和模拟方法。
[0005]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岸轨迹点迁移过程的定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沉积基准面变化:用正演或反演方法定量描述盆地构造升降量,根据需要确定盆地沉降速率及其变化;用不同振幅的正弦函数叠加反映海平面或湖平面变化,通过构造沉降和绝对海或湖平面变化叠加形成的相对海或湖平面变化来决定滨岸线的位置,公式如下:所述Hs为相对海/湖平面升降量;所述为多级海/湖平面变化量,所述A为海/湖平面变化幅度的相对基准量,所述x为时间;所述Ts为构造升降量;从物源区与沉积区的交界点向水盆地方向,沿不同沉积地貌带的均衡面即剥蚀和沉积的分界面,到海或湖平面的交界点构成了从物源区到水盆地的沉积基准面;S2,沉积物压实和沉积物负载均衡沉降:通过沉积物压实和沉积物负载均衡沉降对岸线或滨岸轨迹点变化的校正,即要恢复压实后的沉积厚度及沉积物负载均衡沉降量;在正常的压实情况下,沉积层的孔隙度与深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公式如下:所述是深度为y时的孔隙度,所述是表面孔隙度,所述c为压实系数,所述与c与岩性有关,通过实验室分析和已知资料统计分析获得;设沉积层顶、底的深度为Y2和Y1,沉降到某一深度时,沉积层的顶、底的深度为S2和S1,经压实后的沉积厚度如下式:水充填盆地的沉积物重力均衡沉降可假定为局部均衡沉降,设盆地构造沉降为Ts,盆地中的水被沉积物代替后沉降为S,如下式:所述ρm、ρs、ρw分别为地幔、沉积物和水的密度;若考虑负载L(x)引起的沉积物的挠曲重力负载沉降W(x),在不考虑水平应力的影响时,如下式:所述D为绕曲刚度,S3,沉积物源和海/湖平面变化平衡与滨岸轨迹点分布:模拟分析...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