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穿刺器用防刺伤装置及医用注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055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穿刺器用防刺伤装置及医用注输装置,其中医疗穿刺器用防刺伤装置包括护套、穿刺针以及保持架弹片,所述保持架弹片设置在护套内,所述穿刺针穿设在保持架弹片和护套之间。本方案采用一体成型的保持架弹片,在底座的定向与护套的配合作用下,与穿刺针的管体的回血槽配合实现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穿刺器用防刺伤装置及医用注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医疗穿刺器用防刺伤装置及医用注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球范围内因不安全输注所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感染问题一直存在,医务人员在使用穿刺器械时会面临锐器刺伤的风险,安全输注是阻断感染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路径和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安全防护意识增强以及技术手段和临床医疗探索研究不断发展,锐器刺伤防护装置被整合为输注类器械产品(如注射针、输液针、留置针、血管穿刺针等)的组件,为安全输注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与方法。
[0003]其中,留置针通常使用CON(catheter over needle) 套管针置管法,下文中简称CON置管法,该置管法被使用得越来越多,经常会与寨丁格技术相结合,比如在专利CN105611962B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单手将导管插入病人的血管的导管插入器械,它将原本需要的导管、针管和导丝融合在了一个器械上,导管、针管、导丝依次由外至内呈同心排列,利用塞丁格技术置换穿刺针和导丝,植入导管。该装置的针管内部是需要通过导丝的,针管的内径需要与导丝的外径精确地配合,特别是针对小规格的针管,为避免导丝无法通过,影响装置性能, 针管的内径与导丝的外径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进一步提升。
[0004]目前,输注类器械产品的锐器刺伤防护装置的加工方式基本上是预先在针管上加工

扁位



压痕

等局部变形特征,再设置一个与针管外径匹配的

挡片

和一个被压缩的

防护弹片

,该结构型式的工作原理是:器械完成预期使用后,在移除的过程中拉动针管,当针管上的局部变形位置到达

挡片

的固定位置时,被压缩的

防护弹片

失去针管的顶压阻力后释放复原的弹力,迅速复原遮挡住针尖,激活防护装置起到防护作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944044U,专利名称为《穿刺或药液输注针体的锁尖装置》的技术专利,在使用状态下,锁尖组件经固定板上的通孔与针管相连,拉动针柄抽出针管时,针管的前端针尖退入锁尖组件中,并被锁尖组件中的第一锁尖盖体和第二锁尖盖体扣合形成的腔体包裹,由于针管上预设与固定板通孔相配合的压扁处,因此锁尖组件最终被针管带出,通过对穿刺用或输注用针体的针尖部位进行遮蔽,进而避免非使用状态下刺伤操作人员;再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577057U,专利名称为《一种防针刺的静脉留置针》的技术专利,针座与导管座之间的针管上设置有防针刺安全装置,针管靠近针尖端设置有压痕,当针座和针管一块拔出时,防针刺安全装置中得安全夹会将防针刺安全装置A端的中心孔3堵上,同时安全装置B端的铁片将针管的压痕处卡死;上述专利中,均需预先再针座上加工压扁处或者压痕,这种通过改变针管的局部变形来实现的预加工方式属于“损伤防护”,即,通过使针管局部加工造成针管的内外径形状尺寸发生局部形变,使针管的形变部分内径变小,外径变大,从而损失、影响改变了与其组合配套的零部件的外形尺寸和功能应用,造成部分功能无法实现;例如:血管穿刺针中间需要通行导丝时,导丝经过针管的局部变形位置时,由于针管的内径变小,容易造成卡堵而无法通过,其次,该结构中各组件的加工工艺均较复杂(如

扁位



压痕

处的冲压力度的控制等),制造成本高;另外,这种通过制造挡位实现的防护装
置容易因“挡片”等挡位组件与针头位置不对应或者不稳定而导致失效。
[0005]为解决上述“损伤防护”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的解决方式,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933402U,专利名称为《防针刺保护装置》的技术专利,在壳体内设置弹性限位件,弹性限位件上设置有针孔以及与针孔相通且宽度小于针孔外径的条形卡槽,针管前端的侧面设置有径向槽,在理想状态下,收回针管时,径向槽经过针孔处,由于针管外径变小,弹性限位件位移,使针管的径向槽随之移动到条形卡槽内,由于条形卡槽的宽度小于针孔的外径,因此针管不易从条形卡槽内松脱,能够达到防针刺的效果。
[0006]然而,该结构在实际操作时还存在如下问题:1、如图1所示,弹性限位件的自动回弹段始终顶压着壳体的内壁,条形卡槽顶压着针管,与弹性限位件在自动回弹段另一侧的“支撑臂”结构形成了反作用力,相互之间构成了复杂的汇成力系,导致针管与弹性限位件和壳体之间的轴向移动摩擦阻力大,容易发生卡涩等问题,同时,由于弹性限位件的两侧始终与壳体的内壁抵接,壳体自身无法实现与针管的相对位移,因此,在针管不动的前提下,无法通过推动壳体直至覆盖住针尖来实现针管的相对回退,仅能通过轴向拉动针管这一种操作方式来实现防针刺保护;2、受限于弹性限位件的条形卡槽(条型槽宽度小于针孔孔径)与针管的径向槽的形状结构,只能实现“定向位移激活防护”,也即,只有“当径向槽所在平面与所述条形卡槽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径向槽与条形卡槽相接触时”(授权公告号为CN216933402U的技术专利的说明书第【0034】段),才能实现卡合,无法实现沿针管圆周径向360
°
发生的位移激活保护;3、由于弹性限位件的自动回弹段和“支撑臂”结构之间形成了相交作用力,受结构构型的影响,“支撑臂”结构产生的反作用力会抵消自动回弹段经压缩形变产生的倾斜力,因此自动回弹段的形变速度受阻延缓,在拔除针管的瞬间,若自动回弹段发生形变的响应速度小于针管拔除位移速度,针管的径向槽会越过弹性限位件的针孔,导致防护失效;4、防护装置利用弹性限位件的自动回弹段经压缩形变产生的形变力,经过针管的径向槽时发生位移卡位保护,要求弹性限位件发生弹性形变的响应速度快,因此,这类结构若要应用于仅具有极小的装配空间的器械穿刺针管类产品内时,弹性限位件需要选择弹性形变好的材料,同时,为提高结构的灵敏度又需要减少板材的厚度,材料易形变且材料厚度减小,再加上条形卡槽的设置增加了镂空面积,使得结构支撑性能和结构强度进一步减弱,仅依靠结构强度较小的条形卡槽实现卡位阻挡,当拔针力度较大时,容易直接撑开条形卡槽,使其变宽通过针管,导致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医疗穿刺器用防刺伤装置。
[0008]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医疗穿刺器用防刺伤装置,包括护套、穿刺针以及保持架弹片,所述保持架弹片设置在护套内,所述穿刺针穿设在保持架弹片和护套之间;所述护套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在第一侧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穿刺针包括空心的管体、位于管体一端的针头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外周的回
血槽;所述保持架弹片,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底孔,所述固定部的第一侧设置有支撑臂,第二侧设置有弹力臂,所述支撑臂包括自固定部的一侧向上弯折设置的第一侧臂以及自所述第一侧臂顶部弯折并与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医疗穿刺器用防刺伤装置,包括护套、穿刺针以及保持架弹片,所述保持架弹片设置在护套内,所述穿刺针穿设在保持架弹片和护套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在第一侧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穿刺针包括空心的管体、位于管体一端的针头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外周的回血槽;所述保持架弹片,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底孔,所述固定部的第一侧设置有支撑臂,第二侧设置有弹力臂,所述支撑臂包括自固定部的一侧向上弯折设置的第一侧臂以及自所述第一侧臂顶部弯折并与固定部平行的引导部,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条型槽,所述条型槽连通第一侧臂和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上还设置有开放式导引孔,所述开放式导引孔设置在条型槽的端部,开放式导引孔与条型槽连接的一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开放式导引孔与所述底孔共轴设置;所述穿刺针在回血槽位置的管体宽度<所述开放式导引孔的开口宽度<所述穿刺针的管体外径<条型槽的宽度;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固定部的第一侧平放在所述限位台阶上,所述穿刺针的管体共轴穿过底孔和开放式导引孔,回血槽位于开放式导引孔的顶部,所述弹力臂与穿刺针的管体之间弹性抵接;在激活状态下,所述穿刺针上的回血槽回退至开放式导引孔的高度,并自开放式导引孔的开口移动至条型槽内,所述保持架弹片向第二侧倾斜且所述固定部离开限位台阶表面,所述底孔随固定部倾斜且底孔的孔壁对穿刺针的管体外周施加交叉力矩并抱紧管体,所述弹力臂仍与穿刺针的管体之间弹性抵接并随保持架弹片的倾斜增加二者抵接处的力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穿刺器用防刺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导引孔与条型槽之间的开口处的两边为对称设置的圆弧形过渡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穿刺器用防刺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在支撑臂和弹力臂之间设置有两个加强臂,所述加强臂的厚度大于所述固定部其他位置的厚度,每一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长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