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机构及油冷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52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机构及油冷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包括转轴,内部设有转轴油道;转子铁芯,设置在转轴上,转子铁芯内设有轴向油道;两块隔磁板,设置在转轴上,并位于转子铁芯轴向方向上的两侧,隔磁板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进油通道连通转轴油道和轴向油道,用于将转轴油道中的冷却油输送到轴向油道,出油通道与轴向油道另一端连通,用于将轴向油道内的冷却油从隔磁板洒出。冷却油从其中一隔磁板的进油通道进入轴向油道,再转移到另一隔磁板的出油通道后洒出,无需其他分油组件,解决了现有油冷电机采用增加导油件以形成转子内油路的方式冷却转子,占用转子轴向上的空间,存在导致转子轴向磁钢用量减少,进而导致电机性能下降的问题。能下降的问题。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机构及油冷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转子机构及油冷电机。

技术介绍

[0002]驱动电机在持续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电机温度过高,会影响电机的可靠运行及性能。为了维持电机的正常工作,一般需要在电机上设计专门的冷却结构,将电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常见的冷却方式包括风冷,液冷及油冷等。
[0003]目前油冷电机中,转子有两种常用状态:一是转子自身不冷却,充当冷却器和润滑器,将冷却油从中心孔通过转轴上的径向开孔,通过转动时的离心力将油抛洒喷淋到轴承润滑,喷淋到定子线包给电机定子主动散热,多见于早期油冷电机;二是转子自身也同时冷却,因电机功率密度提升,现在转子本身过热易导致转子磁钢退磁失效,需在转子内部增加散热油路,给磁钢主动散热。
[0004]现有技术中,油冷电机采用增加独立的导油零件以形成转子内油路的方式冷却转子,这种方式会占用转子轴向上的空间,存在可能导致转子轴向磁钢用量减少,进而导致电机性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机构及油冷电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冷电机采用增加独立的导油零件以形成转子内油路的方式冷却转子,这种方式会占用转子轴向上的空间,存在可能导致转子轴向磁钢用量减少,进而导致电机性能下降的问题。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子机构,其包括:
[0008]转轴,其内部设有转轴油道;
[0009]转子铁芯,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铁芯内设有轴向油道;
[0010]两块隔磁板,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转子铁芯轴向方向上的两侧,所述隔磁板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将所述转轴油道和轴向油道连通,用于将所述转轴油道中的冷却油输送到所述轴向油道,所述出油通道与轴向油道另一端连通,用于将所述轴向油道内的冷却油从所述隔磁板洒出。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12]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均沿所述隔磁板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进油通道位于所述出油通道的内侧。
[0013]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进油通道包括多条进油流道,所述出油通道包括与所述进油流道个数相同的出油流道,所有所述进油流道和出油流道在所述隔磁板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且每两条所述进油流道之间设置一条所述出油流道。
[0014]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隔磁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隔磁板通过所述通孔套设
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隔磁板设有两个向所述通孔内伸入的卡块,所述转轴上设有两条卡接槽,所述卡块卡设在所述卡接槽内。
[0015]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隔磁板上设有环形油道,所述环形油道在所述隔磁板的径向方向上间隔所述通孔设定距离,所述环形油道通过至少一个连通口与所述转轴油道连通,用于连通所有的所述进油流道。
[0016]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转轴上开设有四个与所述转轴油道连通的连通孔,四个所述连通孔两两一排,每排中的两个所述连通孔沿所述转轴的轴线对称,并与所述环形油道连通。
[0017]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两块所述卡块沿所述转轴的轴线对称,其中一所述隔磁板上的两块卡块与所述进油通道对齐,另一所述隔磁板上的两块卡块与所述出油通道对齐。
[0018]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隔磁板靠近转子铁芯的一侧设有进油油槽、出油油槽和环形油槽,所述隔磁板压持在所述转子铁芯上,形成所述进油通道、出油通道和环形油道。
[0019]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转轴上设有两个压圈,分别位于两块所述隔磁板远离所述转子铁芯的一侧。
[0020]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油冷电机,其包括上述的一种转子机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在使用该转子机构时,将转子铁芯设置在转轴上,两块隔磁板设置在转轴上,并位于转子铁芯轴向方向上的两侧,通过进油通道将转轴油道和轴向油道连通,出油通道与轴向油道另一端连通,进油通道用于将转轴油道中的冷却油输送到轴向油道,出油通道用于将轴向油道内的冷却油从隔磁板洒出。由于隔磁板上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且两块隔磁板位于转子铁芯轴向方向上的两侧,冷却油从其中一隔磁板的进油通道进入轴向油道,通过轴向油道转移到另一隔磁板的出油通道后洒出,无需设置其他分油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冷电机采用增加独立的导油零件以形成转子内油路的方式冷却转子,这种方式会占用转子轴向上的空间,存在可能导致转子轴向磁钢用量减少,进而导致电机性能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转子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转子机构实施例中转轴油道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转子机构实施例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转子机构实施例中转轴和隔磁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转子机构实施例中其中一隔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转子机构实施例中另一隔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转轴;11、转轴油道;12、连通孔;13、卡接槽;2、转子铁芯;21、轴向油道;3、
隔磁板;31、进油通道;32、出油通道;33、卡块;34、环形油道;4、压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转子机构及油冷电机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子机构,其包括转轴1、转子铁芯2和两块隔磁板3,其中,转轴1内部设有转轴油道11;转子铁芯2设置在转轴1上,转子铁芯2内设有轴向油道21;两块隔磁板3设置在转轴1上,并位于转子铁芯2轴向方向上的两侧,隔磁板3设有进油通道31和出油通道32,进油通道31将转轴油道11和轴向油道21连通,用于将转轴油道11中的冷却油输送到轴向油道21,出油通道32与轴向油道21另一端连通,用于将轴向油道21内的冷却油从隔磁板3洒出。
[0034]在使用该转子机构时,将转子铁芯2设置在转轴1上,两块隔磁板3设置在转轴1上,并位于转子铁芯2轴向方向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其内部设有转轴油道(11);转子铁芯(2),其设置在所述转轴(1)上,所述转子铁芯(2)内设有轴向油道(21);两块隔磁板(3),设置在所述转轴(1)上,并位于所述转子铁芯(2)轴向方向上的两侧,所述隔磁板(3)设有进油通道(31)和出油通道(32),所述进油通道(31)将所述转轴油道(11)和轴向油道(21)连通,用于将所述转轴油道(11)中的冷却油输送到所述轴向油道(21),所述出油通道(32)与轴向油道(21)另一端连通,用于将所述轴向油道(21)内的冷却油从所述隔磁板(3)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31)和出油通道(32)均沿所述隔磁板(3)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进油通道(31)位于所述出油通道(32)的内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31)包括多条进油流道,所述出油通道(32)包括与所述进油流道个数相同的出油流道,所有所述进油流道和出油流道在所述隔磁板(3)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且每两条所述进油流道之间设置一条所述出油流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板(3)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隔磁板(3)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所述隔磁板(3)设有两个向所述通孔内伸入的卡块(33),所述转轴(1)上设有两条卡接槽(13),所述卡块(33)卡设在所述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波蔡甲春彭建平齐亮陈关关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