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及其处理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038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及其处理工艺,涉及水体藻华治理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去藻机构和螺纹连接在第一去藻机构底部的第二去藻机构,所述第一去藻机构和第二去藻机构的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吊装环,去藻机构充分借鉴了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法和给水快滤床的设计思路,集曝气、高滤速、截留悬浮物、反冲洗周期长等优点于一体,主要有过滤、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等。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和藻类、微生物被填料层所吸附,经过一段时间处理和驯化后,在填料的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污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和营养盐等污染物由于自由扩散、范德华力等作用被填料所吸附或截留,从而有效地去除藻细胞,从而去除大部分胞内微囊藻毒素。从而去除大部分胞内微囊藻毒素。从而去除大部分胞内微囊藻毒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藻华治理
,具体为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或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又叫粘藻。在藻类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当蓝藻快速成长,在水中形成浮垢或垫层时就是藻华。有些藻华会产生对人类和动物有害的毒素,藻华会改变水的外观,藻华也会让水发出异味,或是变得很难喝。
[0003]对藻华的处理方式多采用人工打捞,该法打捞藻浆含水量较高,该种打捞方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高,尤其蓝藻爆发多发生在高温天气,工作环境差,效率低,而且无法根本上去除藻华,水体中残留的蓝藻一段时间后依然会利用水体的富养环境大范围繁殖,从而再次产生藻华现象,采用化学方法除藻的方式容易产生新的污染源,对水中生物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及其处理工艺,解决了人工打捞藻华的操作劳动强度高,效率低,而且无法根本上去除藻华以及采用化学方法除藻的方式容易产生新污染源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包括第一去藻机构和螺纹连接在第一去藻机构底部的第二去藻机构,所述第一去藻机构和第二去藻机构的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吊装环,所述第一去藻机构包括上筒体和固定连接在上筒体顶部的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且上筒体的腔体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分水器,所述上筒体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和分水器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控制阀,所述上筒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下筒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头,所述螺纹头的外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下筒体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口,所述上筒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上填料层、中填料层和下填料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去藻机构和第二去藻机构为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扇叶,两个所述扇叶的相对侧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壁上且位于出水口的下方固定套设有叶轮,所述传动轴的外壁上且位于叶轮的两侧均转动套设有吊杆。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分水器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排水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吊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下筒体的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填料层、中填料层和下填料层均为碎石制成,且上填料层、中填料层和下填料层的碎石颗粒直径逐渐变小。
[0011]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头的结构和螺纹槽相适配。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构件。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的处理工艺,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一、单去藻机构去藻:水通过管网,由流量控制阀控制进水负荷,经分水器均匀地进入至进水管然后自然向下流动,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和藻类、微生物被进水管、流量控制阀和出水口所吸附,并在填料的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污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和营养盐等污染物由于自由扩散、范德华力等作用被填料所吸附或截留。
[0015]步骤二、双去藻机构去藻: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情况,即藻华问题严重时,将多个第一去藻机构和第二去藻机构首尾依次组装串联,相邻去藻机构之间形成一个0.1m高的跌水曝气空间,出水口水流排出的同时带动叶轮转动,扇叶转动将外部空气吸入,增加水体中溶解氧,保持生物膜的微生物活性,强化处理效果。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及其处理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及其处理工艺,去藻机构充分借鉴了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法和给水快滤床的设计思路,集曝气、高滤速、截留悬浮物、反冲洗周期长等优点于一体,主要有过滤、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等。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和藻类、微生物被填料层所吸附,经过一段时间处理和驯化后,在填料的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污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和营养盐等污染物由于自由扩散、范德华力等作用被填料所吸附或截留,从而有效地去除藻细胞,从而去除大部分胞内微囊藻毒素。
[0019]2、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及其处理工艺,由于整个装置呈自然曝气的开放式结构,填料表面形成以好氧微生物为优势群落的生物膜。当污水接触填料后,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分泌出溶菌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胞外酶分解藻体细胞,细胞组分进而被微生物所利用,藻类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胞外微囊藻毒素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吸收降解。
[0020]3、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及其处理工艺,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根据现场条件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自由灵活的组合多个去藻机构,当水华问题比较严重时,可以将多个去藻机构层叠串联,去藻机构之间形成一个0.1m高的跌水曝气空间,对水体进行自然复氧,增加水体中溶解氧,保持生物膜的微生物活性,强化处理效果。
[0021]4、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及其处理工艺,叶轮利用出水口留下的水流驱动自身转动,从而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下筒体中,能够将水中的氧更加充分的溶解在水中,便于好氧生物的繁殖,进而促进对水体中藻细胞的分解。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A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B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去藻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第一去藻机构;101、上筒体;102、下筒体;103、螺纹槽;104、分水器;105、进水管;106、流量控制阀;107、出水口;108、螺纹头;109、排水口;110、进气口;111、扇叶;112、传动轴;113、叶轮;114、吊杆;115、上填料层;116、中填料层;117、下填料层;2、第二去藻机构;3、吊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两种技术方案:
[0030]如图1

3、5示出了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包括第一去藻机构1和螺纹连接在第一去藻机构1底部的第二去藻机构2,第一去藻机构1和第二去藻机构2的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吊装环3,第一去藻机构1包括上筒体101和固定连接在上筒体101顶部的下筒体102,上筒体10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包括第一去藻机构(1)和螺纹连接在第一去藻机构(1)底部的第二去藻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去藻机构(1)和第二去藻机构(2)的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吊装环(3),所述第一去藻机构(1)包括上筒体(101)和固定连接在上筒体(101)顶部的下筒体(102),所述上筒体(10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103),且上筒体(101)的腔体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分水器(104),所述上筒体(10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和分水器(104)相连通的进水管(105),所述进水管(10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控制阀(106),所述上筒体(101)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107),所述下筒体(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头(108),所述螺纹头(108)的外壁上开设有排水口(109),所述下筒体(102)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口(110),所述上筒体(10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上填料层(115)、中填料层(116)和下填料层(1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去藻机构(1)和第二去藻机构(2)为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扇叶(111),两个所述扇叶(111)的相对侧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12),所述传动轴(112)的外壁上且位于出水口(107)的下方固定套设有叶轮(113),所述传动轴(112)的外壁上且位于叶轮(113)的两侧均转动套设有吊杆(1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藻华快速去除中试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赛成功陈晓丹王团团王定莹王晓迪丁帅豪杨佳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