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结构及蒸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08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凝结构及蒸烤设备,冷凝结构包括壳体、导汽管、出汽旋盖及风机,壳体一端开设有混风腔,另一端开设有进汽口和排汽口,出汽旋盖设于混风腔中,风机盖设在所述混风腔上,壳体内设置有螺旋结构,螺旋结构形成有螺旋通道,螺旋通道一端与混风腔连通,另一端与排汽口连通,导汽管沿螺旋结构的螺旋轴方向套设于螺旋结构内,导汽管一端与进汽口连通,另一端与出汽旋盖连通。蒸烤设备包括冷凝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市场上的蒸烤箱在烹调时产生的蒸汽往往是被散热系统通过风道直接向外排出,排汽口的温度非常高,容易烫伤用户,安全系数较低的问题,能够实现热蒸汽的快速冷凝,避免蒸汽排出的时候烫伤用户,提高蒸烤箱的使用安全性。用安全性。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结构及蒸烤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蒸汽冷凝
,特别涉及一种冷凝结构及蒸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厨房空间利用率,市面上厨具的集成性越来越高,蒸烤箱的出现则代表蒸笼和烤箱的集成性结合,有效降低了厨房占用面积,不仅能蒸能烤,还能解冻、发酵,更适合日常生活中使用。
[0003]目前,市场上的蒸烤箱在烹调时产生的蒸汽往往是被散热系统通过散热风道直接向外排出,排汽口的温度非常高,容易烫伤用户,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目前市场上的蒸烤箱在烹调时产生的蒸汽往往是被散热系统通过风道直接向外排出,排汽口的温度非常高,容易烫伤用户,安全系数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结构及蒸烤设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冷凝结构,所述冷凝结构包括壳体、导汽管、出汽旋盖及风机,所述壳体一端开设有混风腔,另一端开设有进汽口和排汽口,所述出汽旋盖设于所述混风腔中,所述风机盖设在所述混风腔上;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形成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一端与所述混风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汽口连通;所述导汽管沿所述螺旋结构的螺旋轴方向套设于所述螺旋结构内,所述导汽管一端与所述进汽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汽旋盖连通;热蒸汽经所述进汽口进入所述导汽管后从所述出汽旋盖喷出,并在所述混风腔内与所述风机产生的冷风碰撞混合进行冷却后经所述螺旋通道从所述排汽口排出。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和后壳,所述螺旋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前壳内侧,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后壳内侧,相邻的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首尾连接界定所述螺旋通道。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界定一容纳空间,所述导汽管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的连接处的内侧壁开设有排水侧槽,所述排水侧槽与所述排汽口连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结构进一步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的连接处。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汽旋盖置于所述风机的中轴线上,且所述出汽旋盖一端与所述导汽管连接,另一端抵接所述风机。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结构的螺旋方向与所述风机的扇叶的螺旋方向相同。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汽旋盖上设置有供热蒸汽螺旋喷出的螺旋骨,所述螺旋骨的螺旋方向与所述风机的扇叶的螺旋方向相反。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硅胶壳体或金属壳体。
[001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蒸烤设备,所述蒸烤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及上述所述的冷凝结构,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排出热蒸汽的散热风道,所述进汽口与所述散热风道的出风口连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凝结构及蒸烤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结构中,壳体一端开设有混风腔,另一端开设有进汽口和排汽口,出汽旋盖设于混风腔中,风机盖设在混风腔上,壳体内设置有螺旋结构,螺旋结构形成有螺旋通道,螺旋通道一端与混风腔连通,另一端与排汽口连通,导汽管沿螺旋结构的螺旋轴方向套设于螺旋结构内,导汽管一端与进汽口连通,另一端与出汽旋盖连通。通过这样设置,热蒸汽经进汽口进入导汽管后从出汽旋盖喷出至混风腔,由于出汽旋盖设于混风腔中,风机盖设在混风腔上,因此风机产生的冷风会与出汽旋盖喷出的热蒸汽碰撞混合实现冷却,随后将混合后的蒸汽压入螺旋通道中,蒸汽与螺旋通道的内壁碰撞发生蒸汽冷凝形成冷凝水,最终,冷却后的蒸汽和冷凝形成的冷凝水经排汽口排出。解决了市场上的蒸烤箱在烹调时产生的蒸汽往往是被散热系统通过风道直接向外排出,排汽口的温度非常高,容易烫伤用户,安全系数较低的问题,能够实现热蒸汽的快速冷凝,避免蒸汽排出的时候烫伤用户,提高蒸烤箱的使用安全性。
[0017]此外,由于导汽管沿螺旋结构的螺旋轴方向套设于螺旋结构内,螺旋通道内的温度低于导汽管内的温度,因此,在热蒸汽流经导汽管时会进行初次降温。由于风机持续产生冷风与热蒸汽碰撞混合并将之压入螺旋通道,因此蒸汽在螺旋通道内流动时会进行二次降温。两次降温能够提高蒸汽的降温效率,初次降温有利于蒸汽在二次降温时实现快速冷凝。
[0018]此外,进汽口和排汽口设于壳体的同一端,且导汽管沿螺旋结构的螺旋轴方向套设于螺旋结构内,导汽管与螺旋结构的巧妙设计,使得热蒸汽先沿导汽管从壳体的一端流到另一端,再沿螺旋通道从壳体的另一端流回,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了蒸汽的行程,极大地减小了冷凝结构的体积,充分利用蒸烤设备内部仅有的空间,提高了蒸烤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0019]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结构中,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和后壳,螺旋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第一隔板设置在前壳内侧,第二隔板设置在后壳内侧,相邻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首尾连接界定螺旋通道。通过设置前壳和后壳可拆卸连接,便于导汽管的装配及后期冷凝结构的清洗维护。通过将前壳的多个第一隔板和后壳的多个第二隔板进行首尾连接形成壳体内部的螺旋通道,制作简单,加工便捷,有利于提高冷凝结构的生产效率。
[002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结构中,第一隔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界定一容纳空间,导汽管设于容纳空间中。通过设置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使得导汽管卡设在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之间时,螺旋结构与导汽管共同配合形成螺旋通道,既能实现将导汽管沿螺旋结构的螺旋轴方向套设在螺旋结构内,又能保证蒸汽正常在螺旋通道中流动。
[002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结构中,前壳和后壳的连接处的内侧壁开设有排水侧
槽,排水侧槽与排汽口连通。通过设置排水侧槽,使得蒸汽与螺旋通道的内壁碰撞发生蒸汽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及通道内空气流动的作用下,一部分通过螺旋通道流出排汽口,一部分通过排水侧槽流到底部并从排汽口流出,加快了冷凝结构内冷凝水的排出效率。
[002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结构中,通冷凝结构进一步包括密封条,密封条设于前壳和后壳的连接处。由于前壳和后壳拼接后,在拼接处会存在缝隙,通过在前壳和后壳的连接处设置密封条,能够提高螺旋通道的气密性,防止蒸汽从缝隙逸出。
[002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结构中,出汽旋盖置于风机的中轴线上,且出汽旋盖一端与导汽管连接,另一端抵接风机。由于风机工作是中间位置为无风区,将出汽旋盖设置在风机的中轴线上,能够最大程度减小风机对出汽旋盖喷出热蒸汽的影响。同时,出汽旋盖抵接风机,能够防止出汽旋盖因蒸汽喷出时产生的作用力而脱离导汽管。
[0024]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结构中,螺旋结构的螺旋方向与风机的扇叶的螺旋方向相同,能够保证从出汽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结构包括壳体、导汽管、出汽旋盖及风机,所述壳体一端开设有混风腔,另一端开设有进汽口和排汽口,所述出汽旋盖设于所述混风腔中,所述风机盖设在所述混风腔上;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形成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一端与所述混风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汽口连通;所述导汽管沿所述螺旋结构的螺旋轴方向套设于所述螺旋结构内,所述导汽管一端与所述进汽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汽旋盖连通;热蒸汽经所述进汽口进入所述导汽管后从所述出汽旋盖喷出,并在所述混风腔内与所述风机产生的冷风碰撞混合进行冷却后经所述螺旋通道从所述排汽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和后壳,所述螺旋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前壳内侧,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后壳内侧,相邻的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首尾连接界定所述螺旋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界定一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梁叶锋刘锦森张涛刘福波彭磊
申请(专利权)人: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