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980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分析领域,方法包括:首先根据各用电个体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确定各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然后对历史基线负荷进行标幺化处理;再根据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的前一日用电总量以及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的标幺值,确定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各时刻的基线负荷。最后,根据需求响应日当前时刻的实际负荷与当前时刻对应的基线负荷,确定各用电个体当前时刻的可削减量;根据当前时刻的可削减量,对各用电个体进行负荷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前一日的用电总量来计算需求响应日的基线负荷,提高了基线负荷的准确性,进而能够精准地计算出用电负荷可削减量。出用电负荷可削减量。出用电负荷可削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分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受天气影响,电网的负荷特性呈现高峰负荷增长快速,峰谷差进一步拉大的发展趋势,电网调峰压力不断增大,仅依靠电源侧的调节能力已经难以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可靠供应和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满足电力的需求,在用电尖峰或高峰时刻,减少或者推移电力需求侧的用电负荷已经成为电力可靠供应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可准确计算电力需求侧用电个体的用电可削减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根据电力需求侧各用电个体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确定各所述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所述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为所述电力需求侧需求响应日上一年度的同月每日的各时刻用电负荷数据;
[0007]步骤2:以所述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之和为基准值,对所述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进行标幺化处理;
[0008]步骤3:根据所述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的前一日用电总量以及标幺化处理后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的标幺值,确定所述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各时刻的基线负荷;
[0009]步骤4:根据所述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当前时刻的实际负荷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所述基线负荷,确定所述用电个体当前时刻的可削减量;
[0010]步骤5:根据各所述用电个体当前时刻的可削减量,对各所述用电个体进行负荷调整。
[0011]可选的,还包括:
[0012]获取所述电力需求侧各用电个体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
[0013]采用3

sigma原理,对所述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中的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和剔除。
[0014]可选的,所述用电个体为响应时段的平均负荷率大于日平均负荷率的个体;所述响应时段为削减起始时刻到削减结束时刻;所述削减起始时刻为所述用电个体的需求响应日对应的历史用电负荷开始大于日平均负荷的时刻;所述削减结束时刻为所述削减起始时刻之后,需求响应日对应的历史用电负荷开始小于日平均负荷的时刻;所述日平均负荷根据历史日负荷确定。
[0015]可选的,在步骤4之前,还包括:
[0016]采用修正系数对所述基线负荷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基线负荷;所述修正系数根据在所述需求响应日当前时刻之前的所有时刻的基线负荷与实际负荷确定。
[0017]可选的,所述修正系数,具体如下:
[0018][0019]其中,r为修正系数,P
r
(d,m)是第d天第m个采集时刻的所述用电个体的实际负荷,P(d,m)是第d天第m个采集时刻的所述用电个体的基线负荷。
[0020]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1]根据各所述用电个体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确定各所述用电个体的月用电包络线图;其中,不同日内同一时刻对应的用电负荷数据在所述月用电包络线图中的共用同一横坐标,所述月用电包络线图的横坐标为时刻,纵坐标为用电负荷。
[0022]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3]对于每一用电个体,根据所述用电个体的月用电包络线图,确定所述用电个体在需求响应时段内各时刻电负荷值之间的差值,并确定最大差值,得到所述用电个体对应的最大差值;
[0024]根据每一用电个体对应的最大差值的大小排序,确定各所述用电个体的响应优先级。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系统,包括:
[0026]历史负荷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电力需求侧各用电个体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确定各所述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所述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为所述电力需求侧需求响应日上一年度的同月每日的各时刻用电负荷数据;
[0027]标幺值计算模块,用于以所述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之和为基准值,对所述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进行标幺化处理;
[0028]基线负荷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的前一日用电总量以及标幺化处理后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的标幺值,确定所述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各时刻的基线负荷;
[0029]削减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当前时刻的实际负荷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所述基线负荷,确定所述用电个体当前时刻的可削减量;
[0030]负荷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用电个体当前时刻的可削减量,对各所述用电个体进行负荷调整。
[0031]可选的,还包括:
[0032]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力需求侧各用电个体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
[0033]数据检测模块,用于采用3

sigma原理,对所述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中的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和剔除。
[0034]可选的,还包括:
[0035]负荷修正模块,用于采用修正系数对所述基线负荷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基线负荷;所述修正系数根据在所述需求响应日当前时刻之前的所有时刻的基线负荷与实际负荷确定。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首先根据电力需求侧各用电个体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确定各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为电力需求侧需求响应日上一年度的同月每日的各时刻用电负荷数据;以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之和为基准值,对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进行标幺化处理;根据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的前一日用电总量以及标幺化处理后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的标幺值,确定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各时刻的基线负荷;根据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当前时刻的实际负荷与当前时刻对应的基线负荷,确定用电个体当前时刻的可削减量;根据各用电个体当前时刻的可削减量,对各用电个体进行负荷调整。本专利技术采用需求响应日上一年度相同月份的用电负荷数据来计算,使得历史基线负荷与需求响应日的基线负荷更为接近,并且基于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前一日的用电总量来计算需求响应日的基线负荷,提高了数据的实时性,从而提高了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基线负荷的准确性,进而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计算出各用户个体的用电负荷可削减量。这样的计算结果对于减少或推移需求侧用电负荷,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可靠供应和安全稳定运行非常有帮助。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电力需求侧各用电个体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确定各所述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所述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为所述电力需求侧需求响应日上一年度的同月每日的各时刻用电负荷数据;步骤2:以所述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之和为基准值,对所述用电个体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进行标幺化处理;步骤3:根据所述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的前一日用电总量以及标幺化处理后各时刻的历史基线负荷的标幺值,确定所述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各时刻的基线负荷;步骤4:根据所述用电个体需求响应日当前时刻的实际负荷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所述基线负荷,确定所述用电个体当前时刻的可削减量;步骤5:根据各所述用电个体当前时刻的可削减量,对各所述用电个体进行负荷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电力需求侧各用电个体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采用3

sigma原理,对所述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中的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和剔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个体为响应时段的平均负荷率大于日平均负荷率的个体;所述响应时段为削减起始时刻到削减结束时刻;所述削减起始时刻为所述用电个体的需求响应日对应的历史用电负荷开始大于日平均负荷的时刻;所述削减结束时刻为所述削减起始时刻之后,需求响应日对应的历史用电负荷开始小于日平均负荷的时刻;所述日平均负荷根据历史日负荷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前,还包括:采用修正系数对所述基线负荷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基线负荷;所述修正系数根据在所述需求响应日当前时刻之前的所有时刻的基线负荷与实际负荷确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需求侧用电负荷可削减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系数,具体如下:其中,r为修正系数,P
r
(d,m)是第d天第m个采集时刻的所述用电个体的实际负荷,P(d,m)是第d天第m个采集时刻的所述用电个体的基线负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需求侧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会武昭原张艺涵孙通泽杨萌柴喆陈兴路尧杨钦臣邓方钊赵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