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980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9
气囊装置具有:气囊(25),其使得膨胀用气体(G)流入内部而膨胀;以及充气机(17),其对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气囊具有:气囊主体(26),其以能够保护就坐于车辆的座椅(1)的乘员(MP)的方式膨胀;以及导管部(35),其与充气机连接而使得从充气机排出的膨胀用气体向气囊主体内流入。利用连通孔(40)使得气囊主体与导管部彼此连通。导管部形成为如下结构,即,使得膨胀用气体以大致沿着轴正交方向的方式经由连通孔而向气囊主体的内部流出。连通孔沿导管部的轴向并列设置有多个,并且构成为开口面积不同。并且构成为开口面积不同。并且构成为开口面积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结构的气囊装置,即,具有:气囊,其使得膨胀用气体流入内部而膨胀;以及充气机,其向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在气囊的气囊主体内经由与充气机连接的导管部而使得膨胀用气体流入内部。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作为这种结构的气囊装置,如日本特开2020

66425公报所示,关于气囊存在如下结构,即,气囊主体形成为能够以将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前方覆盖的方式膨胀的结构,导管部从该气囊主体延伸而与安装于座椅侧的充气机连接。气囊主体与导管部是通过沿导管部的轴向并列设置的2个连通孔而彼此连通的结构。
[0003]关于该当前的气囊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即,经由大致以相同形状开口的2个连通孔,分别以大致沿着导管部的轴正交方向的方式使得膨胀用气体流入气囊主体的内部,但这2个连通孔形成为沿导管部的轴向并列设置的结构,即,配置为相对于充气机的距离不同。因此,在配置于充气机侧的连通孔、以及配置于与充气机隔离一侧的连通孔,膨胀用气体向气囊主体侧的流出量不同,有时因该膨胀用气体的流出量之差而导致气囊主体展开时产生晃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装置(S),其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具有:气囊(25),其使得膨胀用气体流入内部而膨胀;以及充气机(17),其对该气囊供给所述膨胀用气体(G),所述气囊具有:气囊主体(26),其以能够保护就坐于车辆的座椅(1)的乘员(MP)的方式膨胀;以及导管部(35),其与所述充气机连接,使得从所述充气机排出的所述膨胀用气体向所述气囊主体内流入,利用连通孔(40)使得所述气囊主体与所述导管部彼此连通,在所述气囊装置(S)中,所述导管部形成为如下结构,即,使得所述膨胀用气体以大致沿着轴正交方向的方式经由所述连通孔而向所述气囊主体的内部流出,所述连通孔沿所述导管部的轴向并列设置有多个,并且构成为开口面积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S),其中,所述导管部(35)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与所述气囊主体(26)重叠配置的所述连通孔(40)的配置区域具有气体贮存部(36),该气体贮存部(36)与相对于所述充气机(17)连接的一侧相比宽度更大而暂时贮存流入至内部的所述膨胀用气体(G),所述连通孔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沿所述导管部的轴向并列设置有2个,并且将配置于所述气体贮存部的末端侧的末端侧连通孔(40A)设定为,开口面积大于配置于基部侧的基部侧连通孔(40B)的开口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S),其中,所述气囊主体(26)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折叠的状态下由绕挂于所述乘员(MP)的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折高早苗增田泰士柳泽利仁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