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子量共聚含氟聚芳酯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量共聚含氟聚芳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特种聚酯由于其优越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首个商品化聚芳酯产品(商品名U
‑
Polymer)由日本Unitika公司于1973年率先工业化生产。其透明耐热(T
g
约190℃),透明性与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近,具有接近90%的透光率;其机械强度髙,并耐有机溶剂,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高聚物。在电子电气、仪器仪表、汽车、机械制造、航空、医疗器材、纺织器材、照明灯罩、涂料和粘结剂等领域广泛应用。含氟聚芳酯可进一步结合氟聚合物耐热、耐候、耐溶剂、疏水疏油表面特性等优点,提高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拓宽在新型纺织、包装、涂料、光学薄膜等领域的应用。
[0003]但是,由于氟原子具有很强的电负性,有强吸电子诱导效应,降低反应活性,导致高分子量共聚含氟聚芳酯难以合成。以往研究通常从反应单体的结构设计着手,提高氟代聚芳酯单体的反应活性。K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量共聚含氟聚芳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步骤1,将含氟双酚单体和无氟双酚单体分别与相转移剂溶于碱水中形成水溶液;步骤2,将步骤1的含氟双酚单体水溶液与芳族双酰氯单体在有机溶液中混合,进行预聚反应得到预聚溶液;步骤3,将步骤1的无氟双酚单体水溶液加入至预聚溶液中进行二次聚合,再加入酸调节pH,产物经纯化后得到所述高分子量共聚含氟聚芳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共聚含氟聚芳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预聚反应的温度为0
‑
50℃,反应时间为0.5
‑
4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共聚含氟聚芳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二次聚合的温度为0
‑
50℃,反应时间为0.5
‑
4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共聚含氟聚芳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双酚单体包括如下结构中任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氟双酚单体包括如下结构中任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氟双酚单体包括如下结构中任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共聚含氟聚芳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族双酰氯单体包括如下结构中任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共聚含氟聚芳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转移剂包括15
‑
冠
‑
5、18
‑
冠
‑
6、二辛基琥珀酸钠、柠檬酸钠、酒石酸钠、葡萄糖酸钠、氮川三乙酸钠、山梨酸钠、乙二胺四乙酸钠、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甘胆酸钠、对苯二甲酸钠、硬脂酸钠、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吐温80、吐温60、吐温20、PEG
‑
200、PEG
‑
400、PEG
‑
600、PEG
‑
8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苯磺酸钠、对甲基苯磺酸钠、海藻酸钠或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碱包括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钡、碳酸氢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钙、碳酸氢钡、氨水、三甲胺、三乙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禹,段金汤,张才亮,顾雪萍,冯连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