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地区提高褐菖鲉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451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北方地区提高褐菖鲉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苗种培育基础设施的搭建、亲鱼的优选培育及布池产仔的过程、饵料的选择处理与投喂、病害防控和饲育管理中对培育水质调控、吸底清污、分池筛苗等具体培育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一种北方地区提高褐菖鲉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使褐菖鲉初产仔鱼开口率达95%以上,产仔成活率达92%以上,经过3个月培育可获得平均全长4cm的优质苗种,苗种培育成活率达44.7%以上,有效的突破北方地区褐菖鲉优质苗种的规模化量产,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褐菖鲉苗种培育技术的空白。种培育技术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北方地区提高褐菖鲉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是一种北方地区提高褐菖鲉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褐菖鲉又称“石九公”,属鲉形目,鲉科,菖鲉属,为暖温性底层卵胎生鱼类,喜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东海南部、南海海域居多。褐菖鲉肉质鲜美、细腻,深受我国南方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维持在160

200元/Kg,极具市场经济价值。随着其他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褐菖鲉的需求量增加,捕捞成鱼销售以及捕获苗种养殖导致其资源量急剧下降。因此开展褐菖鲉的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对是养殖苗种需求的满足和自然资源量的恢复意义重大。
[0003]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已有褐菖鲉苗种培育技术开发的报道,如专利号为CN201710305248.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褐菖鲉室内人工繁殖的方法、专利号为CN201810437556.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褐菖鲉室内人工育苗方法,以及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年第26卷第4期发表的《褐菖鲉早期生长发育与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水产科技情报2018年第45卷第6期发表的《褐菖鲉室内人工繁育技术初探》等,但尚未有我国北方地区开展褐菖鲉苗种培育技术研究的报道。目前已报道的褐菖鲉苗种培育育成率在29%(宁波大学)至35.8%(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之间,培育效率相对较低。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针对北方地区褐菖鲉苗种培育,提出一种可以提高其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北方地区提高褐菖鲉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培育基础设施的搭建
[0007]1)培育用水预处理池,要求预处理水体能够满足苗种培育水体所需,可实现培育用水水温、溶解氧、盐度以及水体微生物等水质指标人工控制;
[0008]2)苗种培育池为正方圆角池,要求长宽高规格为3m
×
3m
×
1.2m,培育池采用池角上口表面供水、底部中央排水排污;
[0009]步骤二:亲鱼的优选培育及布池产仔
[0010]1)亲鱼优选,要求褐菖鲉亲鱼采集于自然海区,腹部饱满、体表无创伤、活力良好、体重80g以上,暂养于亲鱼培育池中;
[0011]2)亲鱼培育,要求培育水温14

15℃、溶解氧≥8mg/L、盐度25

30,日换水量2次,每次换水60%,换水要求排水速度不宜过快,每日投喂包裹复合维生素、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鲜杂鱼,投喂量视褐菖鲉亲鱼摄食情况而定;根据其岩礁生活特性,具有躲藏习性,在培育池中投掷管道且所有管道口朝向一个圆形点,每次集中在此投喂形成习性。
[0012]3)亲鱼产仔布池,要求亲鱼产仔前每日观察雌性亲鱼腹部发育情况,当雌性亲鱼腹部膨胀饱满时称取雌鱼体重,相较于腹部膨胀前体重增加20%以上时,将雌性亲鱼放入待产池中待产,准备布池产仔;雌性亲鱼待产池即为仔稚幼鱼苗种培育池,布池密度为1尾/2m3,布池后每日清晨观察产仔情况,产后及时捞出亲鱼,控制仔鱼布池密度为1.0
×
104‑
2.5
×
104尾/m3;
[0013]步骤三:饵料的选择与投喂
[0014]1)开口饵料的选择与投喂,开口饵料要求将SS型、S型以及L型褶皱臂尾轮虫经微拟球藻、裂壶藻以及复合维生素强化12h以上后,按1:1:5混合后用于仔鱼开口;所述开口饵料的投喂,要求产仔后2

5日龄时将强化好的混合轮虫投入苗种培育池,密度控制在5

6个/mL,第6日后仅投喂L型褶皱臂尾轮虫继续培育;仔鱼开口阶段混合轮虫投喂期间,每日向培育池内添加浓缩的海水微拟球藻液继续强化轮虫,密度控制在1.5
×
105‑
2.5
×
105个/mL范围内,池水呈微绿色为宜;
[0015]2)培育饵料的选择与投喂,要求产仔后2

5日龄时将强化好的混合轮虫投入苗种培育池,密度控制在5

6个/mL,每日向培育池内添加浓缩的海水微拟球藻液继续强化轮虫,密度控制在1.5
×
105‑
2.5
×
105个/mL范围内,池水呈微绿色为宜;第6

25日仅投喂L型褶皱臂尾轮虫,第20

50日龄投喂强化后的卤虫无节幼体,每日向培育池中添加浓缩的海水微拟球藻液,密度维持2.0
×
105‑
4.0
×
105个/mL,池水呈绿色为宜;第25日龄鱼苗达到平均全长1.0cm以上时开始驯化粒径300

450μm的配合饲料,日驯化次数不低于6次,驯化成功后采用全池面喷洒的方式投喂;
[0016]步骤四:病害防控
[0017]病害防控,要求保证雌性亲鱼母体胚胎发育营养供给充足;保证仔稚幼鱼培育饵料质量良好和数量充足;要求培育用水预处理时添加光合细菌和EM菌,要求仔鱼产出时及时全池泼洒光合细菌和EM菌,后定期泼洒复合维生素、光合细菌和EM菌等,保证培育水体水质稳定;要求及时清污、定期疏苗,清污后泼洒有益菌,疏苗后泼洒抗应激灵等,提高苗种机体抵抗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0018]步骤五:饲育管理
[0019]1)培育水质调控,要求培育用水严格按仔稚幼鱼发育所需控制。第0

60日水温为16

18℃、60日以后水温提至20℃以上,提温期水温每日提高1℃以内;盐度25

30;溶解氧≥8mg/L;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

3000lx,光照周期为12h:12h;水体微生物以有益菌为绝对优势菌为宜;采用流水培育,培育前期流水量较小、微充气,随着苗种的增长,水流逐渐加大、充气量加大,至稚鱼、幼鱼阶段流水量加大至日流水量2

3个全量,充气量随鱼苗的增加适当加大;
[0020]2)吸底清污,要求驯化配合饲料后一周内开展第一次吸底清污作业,要求清污速度缓慢,以不推起池底脏污为标准,全池吸底后全池泼洒微生态制剂;至完全投喂配合饵料后每日吸污1

2次;
[0021]3)分池筛苗,要求苗种平均全长2cm以上时进行第1次分池,平均全长达到2.5cm时第2次筛苗,生长至平均全长4.5cm需经5

6次筛苗与分池,防止苗种互残;分池过程中要求苗种转移少量多次,且要求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减少苗种应急。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苗种培育设施中培育用水预处理池的建立可实现培育用水精准控制,为培育的鱼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苗种培育效率;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苗种培育池规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方地区提高褐菖鲉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苗种培育基础设施搭建、亲鱼的优选培育及布池产仔、饵料的选择处理与投喂、病害防控和饲育管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搭建苗种培育基础设施,苗种培育基础设施包括培育用水预处理池和苗种培育池,所述培育用水预处理池要求能够实现培育用水水温、溶解氧、盐度以及水体微生物等水质指标人工控制,所述苗种培育池采用表面供水和底部中央排水结构,规格要求为10m3以下,保证苗种群聚和驯化。步骤二:亲鱼的优选培育及布池产仔:其中,所述亲鱼的优选培育具体包括:褐菖鲉亲鱼采集于自然海区,腹部饱满、体表无创伤、活力良好、体重80g以上,暂养于亲鱼培育池中;所述亲鱼培育,要求培育水温14

15℃、溶解氧≥8mg/L、盐度25

30,日换水量2次,每次换水60%,换水要求排水速度不宜过快,每日投喂包裹复合维生素、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的鲜杂鱼,投喂量视褐菖鲉亲鱼摄食情况而定;根据其岩礁生活特性,具有躲藏习性,投掷管道且所有管道口朝向一个圆形点,每次集中在此投喂形成习性。其中,所述布池产仔具体包括:亲鱼产仔前每日观察雌性亲鱼腹部发育情况,当雌性亲鱼腹部膨胀饱满时称取雌鱼体重,相较于腹部膨胀前体重增加20%以上时,将雌性亲鱼放入待产池中待产,雌性亲鱼待产池即为仔稚幼鱼苗种培育池,布池密度为1尾/2m3,布池后每日清晨观察产仔情况,产后及时捞出亲鱼;步骤三:进行饵料的选择处理和投喂:其中,所述饵料的选择包括:开口饵料为SS型、S型以及L型褶皱臂尾轮虫混合使用,培育饵料系列依次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其中,所述饵料的处理具备步骤包括:开口饵料要求将SS型、S型以及L型褶皱臂尾轮虫经微拟球藻、裂壶藻以及复合维生素强化12h以上后,按1:1:5混合后用于仔鱼开口;培育饵料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要求经微拟球藻、裂壶藻以及复合维生素强化12h以上后用于投喂。其中,所述投喂具备步骤包括:产仔后2

5日龄时将强化好的混合轮虫投入苗种培育池,密度控制在5

6个/mL,每日向培育池内添加浓缩的海水微拟球藻液继续强化轮虫,密度控制在1.5
×
105‑
2.5
×
105个/mL范围内,池水呈微绿色为宜;第6

25日仅投喂L型褶皱臂尾轮虫,第20

50日龄投喂强化后的卤虫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腾腾韩慧宗王斐牛志兵陈钰臻史春芳郑龙华林基亮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