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933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包括壳体,两个所述壳体对称设置,且壳体为矩形箱,两个所述壳体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所述开口内部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壳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液壳,所述储液壳为直角三角形壳体,且直角边靠近箱门设置,两个所述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为T形,且上端两侧分别与两个储液壳连通;所述储液壳上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为条形,且与侧边平行设置,所述储液壳上表面下端开设有导液口,所述导液口与进液口垂直设置,所述进液口内部卡设有第一过滤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最大程度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和使用,多余的雨水会收集到收集箱内部,保证了散热的有效进行。保证了散热的有效进行。保证了散热的有效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开始大量的楼房进行建设,为了减少环境资源压力,大多会选择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0003]为了保证对绿色建筑中最大化的节能设置,需要使用到电能电力的节能装置,中国专利CN217903938U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涉及一种电气
,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顶部固定有总线缆连接筒,所述控制盒底部固定有分支电线连接筒,所述总线缆连接筒连接总电源。
[0004]但是上述的装置由于需要对和大量的元件连接,这导致节能装置内部元件会持续高温,影响到节能装置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散热需要使用外部的能源,造成了能源的效果,不符合绿色建筑的概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包括壳体,两个所述壳体对称设置,且壳体为矩形箱,两个所述壳体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所述开口内部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壳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液壳,所述储液壳为直角三角形壳体,且直角边靠近箱门设置,两个所述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为T形,且上端两侧分别与两个储液壳连通,收集箱下端与两个壳体固定连接;
[0008]所述储液壳上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为条形,且与侧边平行设置,所述储液壳上表面下端开设有导液口,所述导液口与进液口垂直设置,所述进液口内部卡设有第一过滤板,所述导液口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均与储液壳上表面平行设置;
[0009]所述储液壳上表面侧边设置有刷动组件,所述刷动组件包括限位条、电动杆和排刷,多个所述限位条垂直固定连接在储液壳边缘,位于两侧的所述限位条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电动杆滑动设置在两个条形槽内部,多个所述排刷等距固定连接在电动杆上,多个所述排刷分别位于第一过滤板正上方。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包括导热板和隔板,两个所述导热板对称垂直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且中部有导热空间,多个所述隔板水平固定连接在导热板和壳体之间,将壳体内部隔断为多个放置空间。
[0011]优选的,所述放置架的放置空间内部安装有节能处理模块,多个所述节能处理模
块上下平行设置在多个隔板上。
[0012]优选的,所述储液壳和壳体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用于节能处理模块的散热。
[0013]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导水管、处理泵、安装板和喷头,所述处理泵固定安装在储液壳内部,所述导热板内部有间隙,所述散热管为S形弯管,所述导水管上下连通多个散热管,形成一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安装在导热板内部,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壳体中部,位于导热空间内部,且端部与储液壳连通,多个所述喷头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
[0014]优选的,两个相邻进液口之间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两侧倾斜向下设置,且两侧对称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导液槽,所述储液壳内部设置有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与太阳能板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导液口侧边设置有出渣口,所述出渣口与第二过滤板平行设置,所述导液口内部设置有除杂组件,所述除杂组件用于清理第二过滤板。
[0016]优选的,所述除杂组件包括挡板和弹性板,所述挡板垂直设置在第二过滤板上侧,所述弹性板固定连接在导液口与挡板之间,所述挡板上端为弧形,且朝向第一过滤板,所述挡板下方设置有刷毛。
[0017]优选的,所述壳体两侧对称设置有数据连接模块,所述数据连接模块上设置有多个插孔。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第一过滤板在使用过程中表面会堆积大量的杂质,为了保证第一过滤板的正常使用,通过电动杆带动多个排刷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将第一过滤板上的灰尘进行扫除,保证第一过滤板的正常使用;
[0020]2、当下雨时,大量的雨水听过进液口进入到储液壳内部进行收集,同时顺流而下的水从下方的导液口进行收集导入,从而最大程度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和使用,多余的雨水会收集到收集箱内部,从而保证散热的用水量,保证了散热的有效进行;
[0021]3、温度较高时,导热板会将壳体内部产生的热量向散热管进行导出,散热管内部的水进行热量的吸收,当温度持续升高时,处理泵将储液壳内部的液体通过喷头进行雾化喷出,从而在两个导热板之间的导热空间内部形成一个低温区,提高热量的移动和对温度的控制,从而减低了高温对节能装置的损坏,对节能装置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的壳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的壳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的剖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的散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的除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壳体、2储液壳、3收集箱、4导液口、5除杂组件、51挡板、52弹性板、6第一过滤板、7刷动组件、71限位条、72电动杆、73排刷、8放置架、81导热板、82隔板、9散热组件、91散热管、92导水管、93处理泵、94安装板、95喷头、10节能处理模块、11第二过滤板、12数据连
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本专利技术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1]参照图1

6,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包括壳体1,两个壳体1对称设置,且壳体1为矩形箱,两个壳体1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为开口,开口内部转动连接有箱门,壳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液壳2,储液壳2为直角三角形壳体1,且直角边靠近箱门设置,两个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收集箱3,收集箱3为T形,且上端两侧分别与两个储液壳2连通,收集箱3下端与两个壳体1固定连接,当下雨时,大量的雨水听过进液口进入到储液壳2内部进行收集,同时顺流而下的水从下方的导液口4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壳体(1)对称设置,且壳体(1)为矩形箱,两个所述壳体(1)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所述开口内部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壳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液壳(2),所述储液壳(2)为直角三角形壳体(1),且直角边靠近箱门设置,两个所述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收集箱(3),所述收集箱(3)为T形,且上端两侧分别与两个储液壳(2)连通,收集箱(3)下端与两个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储液壳(2)上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为条形,且与侧边平行设置,所述储液壳(2)上表面下端开设有导液口(4),所述导液口(4)与进液口垂直设置,所述进液口内部卡设有第一过滤板(6),所述导液口(4)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板(11),所述第一过滤板(6)和第二过滤板(11)均与储液壳(2)上表面平行设置;所述储液壳(2)上表面侧边设置有刷动组件(7),所述刷动组件(7)包括限位条(71)、电动杆(72)和排刷(73),多个所述限位条(71)垂直固定连接在储液壳(2)边缘,位于两侧的所述限位条(71)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电动杆(72)滑动设置在两个条形槽内部,多个所述排刷(73)等距固定连接在电动杆(72)上,多个所述排刷(73)分别位于第一过滤板(6)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放置架(8),所述放置架(8)包括导热板(81)和隔板(82),两个所述导热板(81)对称垂直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且中部有导热空间,多个所述隔板(82)水平固定连接在导热板(81)和壳体(1)之间,将壳体(1)内部隔断为多个放置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8)的放置空间内部安装有节能处理模块(10),多个所述节能处理模块(10)上下平行设置在多个隔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艳王景涛马鸿廉黄金苹樊二胜李王斌张洪飞马明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