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09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叠合板构件本体,所述叠合板构件本体包括下方的预制底板、中间的内置钢筋和上方的混凝土浇筑层,所述内置钢筋预埋在预制底板内,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将内置钢筋包裹,所述内置钢筋包括构造筋、预应力钢筋和钢筋桁架,所述构造筋设在预制底板内,所述预应力钢筋设在构造筋的上方,所述钢筋桁架的底部与构造筋焊接,顶部向上延伸;该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在使用时全过程免除脚手架和模板支撑,且整体拼接形成整体提高防腐和密封性能,增大使用寿命,另外施工方法缩短施工周期,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建材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板结构体系在民用和市政领域存在一定规模实施。叠合板结构在民用领域常用于建筑上的结构构件,比如住宅、商业建筑的楼板结构件。其应用于楼板时,叠合板预制部分厚度35

60mm,中间配有预应力钢筋或普通钢筋,上部叠合层厚度为50

80mm,构件跨度小于4m。在市政领域常用于在大型管涵的结构中,通常采用拼缝处机械挤压密封材料加上部整浇的形式,实现预制单元间的密封作用,其外部介质为地下水,内部介质为无污染水源,两侧均无腐蚀性侵袭。
[0003]以上两类技术无法充分满足水务领域装配式跨度大和不易实现免支撑、介质污染物导致混凝土及钢筋腐蚀的问题,使用时存在一定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在使用时全过程免除脚手架和模板支撑,且整体拼接形成整体提高防腐和密封性能,增大使用寿命,另外施工方法缩短施工周期的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包括叠合板构件本体,所述叠合板构件本体包括下方的预制底板、中间的内置钢筋和上方的混凝土浇筑层,所述内置钢筋预埋在预制底板内,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将内置钢筋包裹。
[0006]优选的,所述内置钢筋包括构造筋、预应力钢筋和钢筋桁架,所述构造筋设在预制底板内,所述预应力钢筋设在构造筋的上方,所述钢筋桁架的底部与构造筋焊接,顶部向上延伸。
[0007]优选的,所述叠合板构件本体的拼接处设有坡面,两个相邻的叠合板构件本体拼接后形成V形缺口。
[0008]优选的,所述V形缺口的上方设有下层钢筋一和下层钢筋二,所述下层钢筋一沿V形缺口的长度方向设立,所述下层钢筋二横向贯通各个叠合板构件本体。
[0009]优选的,所述叠合板构件本体的总厚度为150

300mm,所述预制底板的厚度为45

60mm,所述V形缺口的深度为20

30mm。
[0010]优选的,所述下层钢筋一和下层钢筋二的上方还设有上层双向钢筋,所述上层双向钢筋与下层钢筋一和下层钢筋二上下对应,所述内置钢筋和上层双向钢筋均通过混凝土浇筑包裹。
[0011]一种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生产详图,通过系统完成钢筋下料,钢筋网片焊接成型;S2:模台清理,平整后,绑扎钢筋笼体,并调整笼体平整度、垂直度; S3:加设模具,预应力钢丝拉结至设计要求值,进行混凝土
浇筑及振捣:S4:蒸压养护,成型后,预制底板吊装脱模; S5:预制底板运输到现场,根据设计预定楼板的吊装点,采用特定工装吊装预制底板;S6:预制底板临近就位点后,双向采用安装工装辅助落位于支撑墙、池壁、梁,搭接长度80

100mm,确保有效搭接长度; S7:第一个预制底板就位后,吊装第二个预制底板,保证两个预制底板之间拼缝密实接触;S8:所有预制底板通过工装辅助调平; S9: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S10: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养护,形成叠合板整体。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两个预制底板之间的拼缝通过胶条或填充料提前封堵。
[001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叠合板构件本体,所述叠合板构件本体包括下方的预制底板、中间的内置钢筋和上方的混凝土浇筑层,所述内置钢筋预埋在预制底板内,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将内置钢筋包裹,所述内置钢筋包括构造筋、预应力钢筋和钢筋桁架,所述构造筋设在预制底板内,所述预应力钢筋设在构造筋的上方,所述钢筋桁架的底部与构造筋焊接,顶部向上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在使用时具有全过程免除脚手架和模板支撑,且整体拼接形成整体提高防腐和密封性能,增大使用寿命,另外施工方法缩短施工周期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叠合板构件本体及配筋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纵向剖面图。
[0016]图3为图1的横向剖面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钢筋桁架截面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两个预制底板上部钢筋布置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两个预制底板的连接节点剖面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两个预制底板连接处的三维示意图一。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两个预制底板连接处的三维示意图二。
[0022]图中:1、叠合板构件本体;2、预制底板;21、构造筋;22、坡面;23、V形缺口;3、预应力钢筋;4、钢筋桁架;5、下层钢筋一;6、下层钢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4]请参照图1

4,一种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包括叠合板构件本体1,所述叠合板构件本体1包括下方的预制底板2、中间的内置钢筋和上方的混凝土浇筑层,所述内置钢筋预埋在预制底板2内,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将内置钢筋包裹;在施工时先将多个预制底板2架设在池壁支撑墙或池壁梁上拼接,拼接后在内置钢筋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浇筑时能够遮挡拼缝增大密封性,同时保障证叠合板构件本体1的表面为一体,增大整体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内置钢筋包括构造筋21、预应力钢筋3和钢筋桁架4,所述构造筋21设在预制底板2内,所述预应力钢筋3设在构造筋21的上方,所述钢筋桁架4的底部与构造筋21焊接,顶部向上延伸,其中钢筋桁架4呈倒置的V形,中间钢筋可为钢管、钢筋,其截面可
S7:第一个预制底板就位后,吊装第二个预制底板,保证两个预制底板之间拼缝密实接触;S8:所有预制底板通过工装辅助调平; S9: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S10: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养护,形成叠合板整体。
[0035]所述步骤S7中,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误差或预制底板加工精度原因,两个相邻的预制底板2之间存在拼缝,因此该拼缝通过胶条或填充料提前封堵;封堵完成后在其上方浇筑混凝土,从而使各个预制底板形成整体。
[003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包括叠合板构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构件本体包括下方的预制底板、中间的内置钢筋和上方的混凝土浇筑层,所述内置钢筋预埋在预制底板内,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将内置钢筋包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钢筋包括构造筋、预应力钢筋和钢筋桁架,所述构造筋设在预制底板内,所述预应力钢筋设在构造筋的上方,所述钢筋桁架的底部与构造筋焊接,顶部向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构件本体的拼接处设有坡面,两个相邻的叠合板构件本体拼接后形成V形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缺口的上方设有下层钢筋一和下层钢筋二,所述下层钢筋一沿V形缺口的长度方向设立,所述下层钢筋二横向贯通各个叠合板构件本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水务构筑物免支撑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构件本体的总厚度为150

300mm,所述预制底板的厚度为45

60mm,所述V形缺口的深度为20

30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水务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吕家尧吕延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控水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