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俊君专利>正文

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829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涉及电车充电技术领域。该共享充电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充电桩设置,将充电桩安装设置于最多六个车位的最中心位置,并对电源输入线路进行连接测试,并在周围二十米范围内设置消防设施。本方法利用楼盘配套的停车位,按6个车位配一个充电桩,通过软件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协调安排,智能提醒,确保6个车位的车主不需要重复建设充电桩,楼盘的基础设置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电能增载改造,就可以实现每车有电充,能充满,用最少的资源达到解决车与桩的供需矛盾,能为国家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实现社会基础设施利用率的最大化。实现社会基础设施利用率的最大化。实现社会基础设施利用率的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车充电
,具体为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

技术介绍

[0002]一般通过外界输入电能,储存在化学电池里,通过电池为车辆提供动力,那这类属于化学电池电动车(BEV)。电车效率极高,一般在85%以上。在数十年里,电动车上应该只会搭载锂离子电池,因为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大、循环寿命长、高低温性能较稳定。可以期待的替换方案是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锂电池中的液态电解质,以此提高安全性以及能量密度。
[0003]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可以类比理解为常规燃油车的油气加油机,充电桩通常安装于公共建设场地,居民社区的停车场或道路旁。充电桩按输出电流方式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
[0004]作为常见的交流充电桩,是向汽车输出交流电能,其通俗的原理类似于手机电脑等其他家电的配套的交流充电器,通过内部变压向用电设备传输指定参数的交流电能源。
[0005]现有的充电桩一种以集中式快充站为主,占地面积大,投入资金大。另一种是一车一桩的家用桩,这种桩一方面每个月只需要使用约32小时,大约有680小时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未来小区停车场没办法满足一车一桩的电量负载配置要求,约仅能承载20%的车位,意味着电动车普及以后,将有80%的车位和车主没有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解决了停车场内每个电车车位都设置充电桩产生充电产能过剩浪费以及一般小区停车场难以负担过多充电桩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充电桩设置
[0011]将充电桩安装设置于最多六个车位的最中心位置,并对电源输入线路进行连接测试,并在周围二十米范围内设置消防设施;
[0012]S2.扫码登录
[0013]车主将车辆停放于车位后,通过手机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进行用户登录,并成功通过身份识别验证;
[0014]S3.分配线路
[0015]系统通过收集充电桩的多个端口的充电使用情况,匹配空闲线路,提供不同时长
的充电方案,用户选择后准备线路接通;
[0016]S4.充电接线连接
[0017]通过车辆充电插口和充电插头使车辆与充电桩进行连接,接通电路,系统开始计时,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和系统对充电提醒通报至用户移动终端;
[0018]S5.终端管理
[0019]充电桩和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连接,系统定时根据充电桩反馈充电信息对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反馈,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小程序进行远程控制,延长终止充电过程。
[0020]优选的,所述S1充电桩安装于混凝土基座之上中心位置,充电桩最外围需远离混凝土基座边缘10cm。
[0021]优选的,所述S3空闲线路大于2条时,提供选项供用户自行选用。
[0022]优选的,所述S4接线失败线路重置,重新匹配空闲线路。
[0023]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系统,包括智能充电桩主体、云数据系统和控制终端,所述云数据系统包括车辆充电桩管理系统,所述智能充电桩主体、云数据系统和控制终端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车辆充电桩管理系统连接无线通讯模块、前台板块和后台板块,所述前台板块连接系统首页、充电桩终端、充电常识、用户个人中心和后台管理,所述后台板块连接维修员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0024]优选的,所述维修员模块连接维修首页、维修个人中心、维修回复功能和充电报修功能。
[0025]优选的,所述管理员模块连接管理首页、管理个人中心、维修员管理、用户管理、电桩类别管理、电桩数量管理、充电报修管理、维修管理和系统管理。
[0026]优选的,所述智能充电桩主体前端面靠上侧中间位置嵌入设置有倒计时显示器,所述智能充电桩主体前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设备控制二维码,所述智能充电桩主体输入和输出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电源输入线和充电输出线。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通过在6个停车位的中间位置安装一个智能充电桩,在充电桩内置4G(或5G)无线网络控制模块,模块的信息与配套软件系统程序实现实时信号交互,通过扫码的方式启动,程序计时控制充电桩,将设备的状态信息,通过系统反馈给在用和不在用的车主,对6个桩位和6台车辆需要充电时间和间隔关系,通过这套程序计算方法,合理安排每台车的充电时间段,确保不出现挤档和闲置的矛盾。
[0030]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利用楼盘配套的停车位,按6个车位配一个充电桩,通过软件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协调安排,智能提醒,确保6个车位的车主不需要重复建设充电桩,楼盘的基础设置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电能增载改造,就可以实现每车有电充,能充满。用最近的资源达到解决车与桩的供需矛盾,能为国家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实现社会基础设施利用率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组成架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维修员模块组成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管理员模块组成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控制装置组成示意图。
[0035]其中,1、车辆充电桩管理系统;2、前台板块;3、后台板块;4、维修员模块;5、管理员模块;6、系统首页;7、充电桩终端;8、充电常识;9、用户个人中心;10、后台管理;11、维修首页;12、维修个人中心;13、维修回复功能;14、充电报修功能;15、管理首页;16、管理个人中心;17、维修员管理;18、用户管理;19、电桩类别管理;20、电桩数量管理;21、充电报修管理;22、维修管理;23、系统管理;24、智能充电桩主体;25、倒计时显示器;26、设备控制二维码;27、电源输入线;28、充电输出线;29、云数据系统;30、控制终端;31、无线通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1:
[003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9]S1.充电桩设置
[0040]将充电桩安装设置于最多六个车位的最中心位置,并对电源输入线路进行连接测试,并在周围二十米范围内设置消防设施,发生较小火灾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充电桩设置将充电桩安装设置于最多六个车位的最中心位置,并对电源输入线路进行连接测试,并在周围二十米范围内设置消防设施;S2.扫码登录车主将车辆停放于车位后,通过手机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进行用户登录,并成功通过身份识别验证;S3.分配线路系统通过收集充电桩的多个端口的充电使用情况,匹配空闲线路,提供不同时长的充电方案,用户选择后准备线路接通;S4.充电接线连接通过车辆充电插口和充电插头使车辆与充电桩进行连接,接通电路,系统开始计时,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和系统对充电提醒通报至用户移动终端;S5.终端管理充电桩和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连接,系统定时根据充电桩反馈充电信息对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反馈,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小程序进行远程控制,延长终止充电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充电桩安装于混凝土基座之上中心位置,充电桩最外围需远离混凝土基座边缘1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空闲线路大于2条时,提供选项供用户自行选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接线失败线路重置,重新匹配空闲线路。5.六车位共一充电桩的智能分配共享充电系统,包括智能充电桩主体(24)、云数据系统(29)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君
申请(专利权)人:杨俊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