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杆端的加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38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叉车杆端的加工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右工位,所述右工位包括水平固定部和竖向固定部,所述水平固定部的中间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水平固定部的两侧对称挖设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竖向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呈垂直设置,设置水平固定部和竖向固定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能将叉车杆端进行固定,实现本杆端的平稳摆放,提高加工精度。提高加工精度。提高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车杆端的加工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叉车杆端的加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的一种叉车杆端,其主体结构由两个直径不同的空心圆柱体组合而成。该叉车杆端需要在大直径的空心圆柱体的一侧加工一个油孔,如果按照常规方法将该叉车杆端进行摆放的话,本杆端无法实现平稳摆放,容易导致加工精度不佳甚至加工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叉车杆端的加工机构。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叉车杆端的加工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右工位,所述右工位包括水平固定部和竖向固定部,所述水平固定部的中间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水平固定部的两侧对称挖设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竖向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呈垂直设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右工位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在所述气缸的带动下实现上升和下降。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均呈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统一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中心对称的平面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中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插设于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凹字形结构中。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部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插设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凹字形结构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右工位对称设置的左工位,所述左工位的结构与所述右工位的结构完全一致。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左工位与所述右工位之间,所述气缸的上端连接有拉杆,所述压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拉杆的上端,所述气缸带动所述拉杆运动从而实现压板的上升与下降。
[001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设置水平固定部和竖向固定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能将叉车杆端进行固定,实现本杆端的平稳摆放,提高加工精度。
[0013]2、设置压板,通过气缸可自动带动压板的上升和下降,压板能够对待加工叉车杆端的上端进行压持,可提高对叉车杆端的固定性,摆放更加平稳,操作方便。
[0014]3、设置相互对称的左工位和右工位,能够同时对两个叉车杆端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叉车杆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加工状态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右工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叉车杆端插设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基座;2、右工位;21、水平固定部;22、竖向固定部;31、第一支撑部;32、第二支撑部;33、第三支撑部;4、气缸;5、压板;6、第一定位杆;7、第二定位杆;8、左工位;9、拉杆;10、容纳腔;11、油孔。
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照图1至5所示,一种叉车杆端的加工机构,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置有右工位2,右工位2包括水平固定部21和竖向固定部22,水平固定部21的中间设置有容纳腔10,水平固定部21的两侧对称挖设有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竖向固定部22上开设有第三支撑部33,第三支撑部33与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均呈垂直设置。
[0023]在具体实施例中,右工位2的一侧设置有气缸4,气缸4上设置有压板5,压板5在气缸4的带动下实现上升和下降。通过气缸4可自动带动压板5的上升和下降,压板5能够对待加工叉车杆端的上端进行压持,可提高对叉车杆端的固定性,摆放更加平稳,操作方便。
[0024]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第三支撑部33均呈凹字形结构,第一支撑部31与第二支撑部32具有统一的水平高度,第三支撑部33的中心线位于第一支撑部31与第二支撑部32中心对称的平面上。
[0025]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1与第二支撑部32中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杆6,第一定位杆6插设于第一支撑部31与第二支撑部32的凹字形结构中。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第三支撑部33三者的凹字形结构能将叉车杆端进行固定,实现本杆端的平稳摆放,提高加工精度。
[0026]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支撑部33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二定位杆7,第二定位杆7插设于第三支撑部33的凹字形结构中。
[0027]使用时,第一定位杆6插设到叉车杆端的水平空心圆柱体中,并固定在第一支撑部31与第二支撑部32上,第二定位杆插设到叉车杆端的竖向空心圆柱体中,并固定在第三支撑部33上,能够很牢固地将叉车杆端进行固定,实现油孔的精准加工。
[0028]在具体实施例中,基座1上还设置有与右工位2对称设置的左工位8,左工位8的结构与右工位2的结构完全一致。设置相互对称的左工位8和右工位2,能够同时对两个叉车杆端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0029]在具体实施例中,气缸4设置在左工位8与右工位2之间,气缸4的上端连接有拉杆9,压板5可转动设置在拉杆9的上端,气缸4带动拉杆9运动从而实现压板5的上升与下降。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杆端的加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右工位,所述右工位包括水平固定部和竖向固定部,所述水平固定部的中间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水平固定部的两侧对称挖设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竖向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呈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叉车杆端的加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工位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在所述气缸的带动下实现上升和下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叉车杆端的加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均呈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统一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中心对称的平面上。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建邬海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双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