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36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饲泵,包括鼻饲泵本体,鼻饲泵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供料管,鼻饲泵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鼻饲泵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鼻饲泵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储存筒,鼻饲泵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固定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动伸缩杆、推动板、挤压块、推杆、储存筒、活塞板、出料口、加热片、第一控制阀和输料管的设置,使得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喂食,同时投喂的食物能够预先加热,使得患者进食时感到一定程度的舒适,同时也避免了供料管内部食物不足随后对供料管内部添加食物的情况,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进料漏斗内部添加,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操作。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饲泵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鼻饲泵。

技术介绍

[0002]鼻饲即鼻饲法,就是在特殊情况下人工把胃管经鼻腔置入食道中,先把食物用磨碎机打糊,用大注射器连接胃管接头下面的大注食口,连接牢固后,手动加压推杆活塞往患者胃中打水和食物,帮助不能自主吞咽的患者提供水和食物,维持体内代谢、体重和营养,在这途中工作人员会通过鼻饲泵将打碎后的食物通过胃管输送到患者的食道中,但是现有的部分鼻饲泵在使用时其往往还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0003]现有技术中鼻饲泵存在的缺陷是:专利文件CN209734559U公开了一种鼻饲泵“包括内部中空的本体、驱动机构和控制器,本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驱动腔、注液腔和加热腔,且注液腔位于驱动腔和加热腔之间,加热腔内设有加热部件,且加热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注液腔内设有注射器,且注射器的两端分别对应伸入驱动腔和加热腔内,注射器位于加热腔内的一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输液管,输液管远离注射器的一端从加热腔侧壁上的出液口穿出加热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伸入驱动腔内。本技术通过控制驱动机构推进注射器的速度可以比较精准地调节营养液的泵入速度,同时在营养液在加热腔内的输液管流动时,通过加热组件进行自动加热,使得对营养液的加热更方便,并且营养液的温度更容易控制。”[0004]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时尽管其能够达到对患者进行投喂食物的目的,但是其在使用时一次装入针筒内部的食物或营养液的量有限,若是针筒内部的营养液或食物均被推进患者的食道内部后,随后患者还需要进行进食时,此时工作人员又要将针筒取出,更换新的针筒或重新向针筒内部添加碾碎后的食物或营养液,较为费时,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饲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饲泵,包括鼻饲泵本体,所述鼻饲泵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供料管,所述鼻饲泵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7]所述鼻饲泵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鼻饲泵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储存筒,所述鼻饲泵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底端与供料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且连杆的底端与储存筒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供料管的内部贯穿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
[0009]优选的,所述供料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储存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0010]优选的,所述储存筒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加热片,所述储存筒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所
述储存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的顶部连接有盖板。
[0011]优选的,所述鼻饲泵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鼻饲泵本体的内部贯穿有输料管,所述鼻饲泵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片,所述鼻饲泵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片,且第二固定片位于第一固定片的下方。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片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横块,所述横块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横块的内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卡块,且压缩弹簧的底端与卡块的背面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输料管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螺纹连接口,且螺纹连接口螺纹连接于出料口的内部,所述鼻饲泵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通过电动伸缩杆、推动板、挤压块、推杆、储存筒、活塞板、出料口、加热片、第一控制阀和输料管的设置,使得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喂食,同时投喂的食物能够预先加热,使得患者进食时感到一定程度的舒适,同时也避免了供料管内部食物不足随后对供料管内部添加食物的情况,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进料漏斗内部添加,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
[0016]2、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输料管、横块、竖板、压缩弹簧、卡块和螺纹连接口的搭配使用,使得输料管在不使用时能够及时将其拧下,尤其是对储存筒以及供料管内部清理时能够及时使得储存筒以及供料管内部残余的物料迅速排出,避免再通过输料管排出,使其出现时间较长的情况,单独对输料管清洗完成后能后再与出料口连接后固定在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储存筒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压缩弹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螺纹连接口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鼻饲泵本体;2、供料管;3、把手;4、电动伸缩杆;5、推动板;6、储存筒;7、固定杆;8、推杆;9、挤压块;10、出料口;11、加热片;12、进料管;13、盖板;14、观察窗;15、输料管;16、第一固定片;17、第二固定片;18、横块;19、竖板;20、压缩弹簧;21、卡块;22、螺纹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一种鼻饲泵;
[0023]包括鼻饲泵本体1,鼻饲泵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供料管2,鼻饲泵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3,鼻饲泵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4,电动伸缩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5,鼻饲泵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存筒6,鼻饲泵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7,且固定杆7的底端与供料管2的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杆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且连杆的底端与储存筒6的表面固定连接,供料管2的内部贯穿有推杆8,推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
有挤压块9,推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供料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储存筒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料管,导料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储存筒6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加热片11,储存筒6的表面设置有刻度,储存筒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2,进料管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进料漏斗的顶部连接有盖板13,鼻饲泵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观察窗14,鼻饲泵本体1的内部贯穿有输料管15,鼻饲泵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0024]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喂食时,工作人员预先将需要投喂的食物或营养液通过进食漏斗放进进料管12的内部,使其进入储存筒6的内部,随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启动加热片11,控制面板与加热片11电性连接,使得加热片11对食物进行加热,此时工作人员预先将鼻饲管插进患者的食道内部,随后再将输料管15与鼻饲管连接,加热片11将需要喂食的食物加热后,随后工作人员将第二控制阀打开,使得储存筒6内部加热后的食物通过导料管进入供料管2的内部,进入一定量后,此时工作人员将第二控制阀关闭,随后工作人员将第一控制阀打开,随后启动电动伸缩杆4,电动伸缩杆4的底端向回运动,使其带动推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饲泵,包括鼻饲泵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饲泵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供料管(2),所述鼻饲泵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鼻饲泵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4),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5),所述鼻饲泵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存筒(6),所述鼻饲泵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7),且固定杆(7)的底端与供料管(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且连杆的底端与储存筒(6)的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管(2)的内部贯穿有推杆(8),所述推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9),所述推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所述出料口(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储存筒(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控制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筒(6)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加热片(11),所述储存筒(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海乐庞娟何红凤李蓉姜维娟高亚红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